特朗普上任不到6個月,對中國出現3次重大誤判。如果特朗普遲遲不改正,美國遲早會為此付出代價。
在特朗普上臺之后,中美關系迎來了一輪振蕩期。雖然經過雙方的接觸,兩國關系暫時緩和了下來,但考慮到特朗普呈現出來的高度不確定性,外界對之后中美關系的預測,顯然說不上樂觀。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存在誤判】
此時,有長期觀察中美關系的人士給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特朗普對中國存在著嚴重的戰略誤判,而如果特朗普始終沒能修正這一點,這種誤判遲早會讓他付出沉重的代價。
這種觀察特朗普的視角有其合理性,因為暫時告一段落的中美關稅戰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在中美關稅戰于4月升級后,特朗普對中國展現出了歇斯底里的一面。他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寫道:中國“搞錯了”,并正在“驚慌失措”。在他看來,中國正在造成自己“無法承擔”的后果。
而在中國加碼反制措施的5月后,特朗普則拋出了所謂中國正在被“擊垮”和“徹底摧毀”的言論。這名美國總統還聲稱,中國正在“崩潰”。
事實上,在幾乎整個中美關稅戰期間,特朗普都在唱衰中國、表示美國能“贏”。
【有觀點認為:特朗普誤讀中國,后果自負】
他的基本邏輯是,美國是貿易逆差的那一方,這意味著中國更需要美國的市場和金錢,所以美國必定能贏下關稅戰。
在這件事情上,特朗普的心思很好懂,那就是他認為,中國在關稅戰中承受的損失,會改變中方的態度。
只不過,中美關稅戰的結果我們都看到了,毫無疑問,特朗普的許多想法從一開始就錯了。
他對中國的第一個誤判,在于誤判了中國的實力。畢竟特朗普這套極限施壓的本質,就是比拼國力,看誰先頂不住。
他會對中國掀起并加劇關稅戰,反映出他真的相信,美國“有資格”從實力地位的角度出發對中國說話,并成為最終的“贏家”。
【特朗普對美國的實力過于自信】
而且從特朗普多次提到所謂的“中國崩潰”來看,他似乎真的相信所謂的“中國崩潰論”。
特朗普對中國的第二個誤判,在于誤判了中國的斗爭意志。實際上,其他國家的反應可能給了特朗普這一錯覺。在獲悉了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后,許多體量不大的國家,的確希望用談判解決問題。
或許在特朗普看來,中國也會是這些國家之一。因此對于中方屢次強調的堅決反制,特朗普都并沒有重視,反而是“賭氣式”地上調對華關稅,最終讓美國騎虎難下。
而他對中國的第三個誤判,在于誤判了中美交鋒的整體態勢。特朗普跟中國打關稅戰,其實就是他試圖用自己眼中的美國“優勢領域”,向中國施加壓力。
但他似乎沒有想到,中美兩個大國的交鋒,不可能僅僅局限在關稅這一個領域。可以說,中美在過去一段時間的交鋒,已經是貿易戰、甚至是經濟戰。
【中美之前的交鋒已經不止在關稅上】
正因如此,中國開始積極地從自己的工具箱里,翻出一個又一個反制美國的手段,比如嚴格管控稀土出口。
很顯然,特朗普對這一狀況是缺乏預判的,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到了最后,特朗普多次嘗試主動接觸中國,并在中美談判中將美方的核心要求之一,設置為從中國獲得更多的稀土供應。
中美關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特朗普卻對中國出現了多項嚴重的誤判,這也難怪這場由美國主動發難而起的關稅戰,最終以美方的鎩羽而歸告一段落。
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朗普其實已經為他對中國的誤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因為他不僅沒能在面對中國的時候取得想要的結果,其他國家也看透了特朗普的路數,開始更加大膽地爭取自己的利益。
別說中美關稅戰,特朗普的全盤關稅戰已經是一地雞毛。
【特朗普的誤判已經讓美國付出了代價】
那么,特朗普為什么會對中國產生如此多的誤判呢?他本人頑固的性格自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與他周圍的人沒能給他提供正確的意見有直接關系。
一眼望去,在如今的美國內閣中,似乎沒有多少傳統意義上“負責任”的政客,他們的首要目的都是討特朗普的歡心。因此,對于一些相對理性,但特朗普不愿意聽的意見,他們是不太會去表達的。
而這種情況,又會進一步強化特朗普的錯誤判斷,最終讓美國自己承受損失。
對于一般的美國政客來說,既然在中國這里碰了壁,下一步就該是重新評估局勢,反思自己是否存在戰略誤判。
但特朗普可不是一般政客,中美關稅戰的失敗會給他帶來多少改變,真的不好說。如果他還是一意孤行,用他偏激的視角看待與中國有關的問題,美國未來大概率還會因此吃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