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的王女士捏著體檢報告單,崩潰大哭。報告單上赫然印著初步診斷為糖尿病的字樣,讓一直以來都自覺身體很健康的王女士難以接受。
醫生仔細詢問她的飲食習慣,神色凝重道:“甜豆漿配面包的早餐、幾乎是每天一杯的珍珠奶茶,再加上頓頓精白米飯...長期高糖飲食,又熬夜追劇、缺乏運動,血糖早就不堪重負了。”
直到此刻,王女士才驚覺,那些被自己忽視的細微征兆,頻繁口渴、夜間經常起夜,還有莫名的疲倦乏力,早已在日復一日放縱的"享受"中,悄然為糖尿病埋下了隱患。
這五個習慣,可能正在“培養”糖尿病
糖尿病并非突然降臨的疾病,而是長期不良生活習慣累積的結果。下面這五個日常習慣,很可能正在悄悄損害你的血糖調節能力。
1、愛喝果汁、飲料
很多人認為果汁富含維生素,飲料能快速補充能量,都比碳酸飲料健康,可以經常喝甚至當水喝。但其實無論是市售果汁還是鮮榨果汁,都含有大量游離糖,進入人體后會迅速升高血糖。
碳酸飲料、奶茶等高糖飲品更是如此,長期飲用會讓胰島β細胞持續超負荷分泌胰島素,久而久之,細胞功能受損,血糖調節能力下降,糖尿病風險大增。
2、經常熬夜
熬夜已經成為現代人的常見生活方式,但它對血糖的影響不容小覷。夜間本是身體自我修復和調節代謝的關鍵時段,長期熬夜會干擾生物鐘,影響胰島素的正常分泌和作用。
同時,熬夜會導致體內應激激素水平升高,削減胰島素的降糖作用,長期下來,患糖尿病的幾率顯著增加。
3、經常吃夜宵
忙碌一天后,很多人喜歡通過夜宵來犒勞自己。然而,夜間腸胃蠕動減緩,消化功能減弱,進食后食物不能及時消化吸收,多余的熱量會轉化為脂肪堆積在體內,導致體重增加。
要知道肥胖可是糖尿病的 “老搭檔”,身上囤的肉越多,身體對胰島素的響應也就越弱,等身體對胰島素“愛搭不理”了,血糖沒了“天敵”自然就開始一路狂飆了!
4、每頓都吃飽
“吃飽了才有力氣”是很多人的飲食觀念,但每餐吃得過飽不僅消化系統飽受壓力,胰島也是天天“加班”。久而久之自然就“累垮了”。而胰島的“崩潰”就預示著糖尿病的到來。
所以建議每餐吃七八分飽,如果總是吃完過會兒才感覺到撐,多半是吃的太快了,身體還沒接收到飽腹感,胃就已經被“塞滿”,可以嘗試刻意的吃慢點,先喝湯吃菜,再吃飯。
5、長期缺乏運動
長期不運動,肌肉就流失了,而肌肉可是人體代謝的“主力”之一,肌肉多,每天躺著都比別人消耗得多,更不容易出現熱量盈余太多,也不容易長胖。
但如果天天不動活兒,身上肌肉少,那消耗的也少,多余的糖分就會留在血液中,而且如果長胖,糖尿病的發病幾率更是上升一大截。
這4個癥狀,可能是血糖已經拉響了警報
1:脖子、腋下變黑
脖子、腋下等部位皮膚出現發黑、粗糙的現象,這很可能是胰島素抵抗的外在表現。當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時,胰島素會刺激皮膚細胞增生,導致皮膚顏色變深、增厚。如果發現這些部位出現異常變黑,一定要及時檢查血糖。
2:飯后特別困
血糖異常的人,飯后血糖升的高幅度一般比正常人大,而且下降也更緩慢,雖然血液里糖分高得離譜,但大腦沒辦法利用,而大腦缺少了“補給”,就會出現困倦、乏力的感覺。如果經常有這種感覺,可千萬不要簡單的以為是晚上睡的少了,可能是血糖在發出警告。
3:傷口很難愈合
血糖一高,不僅血液循環就會出現問題,還會拖免疫系統的后腿,這時候如果受傷,不僅創口長得異常的慢,有點“風吹草動”的還容易反復感染,所以如果劃個口子好幾天都不好,還太不容易化膿感染,除了關注衛生問題,還要警惕血糖是不是出問題了。
4:手腳發麻
血糖長期控制不佳,會損傷周圍神經,周圍神經出現問題,就會傳遞“錯誤消息”,出現手腳麻木、刺痛等感覺異常,就像手腳被螞蟻叮咬或有輕微的觸電感覺。大多是從四肢的末端也就是手指、腳趾開始,逐漸向近端發展,一旦出現,需盡快就醫檢查血糖及神經功能。
3個方法科學控制血糖
1、改變吃飯的習慣
調整進餐順序,先喝湯,再吃蔬菜、肉,最后吃主食,這樣可以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避免血糖快速上升。
另外可以選擇升糖指數低的主食,像燕麥、糙米、全麥面包等,不僅對血糖好,而且飽腹感比饅頭米飯更強,不容易吃多了,對減重也有好處;每餐吃到七八分飽即可,細嚼慢咽,防止身體還沒感受到飽腹感,其實已經吃撐了。
2、堅持運動
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低強度有氧運動。運動能夠增加肌肉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幫助降低血糖。但要注意運動強度和方式應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進行調整,讓自己稍微有點累,出出汗,千萬不要過量運動。
3、多喝水
水可是幫助身體代謝的“好朋友”,多喝水有助于稀釋血液,加速血糖的排出和代謝廢物的排泄。每天保證1500-2000毫升的飲水量,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
可以選擇白開水、淡茶水,避免飲用含糖飲料和酒精飲品。最后要注意,喝水時小口喝,不要一口氣灌一大杯,以免加重腎臟負擔。
糖尿病雖然可怕,但只要我們了解它的發病機制,摒棄不良生活習慣,就能有效降低患病風險。希望大家都能重視自身健康,科學管理血糖,遠離糖尿病的困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