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籃U19世界杯首戰失利,有些遺憾,但更讓人擔心的是,我們是不是又一次把“打得不錯當成了遮羞布。
實話實說,面對加拿大這樣的對手,中國青年軍并沒有被徹底摧毀,比分也始終咬得很緊。可要是只滿足于“沒輸太多,那咱們和世界籃球的距離永遠都在原地打轉。每一次青年隊出征,大家都希望看到希望苗頭,但冷靜下來想想,這些孩子們真的準備好了么?拋開一場比賽的得分和數據,比賽里的起伏、決策、甚至身體對抗上的短板,其實都擺在那兒,遮不住、繞不過。
有些球員拼得很兇,哪怕手感不佳也敢于承擔責任,這誠然值得鼓勵。可籃球不是一個人的事,團隊的短板一旦暴露,個人再怎么亮眼也很難扛起整場比賽。有人半場時間幾乎隱身,有人上場幾分鐘卻連基本動作都做不扎實,這些不是單個球員的問題,而是我們整個青訓體系的反映。要說“努力很重要,誰不努力?問題是,努力之后的分工、執行力、技戰術儲備,和人家差距到底多大?這事說破天了,沒法靠一場比賽的“接近勝利來安慰自己。
我一直覺得,在中國籃球的語境里,“輸得不難看這句話其實很危險。喜愛歸喜愛,規矩不能亂。中國男籃的標準,不該是“差點贏了強隊就算交差。青年隊是未來的種子,今天這些細致到每個籃板、每次防守的細節,如果不在青少年階段摳出來、糾正好,將來到了成年組甚至國際賽場,吃虧只會更大。
當然,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人。認真看比賽的人能發現,有小伙子確實在進步,有人敢于打關鍵球,也有人在防守端下了苦功。只是,整體的氣質和成熟度,還遠遠達不到“有希望沖擊世界強隊的水準。想在大賽場上立足,靠一兩個個人高光遠遠不夠,體系、習慣、抗壓能力才是決定生死的東西。
所以,這場球的意義,絕不是“惜敗兩個字。中國籃球要想長遠,不能總拿“過程不錯當合格答卷。更不能讓每一次微弱的希望變成下一代的借口。自家孩子是該鼓勵,但更該把丑話說在前頭:職業體育講究的是結果和成長速度,誰也不可能靠溫情走上領獎臺。
最后還是得提醒一句:比賽輸了可以復盤,問題暴露了就要動真格改。別讓“差點贏了成了原地踏步的理由。籃球是講規矩的,誰也不能例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