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高遠獲評國際級運動健將,這事本該是喜訊,卻也讓人心里打了個結:我們到底希望怎樣的“成就才算值得被記???
實事求是講,林高遠走到今天,背后是無數年沉默的付出。這點不必回避,也不能拿一紙榮譽就輕描淡寫。中國乒乓球這塊牌子,外界看著光鮮,自己人都明白,這不是誰都能插一腳的事。天賦、勤奮、運氣、環境、機會,每一樣都得拼到極致。林高遠二十來歲的青春,基本都交給了訓練館和比賽桌,能熬到現在,還能在世界舞臺上打出名堂,本身就是極難的堅持。至于國際級運動健將的稱號,說白了,是對這份堅持的一種肯定,更是一種制度化的“補償。
不過話說回來,榮譽之外的現實情況,也得掰開揉碎說清楚。獎勵、津貼、退役安置、醫療保障,這些看起來是“福利,但放到運動員漫長的職業風險和生活壓力面前,能解決幾成?獎金固然重要,安置也有必要,但真正讓人焦慮的,是運動員退役那一刻起,要面對的社會身份轉換。中國體育體系有自己的規矩,講究照顧“功勛,但功勛背后往往是太多人的沉默,不是每個名字都能被記住。林高遠能獲得地方體育局工作的機會,也許還能夠繼續深造,這在現行體系里確實是一種“體面著陸,但我們得承認,這樣的機會并非人人都有。
這里面有個老問題:運動員到底該為誰拼?為自己,為家庭,為國家,還是為集體榮譽?老實說,這些年體育領域里,關于退役保障、職業轉換的話題反復被提,但每次都不免讓人有點遺憾。很多優秀運動員,拼到最后,最后只剩下一紙證書和一份安置,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要靠政策“照顧。站在評論員的立場,我更希望看到制度的完善,而不是靠情懷和偶爾的個體幸運。喜愛歸喜愛,政策歸政策,不能讓熱愛成為負擔。
林高遠獲得榮譽、解決后顧之憂,值得祝賀,但也提醒我們:體育榮譽本質上是奮斗的結果,不應該成為運動員人生的“唯一通道。就算有政策關照,也不能讓功勛、稱號變成特殊身份的“護身符。社會對運動員的尊重,應該落到每一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里,而不是只有在領獎臺上才被記住。林高遠未來無論是繼續打球、深造,還是走進校園、投身體育產業,都要靠自己的本事和選擇,不能只依賴榮譽帶來的那點“便利。
最后還得提醒一句:任何體系的溫度,最終都得靠公平和秩序來維系。我們當然希望每個為國爭光的人都能有好的歸宿,但規矩不能亂,標準不能隨意。功勛值得尊重,但也要有邊界。體育不只是榮耀,更是責任和尊嚴。別讓榮譽變成負擔,林高遠的路,終歸還要靠自己走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