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籃U19首戰(zhàn)加拿大,輸了8分,比分并不難看,但比賽背后的癥結,其實比數(shù)字更值得琢磨。
坦率地說,U19世界杯小組賽是每兩年一次的硬仗。中國隊和德國、斯洛文尼亞、加拿大分在同組,誰都知道,這樣的分組實際難度不小。第一場對加拿大,對方既有身高優(yōu)勢,也有美洲杯季軍的底子。中國隊的年輕球員,幾乎每個人都懷著“向楊瀚森看齊的夢想,希望未來能叩開NBA大門,說句實話,沒有這樣的愿望反倒奇怪。但競技體育從來不只講故事,講的是一步一腳印。
比賽過程里,中國隊開局拼勁十足,幾次搶斷和反擊給了球迷不少希望。但很快,比賽的重心就被拉回了現(xiàn)實——進攻端的停滯、關鍵球的猶豫、內(nèi)線在身高和力量上的吃虧。對方一個2米33的中鋒,站在籃下就是一道墻。中國隊的小伙子們有拼勁、有天賦,但真的扛不住對方那種身體對抗。實事求是講,這種差距不是一朝一夕能補上的,靠著“人定勝天的豪氣沖一陣沒用,籃球場上,規(guī)矩就是規(guī)矩——誰的身體素質(zhì)和技戰(zhàn)術更硬,誰就能占便宜。
我注意到,比賽中有球員得分很高,蓋帽數(shù)據(jù)也漂亮,但如果只看數(shù)據(jù),容易讓人誤會成“我們其實差不多。可真實情況是,關鍵回合上,經(jīng)驗和體系更扎實的一方,總能抓住中國隊的軟肋。比如籃板球的失守、被針對的防守短板、決勝時刻的失誤,每一處都讓人有點遺憾。甚至對方那位有NBA血統(tǒng)的球員,哪怕當晚8投0中,照樣能用防守和拼搶攪亂局勢。換句話說,國際賽場上光有一兩個“爆點遠遠不夠,整體才是命根子。
當然,也不能否認中國小將們的努力。有人拼到最后一刻,有人頂住壓力投進關鍵球,這都值得認。但說到底,這種級別的比賽,靠情緒和一腔熱血打不穿對手鐵桶陣。現(xiàn)實一點講,很多球員的基本功和場上決策距離頂級舞臺還差一截。往深里看,這其實反映了我們青訓體系的不足——不是缺天賦,而是缺乏從小到大的高水平對抗、缺乏對細節(jié)的極致打磨。喜愛歸喜愛,講到頭來,籃球不是誰都能插一腳的事。
所以,誰更值得支持?在我看來,真正值得點贊的是那些愿意咬牙補短板、腳踏實地磨基本功的年輕人。贏球固然重要,但更不能丟的是對職業(yè)規(guī)矩的尊重。說得直白些,天賦再高,停留在“我能爆一場那一步,始終站不上世界舞臺的C位。中國男籃要想不再被“內(nèi)線差距反復上課,靠的不是幾場逆轉或者一時爆發(fā),而是讓每一個位置、每一個細節(jié)都經(jīng)得起國際對抗的考問。
最后想提醒一句,球場上講究的是常識和秩序。輸球不是世界末日,贏球也別自我感動。理性看待差距,踏實補上每一個短板,這才是中國籃球真正該走的路。別讓一次比賽的“亮點遮住了問題,更別讓成長的路上跑偏成“只靠天賦就行。這條路,沒捷徑,但值得走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