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地說,每當一位運動員拿到“國際級運動健將這樣的頭銜,總會有人第一時間關注起獎金、補助、退役后的安排。孫穎莎最近收獲的這項榮譽,輿論里自然也少不了這些聲音。但我總覺得,這樣的討論容易把重點帶偏。榮譽的分量,不能只落在“以后的路好走了上。
回頭看看,這幾年中國體育界對頂尖運動員的關懷確實更細致、更實在了。國家體育總局對世界冠軍、頂尖選手在待遇、醫療、就業等方面加大了保障力度,這無疑是“自己人體系的進步。過去有些運動員退役后生活困頓、轉型艱難,引發社會反思。如今,從資金獎勵到退役后的補助、醫療的綠色通道,乃至優先的升學與就業機會,這些舉措確實解決了運動員的后顧之憂。讓人欣慰的是,像孫穎莎這樣在國際賽場上拼下來的姑娘,終于不用一邊訓練、一邊擔心將來出路。
但我們得承認,這事說起來溫暖,細想卻又有點“復雜。運動員的榮譽感,本不該與“安置劃等號。設身處地想想,誰不希望職業生涯里的獎勵,是對自己拼搏的認可,而不是某種“未來托底?這一點,尤其在乒乓球這樣成就光輝又競爭殘酷的領域,更加明顯。大家都知道,國家隊里能站到一線的,哪個不是千里挑一?可有時候,社會對“退役安置的關切聲量大到幾乎蓋過了對榮譽本身的尊重,這多少讓人不是滋味。說句略帶微妙的不滿——如果我們只用“退路衡量榮譽,那其實低估了體育的意義。
再說回孫穎莎。她的能力和影響力,已經遠遠超出“運動健將三個字本身。無論是場上的技戰術表現,還是場下那種陽光大方的氣質,都是國乒難得的“門面。最近她的商業價值也水漲船高,品牌愿意合作,說到底還是因為她代表了中國體育最鮮明的專業性和可信度。這種影響力,靠的不是一紙證書,而是數年如一日的訓練和頂級賽場的磨礪。坦率講,獎章和福利固然珍貴,但真正讓她“無后顧之憂的,是她自己打下的根基。這話聽著有點樸素,但確實如此。
當然,國家給優秀運動員以更好保障,方向沒錯。這是對他們付出的回報,也是激勵后來人的必要“規矩。可我始終覺得,這套體系的核心,還是要回到體育本身的尊嚴和職業的自豪感。體育不是單純的“功成名就后有退路,而是“為了熱愛、榮譽和自我實現而拼搏。退役后的安排,是體系的溫度,但不該成為評價榮譽的主軸。喜愛歸喜愛,規矩不能亂。我們需要讓年輕運動員看到:拼搏的終點是被認可、被尊重,而不是僅僅有個好去處。
最后,我想提醒一句:體育體系的進步,應該體現在公平和秩序上。誰付出了,誰就該得到應有的嘉獎和保障,但榮譽與保障不能混為一談。千萬別讓“榮譽變成了“退路的代名詞,更不能讓外部的議論把職業榮譽異化為安置資源。尊重競技、尊重職業、尊重每一份拼搏,這才是體系該守住的邊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