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上,美國總統為盟友發出憤怒辯護,司法程序與國際博弈在耶路撒冷激烈碰撞。
檢察官對內塔尼亞胡的所作所為是瘋狂的!”6月2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真實社交”平臺再次發文,為即將面臨庭審的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辯護。
就在明日(6月30日),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將開庭審理內塔尼亞胡涉貪腐案的最新庭審,這位以色列總理成為該國歷史上首位在任期間接受司法審理的政府首腦。
特朗普言辭激烈地指責以色列檢方:“以色列總理不可能因為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而被迫整天坐在法庭上”。這已是他一周內第二次公開干預此案。
01 審判倒計時:總理與法庭的較量
內塔尼亞胡的法律困境始于2020年初,當時以色列檢方正式以受賄、欺詐和違背公眾信任三項罪名起訴他。這些指控猶如懸在他政治生命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如果罪名成立,這位以色列總理將面臨嚴厲懲罰:受賄罪最高可判10年監禁,欺詐和違背公眾信任罪則最高可判3年監禁。
這場馬拉松式的審判已持續五年。2024年12月10日,內塔尼亞胡首次以刑事案被告身份站上法庭,創造了以色列司法史。當時的場景被媒體廣泛報道——總理在被告席上接受質詢,這在以色列前所未有。
今年6月3日,法庭正式啟動對內塔尼亞胡的質證程序,預計這一過程將需要整整一年時間。法律專家指出,質證階段將決定案件的最終走向。
內塔尼亞胡的健康問題曾短暫延緩了審判進程。今年1月初,他因接受前列腺手術請求推遲兩周庭審,獲得檢方同意。但明日,他必須再次面對法庭。
02 白宮施壓:特朗普的“拯救比比”行動
特朗普的干預行動在6月25日達到高潮。他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呼吁:“以色列應該立即取消對內塔尼亞胡的起訴,或者赦免這位為以色列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英雄”。
特朗普使用內塔尼亞胡的昵稱“比比”表達親密,并宣稱:“美國拯救了以色列,現在,美國也要拯救比比了”。這番言論被以色列反對黨政治人物譴責為公然干預他國司法系統。
6月28日,特朗普再次升級辯護力度,提出一個令人驚訝的理由:腐敗案審理妨礙了內塔尼亞胡“干大事”。
“重要的是,他(內塔尼亞胡)正在與哈馬斯談判一份協議,讓人質回家,”特朗普寫道,“檢察官的所作所為玷污了美以取得的勝利”。
特朗普甚至以美國對以色列的巨額援助作為施壓籌碼:“美國每年花費數十億美元來保護和支持以色列,遠超對任何其他國家的投入,美國不會容忍以方這種行為”。這一直白的威脅引發以色列政壇震動。
03 停火迷霧:人質與戰爭的博弈
特朗普的辯護詞中特別提到內塔尼亞胡正在與哈馬斯進行人質談判,這并非空穴來風。6月27日,特朗普在白宮橢圓辦公室向記者透露:“我想快了。我們認為下周之內就能實現?;稹?。
這一預測讓部分以色列官員感到驚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以色列官員表示:“哈馬斯和內塔尼亞胡都沒有改變立場的跡象,特朗普的說法更像是個人愿望”。
雙方立場依然懸殊:內塔尼亞胡堅持要求哈馬斯解除武裝并自我流放,才考慮結束軍事行動;而哈馬斯則要求以色列從加沙地帶全部撤軍。
戰場上的血腥仍在繼續。就在6月28日,以色列軍隊襲擊加沙多地,造成至少58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自2023年10月以來,這場沖突已造成加沙地帶超過56000人喪生。
人質問題同樣緊迫。加沙地帶還有50名以色列人質,以軍確認其中至少28人已經喪生,另有2名人質身體狀況危急。6月28日晚,數千以色列抗議者重返特拉維夫街頭,要求政府停止軍事行動,帶人質回家。
04 鐵血同盟:炸彈與庇護的背后
特朗普對內塔尼亞胡的支持遠不止于言辭。今年2月,特朗普政府解除了拜登時期對以色列的MK-84重型航空炸彈禁令。
約1800枚這種每枚重達2000磅的炸彈隨后運抵以色列,極大增強了以色列的軍事打擊能力。這一行動成為美以戰略同盟的實物象征。
2月16日,美國國務卿盧比奧與內塔尼亞胡在耶路撒冷舉行聯合記者會。兩人立場一致:哈馬斯“必須被根除”,絕不能繼續以任何形式存在。
盧比奧的發言毫無保留:“在每一個恐怖組織的背后、每一次暴力行動、每一項破壞穩定的活動背后,都有伊朗的影子”。
內塔尼亞胡則強調美以在反擊伊朗威脅方面的同盟關系:“我們一致認為,阿亞圖拉們絕不能擁有核武器;同時,我們堅信,伊朗在本地區的侵略必須被徹底擊退”。
05 內外交困:抗議與“種族滅絕”指控
內塔尼亞胡不僅面臨法庭審判,還承受著國內外多重壓力。6月28日晚,數千以色列民眾走上特拉維夫街頭抗議,要求政府停止加沙軍事行動。
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批評也在升級。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公開將加沙局勢描述為“種族滅絕”,成為首位使用這一表述的歐洲領導人。他要求歐盟停止與以色列的相關合作。
更令人震驚的是,土耳其媒體報道稱,巴勒斯坦民眾在援助面粉袋內發現了阿片類藥物羥考酮——一種高度成癮且可致命的藥物。加沙地帶媒體辦公室指責以色列對此“卑劣行徑負全責”。
與此同時,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有權赦免內塔尼亞胡,但據以色列媒體報道,赫爾佐格表示赦免“目前不在討論范圍內”,并稱“尚未有人提出這樣的要求”。
特拉維夫街頭,要求“停止戰爭,帶人質回家”的抗議聲浪與數千公里外白宮的辯護言辭形成鮮明對比。
以色列總統府內,赦免權靜靜躺在法律文本中,赫爾佐格卻明確表示:赦免“目前不在討論范圍內”。
而美國港口,1800枚重型炸彈已運抵以色列,每枚都刻著地緣政治的冷酷邏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