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白酒行業處于深度調整期,行業面臨縮量競爭、價盤向下、庫存壓力加大等問題,各種行業新的增量機會被挖掘出來,其中,低度白酒成為熱度話題——隨著“Z世代”的崛起并成為消費主流,低度白酒成為追求輕松飲酒人群的首選,因此,在主流人群、新消費人群和眾多低度白酒發展迅猛的推動下,低度白酒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低度白酒真的成為縮量新周期下,未來中國白酒增量的重要入口嗎?帶著對低度白酒的發展思考,以及對白酒行業穿越周期的路徑探討,我們來全面了解一下低度白酒。
低度白酒的發展歷程
低度白酒是指酒精度數通常在40度以下的白酒,其歷史發展與中國釀酒工藝的進步、消費需求的變化以及政策導向密切相關。
新中國成立初期糧食短缺,1955年《關于限制生產高度酒的決定》要求“白酒酒精度逐步降至60度以下”,1972年輕工部試點“55度白酒工藝”,核心目標是為了節約糧食。
1989年國家出臺標準GB/T10781系列標準,明確白酒分為高度酒(≥54度)、降度酒(40度-54度)、低度酒(<40度),推動行業規范化。國家真正開始規范低度酒市場發展,并且長期有了低度白酒。
2000年以后,隨著健康意識提升,42度-53度酒成為市場主流,40度以下的低度酒發展停滯,白酒忠實的消費者更偏愛42度以上的白酒,其中,醬香、清香以53度為好,濃香以52度為好。
2010年以后,白酒行業將酒精度從“能降”向“降好”升級,科研機構及企業通過技術創新,也不斷突破白酒降度極限,使得低度白酒發展成為行業創新的熱點。2015年,江南大學通過“微膠囊包埋技術”,使30度白酒風味保留存率提升至85%,茅臺、五糧液則開始引入AI勾調平臺,設計低度白酒。
低度白酒的市場表現
近年來,低度白酒的市場占比呈現快速攀升態勢,尤其在2020年以后進入加速增長階段。
市場增長迅猛:低度白酒的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約200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570億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74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0%。這一增速遠超白酒行業整體水平,反映出消費需求的結構性轉變。
銷售份額攀升:2022年,低度白酒產量占比約15%,2024年已升至25%以上,部分酒企的低度產品(如38度國窖1573)在區域市場占比甚至超過50%。
場景滲透激增:在華東、華北等傳統低度酒消費市場,低度白酒占比已達70%-80%,并逐漸滲透至高端宴席和商務場景。
市場偏好提高:低度白酒打開年輕消費市場,宏觀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潛在年輕酒飲人群高達4.9億,年輕人酒飲市場規模高達4000億。另有平臺數據顯示,低度酒消費者40歲以下人群占比高達76.4%,其中,18歲-26歲人群占41%。
政策利好增加:四川2023年發布《低度白酒產業發展規劃》,對掌握核心降度技術的企業給予每噸500元補貼,推動低度白酒占比從35%提升至50%。
國際銷售助力:低度白酒更易適應海外消費者的口感,同時,低度白酒的發展也迎合了國際化市場的發展需要,降低了不同地區稅收及銷售限制的門檻,有利于白酒走出國門。
低度白酒未來市場發展思考
低度白酒市場雖然近幾年占比快速增長,也符合當前白酒消費周期年輕群體的喜好,以及中國白酒國際化進程的需要,是白酒行業創新和迭代的新一輪動力,也是企業追求更高毛利的發展方向。但是,還不能完全用當前數據來定義低度白酒市場即將迎來最好的時代。
首先,雖然低度白酒短期迎合了“Z世代”主流人群的當前飲酒需要,但是,隨著人群飲酒次數和頻率的增多,高度白酒必然會成為最終收割白酒主流人群的利器。這既是當前高度白酒一直是主流人群飲酒選擇的原因,也是20世紀70、80年代以舉國之力普及低度白酒以降低糧耗,最終低度白酒沒有成為白酒主流的原因。
其次,白酒是時間的增值品,低度白酒無法實現升值、升質。當前,白酒行業已經形成了普遍的認知——高度白酒更適合保存,而且保存時間越長,品質越高、升值越大。因此,在這種認知教育下,低度白酒削弱了白酒的時間藏品屬性,雖然短期有利于教育入門級消費者,但是從長期來看,則放棄了白酒的寶藏價值。
再者,白酒是主流品類,低度白酒讓其陷入替代風險。白酒作為中國酒類首選產品,進行年輕消費者的低度化教育,短期看,培養了年輕消費人群;但長期看,則有把中國白酒推向被洋酒、葡萄酒、啤酒、果酒等中低度酒替代的風險,不利于白酒品類建立市場壁壘。
最后,白酒庫存產量居高不下,低度白酒無法緩解產能壓力。雖然低度白酒的毛利更好、更高,適合白酒企業逐利需要,但是當前超萬億的白酒市場庫存,發展低度白酒不利于行業去庫存,也不利于行業激活高峰期2016年已經形成的1358.36萬噸行業產能。
此外,新中國成立后追求的低度化,主要是從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角度推動白酒低度化發展,當前,中國白酒行業的糧食消耗和來源充足,短期對于國家糧食安全的沖擊比較小,同時也并不占用中國主糧的耕地面積。
總的來說,當前低度白酒雖然增長比較迅猛,但是,真正為白酒提供長久行業動力的,還是需要依靠高度白酒。
同時,要警惕低度白酒發展過熱為其他中低度酒,如洋酒、果露酒等品類替代白酒培養消費的溫床,尤其是以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朗姆酒等為主的中低度烈酒。
中國低度白酒的發展,如果一定要作為當前白酒突破行業周期的必選項,那么,行業協會及企業應該盡量將低度白酒產品主戰場放到國外市場,這樣可以為高度白酒進入國際市場培養口味基礎。(作者系北京圣雄品牌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