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朋友名字叫蘇蘇(化名),是個美麗的姑娘;
讀大學的時候,蘇蘇談了個男朋友,這個男朋友高高帥帥、會彈吉他,就連朋友圈發個自拍,下面的評論都有幾十條,全是女生在“哇哇哇好帥”。
蘇蘇說那是她青春里最心動的一段戀愛,但后來她很快就被劈腿了,男友跑去和另一個女神談戀愛了。
蘇蘇喝了三天三夜的酒,哭到眼睛都腫成桃子。
后來,她畢業了,成熟了一些,又談了第二個男朋友。
男生很能說、很會講道理,總愛拿“你應該”“你不能”“你要知道”來開頭。
剛開始蘇蘇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可后來才發現,對方根本不是在教她成長,而是在支配她的人生。兩年后,兩人分手了。
那之后,她遇到了現在的丈夫,是個平平淡淡的公務員,不會制造浪漫,也不愛講道理;
但每一次她加班晚了都會來接她,每個月都按時往她賬戶打錢,她生病時他一聲不吭地守著她照顧。
蘇蘇說:“我終于明白了,愛不是風花雪月,也不是高談闊論,是我跌倒時,有人伸手。”
其實生活中的男人,大致就是以上三種:一種是來陪你玩的,一種是來給你上課的,只有一種,才是陪你到老的。
第一種男人,是來陪你玩的
這一類男人,說白了,就是情場高手,他們會甜言蜜語,會制造浪漫,會在你朋友圈下評論“今天又被你美到了”;
他們的愛,像煙花,絢爛卻短暫,熱烈卻不穩定。
你會被這種男人迷得暈頭轉向,因為他們太懂你了,也太會迎合你的期待了,只是,他們往往不太想負責。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享樂型人格”,這種人熱愛新鮮感,追求刺激,極度討厭束縛。
他們并不是不喜歡你,只是不愿意停下來為你安定,你以為你們的關系會越來越深,但他可能只是想和你玩一玩。
這種男人的出現,有時是命運讓你嘗嘗愛情的甜,甜過之后就是心碎。
你也許會記住他很久,但大多數情況下,他不會是那個陪你走到最后的人。
所以,別怪他無情,他本就沒準備好負責。
第二種男人,是來給你上課的
這一類男人,看起來像是人生導師。他們成熟、理性,談吐不凡,對未來有規劃、有思考。
他們一開口就像是在臺上演講,談成長、責任、認知,頭頭是道,你還以為自己找到了靈魂伴侶。
但往往,在相處中你會發現:他更多是想塑造你,而不是尊重你。
他對你有一套自己的標準,習慣性地指點你的人生。
你穿衣風格太艷,他說太輕浮;你加班太晚,他說不顧健康;你跟朋友多聊了幾句,他又說你缺少界限感。
心理學家卡倫·霍妮說:“控制欲本質上是一種不安全感。”
他們控制你,是因為他們想要你成為他理想中的伴侶。一旦你不符合,他就會開始失望,甚至批評你。
這段關系會讓你成長,但這種成長并不是溫柔的引導,而是一種壓迫。
你會變得越來越小心翼翼,久而久之,你的自我就被消耗殆盡。
所以,這種男人,是你人生的課題,但不是你人生的歸宿,他來,是讓你學會什么是愛,什么是控制的。
第三種男人,是陪你到老的
這一類男人,不一定最浪漫,不一定最會表達,但他會用行動告訴你:我是來陪你過日子的。
他不會天天說我愛你,但會記得你不吃香菜;不會制造節日驚喜,但會在你痛經時沖一杯紅糖水;
不會滔滔不絕地分析人生,卻能在你興致不高的時候,說一句:“今天不做飯了,咱出去吃吧。”
這種男人,通常成熟、穩定,有責任心,也有一定的生活閱歷,他知道感情需要用心經營。
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了愛情三角理論:一段理想的愛情需要激情、親密和承諾。
而陪你到老的男人,就是那種在激情冷卻后,還能用親密和承諾撐起這段關系的人。
他們也有脾氣,也會吵架,但他們從不會用分手來威脅你,他們吵完,愿意低頭,愿意修復;
他們知道再好的感情,也不是不吵不鬧,而是吵完還能一起吃飯、睡覺、生活。
人生很長,最珍貴的,不是轟轟烈烈的愛,而是柴米油鹽的溫暖。
婚姻,你以為是命運的安排,其實是你心的選擇
我們終其一生,其實只是在找一個:不需要多好,但愿意為你變好;不一定浪漫,但肯為你踏實走完每一天的人。
所以,遇到第一種男人,別太認真;遇到第二種男人,別太委屈。
遇到第三種男人,請你好好珍惜,只有他,是來和你攜手共度人生的。
-The End - 作者-李眉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