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四期生、蔣系六十二軍中將軍長林偉儔這樣回憶塔山之戰中所謂的“趙子龍師”:“十三日拂曉四時半即開始炮擊,塔山立即為炮擊煙火所掩蓋,五時開始攻擊。該師采取老一套的波浪式沖擊辦法,以一團分成三波,另用一團兵力施行側擊。當部隊冒著煙火沖擊到塔山敵陣地前緣時,受到英勇的人民解放軍塔山英雄團的堅強打擊,在嚴密火網的封鎖下,營長以下數百人橫尸河灘,千余人帶傷逃回?!?/strong>
當年的獨立第九十五師,也就是所謂的“趙子龍師”,那可是曾經被吹上天的“精銳”,曾任該師師長的“華北戰地督察組組長”羅奇,原本是想讓自己的嫡系部隊露一個臉大臉,結果臉沒露成,卻露出了屁股,老蔣把羅奇等人喊去一通臭罵:“你們不是東西,給你們這么多部隊,又配備了??哲妳f同作戰,用了幾天時間,連一個塔山都攻不下,你們不配為黃埔學生和總理的信徒!”
所謂的“趙子龍師”,那只是當過該師六年師長的羅奇自嗨的說法,與其說該師像趙子龍,倒不如說它更像呂奉先——這倒不是說它有呂布之勇,而是多次易主,甚至可以說就是一支雜牌軍,塔山一戰折損大半,算是被徹底打回了原形。
番號五十九的“趙子龍師”全稱為獨立第九十五師,也就是它在塔山作戰時,并不屬于任何一個軍,也不是相當于軍級的整編師,總共才三個團的建制——整編師從二旅四團到三旅九團,比獨立師大多了。
一開始的獨立第九十五師或許還比較勇悍,因為它的前身就是寧夏軍閥馬鴻逵的私家軍隊“安寧軍”,1929年馬鴻逵投蔣反馮,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五路軍總指揮兼第十一軍軍長,后縮編為三旅九團的第三十五師。老蔣卸磨殺驢,打贏中原大戰后把馬鴻逵攆回寧夏,卻留下了該師四個團,交給劉峙組建了第九十五師,由第一縱隊司令官唐俊德擔任首任第九十五師師長,全師轄兩旅四個團,屬于乙種師建制。
1935年,黃埔一期的李鐵軍任第九十五師第二任師長,1937年5月師長換成了另一個黃埔一期生羅奇,也就是想在塔山讓五十九師露臉的家伙——羅奇當了六年該師師長,雖然已經“高升”,但仍以自己一手打造“趙子龍師”而到處吹噓,如果該師塔山建功,是有可能給羅奇肩膀上加一顆星的。
實事求是地說,九十五師初期的戰斗力還是可以的,但是隨著第一批馬家軍老兵老邁年高,再加上李鐵軍升任第一軍軍長后,又把九十五師三個精銳營一千多人全部調往淞滬戰場并全部折損,該師的戰斗力已經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只能在豫北打一打游擊戰了。
第九十五師一直沒有固定的上級,他還曾經隸屬李仙洲任軍長第九十二軍,也曾隸屬陳沛為軍長的第三十七軍。羅奇于1943年被提升為陸軍第三十七軍軍長,何旭初接任第四任師長的時候,原本由馬家軍組成的第九十五師已經“大換血”,還曾在1946年縮編為整編第九十五旅,由四個團變成了三個團,隸屬林偉儔為師長的整編第六十二師。
后來雖然恢復了對第九十五師的番號,但是建制卻沒有恢復,還是只有三個團,也就是席宸炫為團長的第二八三團、周紹福為團長的第二八四團、詹仰強為團長的第二八五團。
羅奇在當時的東北“剿總”高級將領眼中,就是個志大才疏,做大事惜身見小利忘命的繡花枕頭:“國民黨軍進攻塔山失敗,關系很重要的一個奇異人物——總統府華北戰地督察組長羅奇,是必須提一下的。這些人狐假虎威,專橫跋扈,滋擾地方。據說他們權力很大,在戰地可以先斬后奏,直接向蔣介石告密。有些人把他們看成和明朝的太監出來監軍一樣。因此,羅奇在葫蘆島時,大家背地里都叫他為‘羅千歲’?!?/strong>
筆者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都以為羅奇綽號“羅千歲”是王爺的意思,看了秦(皇島)葫(蘆島)港口司令部少將副司令惠德安的《國民黨海軍在葫蘆島作戰側記》,才知道這個“千歲”,原來是劉瑾、魏忠賢的意思。
羅奇一向喜歡在老蔣面前夸夸其談,到了東北也以“欽差大臣”自居,于是第十七兵團司令侯鏡如和六十二軍軍長林偉儔準備“坑”他一把:當時塔山久攻不下,有人提出以主力突破塔山和白臺山之間工事稀疏且比較廣闊的空隙,繞到塔山背后兩面攻擊,侯鏡如和林偉儔自己不吭聲,卻讓他們的參謀長站出來反對,然后侯鏡如林偉儔一起點頭,決定“以新到的獨立第九十五師擔任主力,進攻塔山;以第六十二軍仍然擔任進攻白臺山?!?/p>
林偉儔和羅奇不是黃埔同期卻是廣西同鄉,一向關系很好,但是羅奇到東北“督戰”之后,宣稱他在北平親自接受蔣介石的作戰指示,并派他來貫徹執行。他發號施令部署軍隊,對闕漢騫、林偉儔等人頤指氣使,也沒把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陳鐵放在眼里,所以大家都想看他的笑話,可憐的羅奇還以為自己搶到了“美差”:“當十月十三日組織進攻塔山時,羅奇很以為塔山會拿得回來,不愿第五十四軍闕漢騫獨占這一功,堅持把進攻塔山的二分之一正面,交給獨立第九十五師這一精銳部隊?!?/strong>
據侯鏡如回憶,塔山并不是山,而是一個小村子:“從錦西迄塔山間的地形是東西兩頭高,中間低洼平坦,有一條十多公里的狹長起伏地帶,沒有險要地勢可作依托,十分難守?!?/p>
羅奇就是認準了塔山易攻難守,這才鐵了心要讓自己的“趙子龍師”上去露臉,結果第一天就被揍得鼻青臉腫。
解放戰爭進入大決戰階段,各種戰法都已經更新換代,而羅奇還抱著黃埔一期時的老本本不放,他先是帶著九十五師連長以上軍官偵察塔山地形,然后由并對排長以上軍官講話,話說得天花亂墜,戰術卻仍然采用老一套的“波浪式”的沖擊法,以團為單位分成三波,用一營為一波,輕、重機槍集中使用,掩護步兵連前進。規定步兵帶足手榴彈,以近戰為主,采用波浪式沖擊戰法,第一波受挫,第二波接上去。這就是典型的在重火力覆蓋之下的添油戰術。
其實蔣軍向塔山的總攻,應該是在1948年10月12日開始,也就是接著11日的攻擊不間斷,但是羅奇有自己的想法,侯鏡如明知不對卻也不表示反對:“蔣介石再三來電催促,原計劃準備十二日拂曉開始,后來羅奇意見要大家準備一天,好讓第一線部隊連長以上軍官,特別是獨立第九十五師的軍官(該師剛到這里,對塔山地形不熟悉)要偵察地形和現地研究步、炮的協同,擬改為十三日拂曉開始發起攻擊。各師長一致同意羅奇的意見?!?/strong>
侯鏡如當時已經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自然愿意給守衛塔山的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爭取一天時間搶修工事,而蔣軍的軍長師長們也有自己的打算:能晚打一天就晚打一天,等錦州丟了,我們就可以從葫蘆島坐船撤退了。
羅奇擺足了架子,表現的像一個既能運籌帷幄又能深入一線的勇將、儒將,還以“老師長”的身份訓話,把現任師長朱致一撇在一邊。
羅奇說完大話縮回后方,朱致一還得抵近前線指揮,他知道自己損失慘重羅奇也不會讓他撤退,就直接給侯鏡如打電話訴苦。
侯鏡如回憶:“據獨立第九十五師師長朱致一電話報告,該師第一波部隊幾次沖上敵塔山陣地障礙物邊緣,被塔山解放軍火力所阻止,連頭都抬不起來,傷亡很大,已進入膠著狀態,陷于進退不能的境地。羅奇打電話給朱師長要獨立第九十五師不顧一切犧牲,非攻占塔山不可?!?/strong>
羅奇也真夠狠的:第九十五師打贏了,功勞自然是他這個“老師長”、現督戰官的,打光了也不要緊,因為他不可能再回去當師長了。
猛攻一整天,四縱的重機槍像割麥子一樣把第九十五師的敢死隊一片又一片撂倒在前沿陣地,最后終于把羅奇打疼了:“十月十五日因獨立第九十五師攻塔山,傷亡半數以上,喪失了戰斗能力。其他各部隊也已精疲力竭,死傷很大,士氣低落,各將領一致要求休整一天。”
原本就只有三個團三千多人的乙種師,添油戰術集團沖鋒,最后連傷兵都算上,也只能編成三個營,這下羅奇是徹底慫了,他再也不說“趙子龍師沒有攻不下的陣地”,而是主動要求再休整一天,把第九十五師殘部全都撤到二線休整,于是侯鏡如也順水推舟:休整一天,九十五師撤下來,二十一師頂上去!
塔山之戰,打打停停,繡花枕頭羅奇被打得沒脾氣,“趙子龍師”也現了原形——雖然后來又補充了一些新兵繼續沿用九十五師番號,但已經連二線部隊都算不上,只能在上海機場當“保安”了。
東北野戰軍攻克錦州后,闕漢騫向杜聿明匯報戰損并請求逃跑:“現在傷亡很重,如獨立第九十五師每團只有一個營,一個師其實只一個團,光守錦西、葫蘆島都有問題。敵人主力一反攻,恐怕連錦西、葫蘆島都難保?!?/p>
杜聿明對羅奇和所謂的“趙子龍師”蓋棺定論:“打仗要打巧仗,而不是打笨仗,要打活仗,不是打死仗。攻塔山不能死攻,笨的戰法犧牲大,迭次攻擊塔山均遭慘敗的原因就在此!”
杜聿明一向對羅奇這個“千歲”沒啥好印象,他說羅奇笨死了確實沒有貶低,熟悉那次戰役的讀者諸君,對羅奇和所謂的“趙子龍師”又會作何評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