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的王先生在網上看到"開水沖雞蛋"是天然的"潤肺神器",于是就把這道“美食”加入了每日菜譜。
然而接連吃了一個星期后,他開始出現惡心嘔吐、發熱等癥狀,就醫檢查才得知是因飲用未完全殺菌的沖蛋,感染了沙門氏菌。
這不禁讓人疑惑:開水沖雞蛋,真的能作為日常養生?
“開水沖雞蛋”對身體是好是壞?
“開水沖雞蛋”在民間被視為傳統養生吃法,不少人認為它既保留了雞蛋的營養,又有清熱潤燥的功效。但從醫學角度來看,這種吃法既有優點,也存在風險。
優點:營養豐富易吸收
雞蛋本身是天然的“營養膠囊”,富含優質蛋白質、卵磷脂、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等礦物質。用開水沖雞蛋時,高溫使蛋白質變性,結構變得松散,更利于人體消化吸收。能快速補充能量和營養。
缺點:細菌感染風險高
別以為雞蛋看起來干干凈凈,其實一點都不“安全”!雞蛋殼上有很多小氣孔,像沙門氏菌這些壞細菌很容易鉆進去。就算雞蛋表面看上去很干凈,但母雞身體里的細菌,比如卵巢、泄殖腔里的,也會在雞蛋形成的時候混進蛋液里。用開水沖雞蛋喝,其實藏著兩大健康隱患:
細菌殺不干凈:要是開水溫度不夠高,或者沖泡時間太短,沙門氏菌很難被完全消滅。一旦吃了帶致病菌的沖雞蛋,很容易惡心嘔吐、肚子痛拉肚子,抵抗力差的人甚至可能引發全身感染。
影響維生素B7的吸收:生雞蛋里有一種叫抗生物素蛋白的東西,它會攔住維生素B7,讓身體吸收不了,經常吃生雞蛋小心掉頭發和皮膚發炎。
當然圍繞雞蛋的爭議并不只有細菌,還有一個也是經常被人談論的,那就是膽固醇,雞蛋黃屬于高膽固醇食物,因此很多人都對雞蛋敬而遠之,那吃雞蛋究竟會不會導致膽固醇升高?
吃雞蛋容易升高膽固醇,會引起心血管疾病?
事實上,這種說法其實存在一定誤區。雖然每一百克雞蛋黃中含有大概510毫克的膽固醇,看似很多,但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并非“照單全收”。
近些年的醫學研究直接顛覆了原有的認知,人體血液里的膽固醇,大部分是自己“生產”的,靠吃進去的雞蛋想拉高血膽固醇水平,真沒那么容易!
而且,雞蛋黃里的卵磷脂堪稱“血液破壁機”,它能像破壁機一樣把血管里的脂肪和膽固醇“攪碎”,讓這些小碎塊懸浮在血液,更容易代謝出去,所以雞蛋黃不僅不會成為血管堵塞的“兇手”,反而是幫助清理血管的“清潔工”。
所以健康的人可以放心炫雞蛋,每天1-2個,不用過多的擔心膽固醇飆升或者被心血管疾病盯上。不過有嚴重高膽固醇血癥、冠心病或者代謝綜合征的朋友需要注意,可以適當少吃點蛋黃,或者直接只吃蛋清,如果拿不準要不要吃,可以問問醫生。
雞蛋怎樣吃安全又有營養?
除了開水沖蛋,其實還有其他做法,既能保護雞蛋的營養不流失,還能保證相對安全,那雞蛋怎么烹飪才安全又有營養,需要注意什么?
1、烹飪方式首選蒸煮
煮雞蛋是大概就是最安全且營養保留較好的吃法。將雞蛋冷水下鍋,煮到雞蛋完全熟透,不僅能盡可能保留營養成分,還能減少細菌感染的風險。
另一種值得推薦的做法就是蒸雞蛋羹,口感柔軟,即使是掉牙的老人也能吃,而且還容易吸收。制作時可加入適量溫水,比例約為雞蛋液的1.5-2倍,用保鮮膜封好,扎幾個小孔,冷水上鍋蒸10-12分鐘,出鍋后稍稍調味,就是一道美味佳肴。
2、煎炒需注意火候
煎雞蛋和炒雞蛋也是常見吃法,但要注意控制火候。如果給雞蛋煎糊了那就不建議食用了,因為糊了的雞蛋,不僅營養都被破壞了,還會產生很多有害物質,吃了反而會損害身體健康。
3、避免生食或半生食
除了開水沖雞蛋,像溏心蛋、溫泉蛋等半生半熟的雞蛋,以及生雞蛋拌醬油、蛋液調酒等吃法,都有可能出現細菌感染的危險,一般不建議這樣吃,尤其是兒童、孕婦、老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應杜絕生食雞蛋。
開水沖雞蛋并非絕對的養生妙方,其利弊并存。若想通過它獲取營養,需格外注意衛生和安全。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選擇蒸煮等更安全的烹飪方式,合理食用雞蛋,才能真正吃得營養又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