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沒有人比雷軍更懂“致敬”。6月28日特斯拉副總裁陶琳,在微博上分享“歷史上首次車輛自己交付到車主手中”后,雷軍轉發說“特斯拉確實了不起”,謙遜的表示要“繼續學習”。更細節的操作是,雷神(參數丨圖片)特意提到“FSD”,稱它“引領行業趨勢”。
特斯拉是流量大戶,小米更是此時此刻的通吃贏家。六月最后一個星期四上市YU7后,3分鐘大定20萬輛,1小時突破28萬9,開售18小時鎖單輛已經突破24萬輛。以至于雷軍在開售24小時都說“訂單量遠超過了我們最樂觀的預期”。
雷軍沒有凡爾賽,小米是很多人羨慕不來的存在。一天完成別人一年的銷量,以至于其它車企甘于用“對不起,我們的訂單只有*****輛”的海報蹭熱度。這不是誰的對,也不是誰的錯,而是在小米造車贏麻了的時候,該去思考一下其它車企怎么辦了。
1、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小米有兩款車,YU7售價25.35萬-32.99萬,SU7除了Ultra售價52.99萬元之外,定價在21.59萬-29.99萬之間。而25萬-35萬的價格區間,正是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最難的價格區間。
從網絡公開的數據來看,過去半年里,轎車銷量最多的是SU7,將近16萬輛;第二名是Model 3 ,超過9.6萬輛。緊隨其后的前十名,極氪001超過2萬3月均不到6000,蔚來ET5T是超過2萬2月均超過5000,極氪007是將近2萬,月均將近5000。余下的阿維塔12/11分別超過1萬1,蔚來ET5是9000多一點輛、智己L6是8500輛,星紀元ES將近8000輛。第三名到第十名加起來剛剛超過11萬輛,勉強超過Model 3,看見SU7的背影。
SUV的銷量稍微好一點,除了Model Y將近19萬輛一騎絕塵,理想L6超過10萬輛,第三名以后,智界R7是、理想L7都在5萬以上,唐DM、問界M7超過4萬,樂道L60、極氪7X、理想L8超過3萬。
按照這個數字,轎車和SUV加起來,除了特斯拉和小米,也就多生孩子的理想所有車型加在一起,趕上了Model Y的銷量?,F在,小米YU7來了,所有人的排名自動向后順延一位。
以至于,對當下的汽車人而言,“努力有用嗎”成為心中深深的質疑,傳統大廠能否再出“貴子”也要打上問號。創造不了“情緒價值”,只能用“安全、品質、操控”編出一套用戶認知回歸的話術。但真的真的只有情緒是重要的,“安全、品質、操控”就真的只有雷軍能提,別人提就是老頑固?
2、如果小米是對的……
25萬-35萬價格區間的新能源市場,勝利屬于了小米和特斯拉。而35萬以上的價格區間,除了問界的M9+M8領跑,理想的L9稍作掙扎外,被寄予厚望的騰勢N9和領克900也只是圍繞著月銷1500-2000輛打轉。勝利是屬于華為的。
也就是說,如果小米是對的,就意味著25萬以上的中高端新能源市場,35萬以上的高端新能源市場,大家都可以洗洗睡了,不是陪太子讀書就是看別人起高樓宴賓客。
那么比亞迪是對的,在低端市場里卷生卷死,殺出一條血路。吉利的表現也不錯,銀河、星愿都站住了腳跟。零跑也是有大智慧的,壓根就不往上走,主打一個性價比。
低端市場卷不過,高端區間上不去,難道真的就沒有機會了嗎?地處華中的一家大型國有車企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推出的SUV花費了數億元的開發費用,說到銷量,也只敢鼓足勇氣報一個月銷5000臺。這是什么概念?不能說是繳械投降了,至少明眼賬看下去也是沒有希望。南方的另一家國有大廠,推出高端產品序列,甚至連收發試駕車的一線員工都毫無信心,說沒有希望不可能做起來,羨慕的還是小米和特斯拉,即使這個高端序列馬上就用上的華為。
《流浪地球2》中,老師問“希望是什么?”一個同學回答說:“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是唯一回家的方向。”另一個同學回答說:“我不知道希望是什么,我只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而如果沒有電影中的主角光環和人定必然勝天的正確,帶著希望去外面看看,感受到的必然是絕望。
3、在沉默中等待爆發……
為什么沒有希望?因為太想成為小米了。如何成為小米?那就要自己的老板成為下一個雷軍。成為不了雷軍怎么辦?田忌賽馬,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取其下則不入流。所謂成為不了雷軍,至少也能搞出一個企業家IP吧?對不起,還是不能,這就是殘酷的現實。即使把老板的“數字資產”的數據做的再好,也沒有雷軍的號召力。
就像這次是雷軍說,安全是前提,安全是基礎,安全是一切,隨便換一個企業家IP,思來想去除了余大嘴,其它人都不行。注意,余大嘴和紅衣大叔也是大家羨慕不來的車圈網紅啊。
企業家IP搞不懂,那就做做用戶運營。問題是,別背刺啊?華東某大廠對旗下新能源品牌的反思就是“換代速度太快了”,快到用戶接受不了,一方面傷害一方面運營,用戶可不是圈里養的豬。
投流也不是不可以,直播體系也不是不能搭建,但至少除了奇瑞出了本“紅寶書”,拿到了低端市場的卷法,在中高端新能源市場,還是不好用。
今年水滴汽車編輯部有六字法則:沉默、等待、做事?,F在看來,這六個字也適用于希望成為小米羨慕特斯拉的所有車企。要做好安全、品質、操控,這當然是有意義的。更要講明白自己的“品牌”究竟是什么?耐得下性子,在線索和銷量之外,真正和用戶在品牌上達成共識。就像“彎道王”的共識,那時馬六的高光時刻;就像“每個人都繞不開一臺3系”,那時寶馬的通贏;就像“人不能同時擁有攬勝和自卑”,這是路虎的調性。
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待了,因為汽車行業的人都知道,小米狂熱的外衣下涌動著怎樣的暗流。米粉是不是鬼火少年不做定義,但人群真的夠大嗎?支撐三款車的銷量后真的還有后勁嗎?從產能到產品本身,真的會越來越香嗎?
你不能成為小米,但能做的事情有很多,當機會到來的時候,誰會成為抓住機會的品牌呢?畢竟,?齊白石有句名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滴汽車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