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
深中通道開通一周年
據交通部門消息
隨著珠江口東西岸互融互通進一步緊密
跨市公交客運量
已于近日突破300萬人次
日均客流量穩定保持高位
單日最高客流量超1.7萬人次
這不僅意味著深中穗跨市公交
已成為珠江口東西岸居民
日常出行的重要選擇
更標志著珠江口黃金三角“一小時生活圈”
從藍圖變為現實
為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一體化寫下生動注腳
公交穿梭珠江兩岸打造“同城生活”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車,深刻改變了珠江口東西岸的交通生態。跨市公交的同步開通,服務于實現珠江兩岸深度互通的交通民生。
根據深圳巴士集團“深巴出行小程序”后臺數據,在這一年中,深中通道跨市公交專線累計發車11.2萬余班次,營運里程超過700萬公里。客流量持續快速增長,折射出環珠江口三地人員往來和經貿交流進一步頻密。無論是每天往返的上班族,還是利用周末和節假日到對方城市休閑購物、旅游觀光的市民,都成為了跨海大橋上的常客。
現場看到,在工作日早高峰時段,從中山乘公交前往深圳上班的乘客絡繹不絕,他們如今已成為每天往來深中通道的一個特定乘客群體。家住中山的陳先生和另一半上班地分別是深圳寶安和中山東區,在通車以前是“周末”夫妻。如今,他們已告別“異地”生活,陳先生每天早上坐跨市公交經深中通道跨越伶仃洋,到深圳轉乘地鐵到位于寶安的公司,晚上再坐公交下班回中山。“盡管每天早出晚歸,但一家人早餐、晚餐能坐在一塊兒吃了,跟在一個城市沒有區別。”陳先生說。
據了解,深中通道跨市公交還于2024年下半年起推出了惠民月票政策,為頻繁往返的乘客切實降低出行成本,以優質公共交通服務實打實地賦能灣區協同、“同城”發展。
通勤專線、文旅專線覆蓋多元出行需求
為滿足環珠江口交通一體化的強烈需求,一年來,深圳巴士集團、中山公交集團、廣州南沙交通運輸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調研三地居民出行需求,不斷優化跨市公交線路與站點布局,持續豐富接駁線路,灣區居民出行選擇更加豐富化、多樣化。
在深中通道開通之初2條公交線路的基礎上,去年10月,深圳至廣州南沙跨市公交正式開線。今年,深圳巴士集團第五分公司又推出系列新的跨市公交線路,服務珠江兩岸互融互通。
3月
開通了灣區未來科技城至前海灣地鐵站T188線路,精準對接深中企業員工的日常通勤需求,以定時定點、高效直達的運營模式,大幅提升跨城通勤效率
6月
開通了前海灣地鐵站至大梅沙的T192觀光專線,輕松實現深中通道與大梅沙的無縫連接,構建起一條新的深中“觀光休閑”走廊,便利珠江西岸游客來深圳休閑游玩
截至目前,每日在深中通道上開行的跨市公交線路已增至5條線路
1、T01A
深圳前海夢工場北區-中山博覽中心樞紐
2、T01B(人才港專線)
深圳前海夢工場北區-中山國際人才港
3、T01B(火炬專線)
深圳前海夢工場北區-中山火炬國際會展中心
4、T188
深圳前海灣地鐵站總站-中山灣區未來科技城
5、T168
深圳前海灣地鐵站總站-廣州蕉門公交總站
交通賦能,灣區一體化提速發展
高效便民的深中通道跨市公交,日益成為灣區居民出行重要選擇。根據南方航空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深中通道開通后,中山旅客到深圳機場乘機人數快速增長,2025年上半年,乘坐南航深圳始發航班的中山旅客同比增長了2倍
從深圳巴士集團采訪了解到,為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加大運輸保障,跨市公交開發了“智能潮汐調度系統”,通過實時監測車流量與客流量數據,動態調整發車間隔,高峰期運力提升60%;針對臺風、暴雨等惡劣天氣,建立“24小時應急值守”機制,保障運營安全率達99.9%;在技術革新方面,引入新能源車輛,推動車輛能耗降低35%,實現綠色低碳出行。
伶仃洋上,人來人往,車流不息,背后是日益完善的深中交通運輸網絡支撐。發達的公共交通,不僅在珠江東西岸掀起“串門熱”,更促進了大灣區“黃金三角”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要素更高效便捷流動,創造了新機遇。以基礎設施“硬聯通”,促進兩地“軟聯通”,推進大灣區“車暢、人興、財旺”融合發展,交通賦能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在創意之城——深圳
一臺靈巧的人形機器人不僅能跳舞
更承載著新一輪智能革命的想象空間
從感知、決策到行動
一整套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生態鏈
正在廣東深圳加速成型
這里有追求快速迭代的初創企業
有專注核心零部件突破的科技公司
也有推動技術標準制定的科研平臺
它們共同構成了
廣東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支撐
從深圳眾擎到奧比中光
再到深圳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
一批具備全球視野的“科技尖兵”
正在快速形成合力
——它們不僅在形態上不斷突破
更在認知和算法層面實現迭代升級
為機器人產業從“實驗室”
走向“量產化”提供強勁動能
觸摸!鋼鐵身軀的創新脈搏
“活力中國調研行”來到深圳市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廳,數個直立的人形機器人映入眼簾,它們被天花板吊架垂下的一根根纜繩牽引著雙肩,如同木偶戲中準備登場的演員。
隨著纜繩解綁,其中一個身高1.38米、體重40多公斤的機器人被工作人員“喚醒”,它先站穩腳跟,然后開始原地踱步,等待下一步指令。
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這個產品代號為PM01的機器人配合著擺臂一步步前行,“身體”始終保持著平衡。
在深圳市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人形機器人揮舞手臂致意。新華社 鄧華 攝
在每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后,都凝聚著具身智能、運控算法、動力關節等一系列技術突破。
PM01機器人在2024年12月發布,全身擁有24個自由度,腰部配備320度自由旋轉電機,這使其能夠勝任大量“高難度”動作,在今年2月完成了全球首例人形機器人“前空翻”。
創新之路并非坦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完成這套舞蹈,機器人經歷了跌倒、被扶起、再跌倒、再被扶起……對于研發團隊而言,跌倒并不意味著失敗,因為他們相信,每次跌倒都是在為下一次“站穩腳跟”打牢基礎。
“我們致力于通用智能機器人及行業場景方案,人形機器人是主攻方向,目前已實現從核心算法研發到關節驅動的全面自主設計。”眾擎機器人科技聯合創始人姚淇元說,目前正在加快攻關機器人自主“跌倒爬起、靈活避障”等能力,為日后在更多場景的應用創造條件。
勇做尖端科技弄潮兒的“底氣”,來源于誓把關鍵核心技術攥在手里的“心氣”。
在奧比中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廳里,一個白色的立式送餐機器人在展示區里來回穿梭,迎賓機器人、掃地機器人、割草機器人等產品也陳列其中,“忙碌”的送餐機器人時而繞過它們,時而穿過其間,總能靈巧地避開障礙。
多臺搭載奧比中光3D視覺傳感器的服務機器人在該公司展廳進行展示。新華社 徐弘毅 攝
“身法靈活”的關鍵在于這臺機器人擁有三組足夠靈敏的“眼睛”——3D視覺傳感器。
湊近展臺仔細端詳,一顆“機器人之眼”被拆解為一個個細小的零件,呈現出精巧的內部結構。這是一款由該公司推出的3D攝像頭,由鏡頭、傳感器等部件構成,其中最核心的部件是一塊大小僅9毫米見方的“MX6600”芯片。
MX系列芯片是奧比中光自主研發的用于3D視覺感知的深度引擎芯片,它在3D視覺技術中扮演著核心角色,負責處理從傳感器獲取的深度數據,實現高精度3D圖像重建。2015年,該公司研制成功該系列第一代產品,一舉破解了國內3D視覺感知領域“缺芯少核”的難題。
“專注”是攻堅科技難題的不二法門。多年來,團隊一心撲在研發各類機器人“眼睛”的工作上,逐漸成長為該領域的“單項冠軍”。
如今,國內市場上平均每10臺服務機器人里,就有7臺擁有奧比中光的“眼睛”。“我們注重鉆研核心底層技術,芯片產品經歷了多次迭代,目前已成為全球少數幾家全面布局主流3D視覺感知技術路線的公司之一。”奧比中光創始人黃源浩說。
在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來自不同學科、針對不同需求的機器人研發團隊共享場地,面向未來科技發起攻關:從大型特種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到微納米醫療機器人……在這里,機器人的模樣和價值被賦予廣闊想象空間。
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展示微納米機器人相關研發成果。新華社 徐弘毅 攝
陳列臺上,工作人員拿起一個拇指大小的透明瓶子進行展示。乍一看,瓶內只是裝有一些深色渾濁液體,但當它被放到顯微鏡下后,記者才看到它的“真容”——一個個形如“顆粒”的磁性微納米醫療機器人。
這些微納米機器人設計用于通過栓塞術等操作,對早期腫瘤進行輔助治療。研究人員將它們注射到患者血管里,機器人形成集群,可在體外磁力的控制下移動到腫瘤所在的區域,通過在腫瘤周圍的血管內形成栓塞,將腫瘤的各條供血通路堵死,從而令腫瘤缺血“餓死”,以此探索治療早期腫瘤。目前,該研究已開展大動物活體實驗,有望在未來用于腫瘤精準治療。
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丁寧說,研究院重點關注技術在能源、交通、智能制造、城市運維、醫療康復等領域的落地應用,聯合多家頭部企業持續開展重大技術攻關,力爭成為相關產業的推進器。
良好的創新氛圍,讓機器人產業生根發芽。數據顯示,近年來深圳市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產業規模穩步增長,截至2024年底,深圳機器人企業數量達74000余家,2024年新增企業14000余家,產業鏈總產值首次突破2000億元,達2012億元,同比增長12.58%。
從深圳放眼全國,機器人領域的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正加速融合,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都建立起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我國機器人產業已穩居全球第一梯隊。觸摸機器人的“鋼筋鐵骨”,創新脈搏強勁有力。
內容來源:深圳特區報 戴曉蓉;央視新聞王婷婷 陳凱強;新華社 宋晨 徐弘毅 阮帥 潘禹杰
編輯:鐘汝芳
審讀:黃淳 馬丹 張海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