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惡的最大同謀,不是魔鬼,而是沉默的好人?!?/strong>
——埃德蒙·伯克
早在2022年,泰國曾一度以“亞洲首個大麻合法國”的新標簽,吸引了全世界“朝圣”的背包客、癮君子和自由派嬉皮。有二貨們興奮地說:“東南亞終于不再是保守的伊甸園,而是變成了‘綠色新樂園’。” 如今三年過去,這場“綠潮”像是從天而降的一場瘟疫,留下的是滿地的草渣、街頭的臭味和社會結構的龜裂。
就在本周,泰國政府終于撐不住了,衛生部長頌薩大聲宣布:“從今往后,大麻只限醫療使用,娛樂吸食將依法受限?!睋Q句話說,泰國這艘準備駛向“索多瑪”的游輪,終于在撞上海洛因巖礁前開始掉頭。
問題是:悔之晚矣。
大麻合法化:一場文明與野性的交易
在無數泰國政客眼中,大麻合法化不僅是“進步”,還是“經濟奇跡”的燃料。什么12億美元產業、就業新引擎、國際背包客打卡地,全成了金光閃閃的借口。
然而現實很打臉,街頭少年開始學會把“吃軟糖”當作社交時尚,曼谷的夜市彌漫著混合油煙與大麻味的“城市香水”,甚至連曼谷大學的學生報紙都在討論“哪種大麻更適合期末考試期間緩解壓力”。
這不是進步,是將泰國人退化成綠色植物人社會。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所說:“過度的自由最終可能帶來的是奴役?!倍裉斓拇舐楹戏ɑ?,恰是將人類心智賤賣給短暫快感的毒性契約。
泛善主義:罪犯的天堂,百姓的煉獄
泰國的“大麻翻車”并非個案。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政府甚至貼心地為癮君子設置“吸毒友善區”,配備注射工具和免費大麻,讓整個街區煙霧繚繞,仿佛《黑客帝國》里的虛幻世界。而當地居民呢?只能捂著鼻子、鎖好家門,用“自由”的代價換來一晚安睡。
這不是寬容,是懦弱的慈悲;不是人道,是對罪惡的助紂為虐。如果你在世界各國發現不少社會問題,在新加坡幾乎都可以找到解決方案。李光耀所言即是:“我們對毒品采取零容忍政策,不是因為我們沒有憐憫,而是因為我們有責任保護更多人不受傷害?!?/p>
看看新加坡——寸草不生的大麻市場,換來的是寸土必安的治安;而泰國,則逐漸淪為“東南亞的索多瑪”,誰都可以進,但久留有害。
青少年:文明的斷層帶
最令人心痛的是下一代。對大麻的“醫用”美化、娛樂包裝和“合法但僅限處方”的制度模糊,實則就是對青少年的放縱與誤導。沒有哪個孩子天生想吸毒,但當毒品變得像汽水一樣容易獲得,社會還敢指望他們抵擋誘惑嗎?《箴言》早就說過:“孩童行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p>
但如果我們容忍孩童在毒霧中長大,未來便是道德沙塵暴,不再有方向。
泰國文化:頹廢者的自甘墮落
很多人說,泰國一向“寬容”。的確,這個國家早年流行人妖表演,迷信與偶像交織,佛教和娛樂混為一談,社會文化早已處于一種“半邪靈半情色”的混合體。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大麻的迅猛入侵簡直就是水到渠成。反正大家都已經不太信理性,也沒人真的相信現代法治。娛樂至死的社會里,大麻只不過是另一個合法的電子煙。
文明的核心:不是包容,而是判斷
文明的根本,從來不靠“人人都被理解”,而是“什么值得鼓勵,什么必須禁止”。我們可以同情癮君子,但不能用他們的悲劇去合法化毒品;我們可以考慮醫療用途,但不應拿“處方”做娛樂的護身符;我們不可以包容多元文化,更不能縱容不文明價值對社會的滲透。
當一座城市、一個國家對毒品說“可以談”,那它就已經在往墮落的邊緣靠近了。
當泰國開始考慮回頭,是值得鼓勵的;大麻合法化不是一次錯誤的政策嘗試,而是一整套意識形態的崩塌。這是泰國的失敗,也是自由主義走火入魔后的回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