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采購中國VT-5輕型坦克是其陸軍現代化轉型的關鍵步驟,并非VT-4采購案的延續,而是針對特殊地形作戰需求的精準補充:哈軍現役120輛T-72B3在2023年吉薩爾山脈演習中暴露出動力不足、爬坡效率低等問題(哈國防部《2023軍演報告》);俄烏沖突導致俄坦克產能優先滿足本國(2024年俄僅交付哈18輛T-72B3,不足合同量30%);
而且這個采購案比VT-4坦克遇到的困難更多:俄羅斯被西方嚴厲制裁以后,在中亞的影響力日衰,武器交易成為繼能源以后的重要外匯來源,所以,對于哈薩克斯坦采購VT-5坦克,俄羅斯肯定持懷疑和反對態度,再結合哈國逐漸靠攏中國,俄羅斯更加不放心了;
鑒于俄羅斯在哈國的影響力和民族融合、軍備建設等方面,哈國深知采購中式坦克必定受到俄羅斯的干涉和懷疑,所以,他采用“先安撫、再購買”的方式:首先,哈以保證續購俄“伊斯坎德爾”導彈(2024年訂購4套)方式換取俄不干涉坦克采購;VT-5被哈國歸類為“輕型突擊車”而非主戰坦克,未直接沖擊俄T-14市場(俄新社2024年4月);接著,降低VT-5坦克先進性—中國同意哈本土組裝并整合土耳其Aselsan火控系統(與哈軍現役俄制系統兼容),降低俄羅斯戒心;
此外,中哈兩國在上合組織(SCO)框架內,在SCO防長會議中推動“反恐裝備標準化”議題,將VT-5定位為區域反恐合作載體。哈國以里海石油過境俄羅斯、鈾礦供應等經濟杠桿,換取俄默許部分裝備采購;引入已采購中國裝備的集安成員國(如白俄羅斯)發聲,證明裝備兼容性;
VT-5性能優勢:重量僅33噸(俄制T-72B3重41噸),適合哈國東南部山地(如天山支脈)及里海沼澤濕地機動;配備液氣懸掛系統,可調節車體俯仰,山地射擊穩定性優于俄制坦克;高原動力包(1000馬力柴油機)保障海拔5000米作戰能力,而T-72在3500米以上功率衰減超30%;VT-4坦克用于西部平原(如里海沿岸)對抗傳統威脅;VT-5(首批50輛,2024-2026年交付)部署東部山地應對非對稱沖突(如邊境滲透);
可見,VT-5坦克是VT-4坦克的補充、戰場伙伴,兩者配合相得益彰—不存在互相傷害的情況,反而促進哈軍戰斗力提升;
VT-5坦克首批訂單:50輛(含彈藥及維護包),總價3.5億美元(單價約700萬美元)。2024年底接收10輛(CKD散件哈方組裝);2026年前完成全部交付(哈國防部2024年5月公告)。
此后,中哈兩國以及多家權威媒體證實這一合同存在。哈薩克斯坦國防部官網(2024年5月12日)公告標題《VT-5輕型坦克列裝山地部隊》,明確采購目的為“強化東南邊境復雜地形作戰能力”,并公開簽約儀式照片(哈防長茹馬加利耶夫與中國保利代表握手);簡氏防務周刊(2024年5月20日)報道援引哈陸軍司令基里爾·庫羅奇金發言:“VT-5將部署至阿拉木圖第3山地步兵旅,替換該旅俄制MT-LB裝甲車”;中國央視軍事頻道(2024年5月)紀錄片《軍貿新突破》展示VT-5在西藏高原測試畫面,字幕標注“外貿用戶包括哈薩克斯坦”。路透社(2024年4月)分析指出哈采購VT-5是“烏茲別克斯坦采購中國VT-1坦克(2023年)后,中亞第二個引進中國主戰裝備的國家”。
采購VT-5坦克前后遇到的困難更大,中哈努力溝通、共同解決,這才完成了采購案;哈軍后勤體系長期圍繞蘇制/俄制裝備建立(如T-72系列)。引入VT-5(使用105mm線膛炮、中國制式彈藥、不同的發動機和電子系統)意味著需要建立新的備件供應鏈、維修設施、人員培訓體系,初期會增加復雜性和成本;
將VT-5融入現有的以蘇俄裝備為主的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系統可能存在技術兼容性挑戰:哈軍需要為操作和維護VT-5建立全新的訓練大綱和培訓設施;
為此,中方不僅出售坦克,還提供配套的后勤保障系統(如初始備件包、維修工具、診斷設備)、建立維修中心的技術支持、以及人員培訓(包括操作、維護、教官培訓)。承諾一定程度的技術轉讓,支持哈方建立本地化維護能力。中方努力使VT-5的通信和信息系統能夠與哈軍現有系統進行接口或提供適配方案,降低融合難度,例如,為VT-5增加俄制數據鏈接口(如R-168),保留與俄式指揮系統兼容能力。此外,在交付初期,中方派遣技術團隊和教官進行駐場指導,并組織聯合訓練演習,加速哈軍熟悉新裝備和融入體系,邀請俄軍顧問團參觀坦克現場演習;
哈薩克斯坦傳統上在俄羅斯與西方之間奉行“多邊平衡”外交政策,其軍事裝備也主要依賴俄羅斯。大規模采購中國主戰裝備可能被俄羅斯視為戰略轉向的信號,多次引起俄方的不快甚至施壓。同時,哈方也需要考慮與西方國家的防務關系—哈方主動與俄羅斯及其他伙伴國溝通,解釋采購的軍事需求和經濟考量,強調其國防政策的多邊性和獨立性;
為了解決問題,中國出面向俄方解釋哈國采購VT-5是為了滿足特定需求(如高原山地、快速反應、邊境巡邏),與俄制重型坦克(如T-90)形成互補,而非替代,維護與俄的戰略伙伴關系。
為了不刺激俄羅斯,中哈合同初期采購數量不宜過大,作為試驗和評估,降低政治敏感性—哈方可能將采購中國裝備視為其國防來源多元化戰略的一部分,本身就是一種平衡外交的體現;中國采用人民幣本幣結算+易貨貿易(如哈小麥、鈾礦抵償部分貨款),避開美元結算受俄干擾風險;
而在VT-5適應性方面,中哈兩國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它在設計上強調高原性能,但哈薩克斯坦具體的高原作戰環境(如阿爾泰山、天山部分地區)可能與中國青藏高原有差異,需要實際驗證其適應性。
哈薩克斯坦冬季嚴寒,對坦克的冷啟動、潤滑系統、電池等提出特殊要求。沙漠和半干旱地區的沙塵防護也是挑戰。所以,中國VT-5坦克在采購前或初期交付后,在哈薩克斯坦典型的高原、嚴寒、沙漠環境下進行嚴格測試。中方根據測試結果提供針對性的技術改進或配置調整(如更強的冷啟動裝置、更高效的空氣濾清器、適合極寒環境的潤滑油);為坦克配備專門針對極寒或高沙塵環境的可選套件;
中國裝備雖然進步巨大,但在國際高端軍貿市場相對于美俄歐傳統巨頭,其高端主戰裝備(特別是坦克)的實戰記錄和長期可靠性口碑仍在建立過程中。哈軍可能心存疑慮:在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境內進行詳盡的實彈射擊、機動性、防護性演示,充分展示VT-5的性能指標;中國允許哈方先試用少量坦克進行評估;中方強調VT-5使用的子系統(如動力包)的技術成熟度,以及其前身/相關技術(如VT-4/ZTQ-15)在其他國家的成功部署;而且,中國提供有競爭力的保修期和快速響應的售后技術支持承諾;
中亞國家首次在核心裝甲裝備上“去俄化”——通過中國裝備填補俄軍工業短板(高原/輕坦領域);采購邏輯從“政治綁定”轉向“任務適配”,未來吉、塔等國或效仿。若VT-5在山地演習(2025年計劃)中驗證可靠性,哈軍可能追加訂單至100輛,徹底替代MT-LB車隊,此舉將加速中俄在中亞的軍貿再平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