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X LEE
畢業(yè)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金融與社會學專業(yè)
現(xiàn)任美國紐約百老匯制作人
第78屆托尼獎的領獎臺上,莎拉·斯努克捧著最佳話劇女主角獎杯時,臺下爆發(fā)出的掌聲里帶著齊刷刷的驚嘆——這位澳洲女演員在《道林·格雷的畫像》中上演的“一人千面”魔術,簡直重新定義了“舞臺可能性”。當她穿著一襲流光長裙站在聚光燈下,沒人知道此刻站在眼前的,究竟是26個角色中的哪一個靈魂碎片。
一、26個靈魂在一具身體里跳舞:從貴族到市井的“瞬間穿越”
原著里道林·格雷的靈魂博弈,在莎拉的演繹下變成了一場震撼的“人格狂歡”。前一秒她還是戴著單片眼鏡的優(yōu)雅貴族,指尖輕叩高腳杯的脆響里都浸著維多利亞時代的精致;下一秒突然佝僂著背滑入陰影,用沙啞的倫敦腔模仿掃煙囪的少年,喉結滾動間連鎖骨的弧度都透著底層的滄桑。最絕的是她飾演雙胞胎姐妹那場戲:左邊嘴角叼著玫瑰扮演放蕩的姐姐,右邊眉梢挑起化作矜持的妹妹,通過鏡面走位和聲音的細微變調,硬是讓觀眾產生“臺上有兩個人”的錯覺。
這種“精分式表演”的難度,堪比在鋼絲上跳踢踏舞。莎拉透露,她為每個角色都設計了專屬的“身體密碼”——貴族的食指永遠半屈,仿佛隨時要拿捏懷表鏈;女仆的肩膀總是前傾15度,像是背著無形的煤筐;就連只出場30秒的賣花老婦,她都給腳踝設計了風濕性的顫抖。這些細節(jié)像拼圖碎片,在她流動的肢體語言中拼出了一幅鮮活的19世紀倫敦浮世繪。
二、當舞臺遇見科技:鏡頭里的“微表情煉金術”
如果說肢體和聲音是她的“變形武器”,那么劇中的實時鏡頭就是放大奇跡的魔法鏡。當她飾演的畫家巴茲爾在畫布前崩潰,特寫鏡頭突然懟向她顫抖的瞳孔——觀眾能清楚看見虹膜里泛起的淚光如何被眼影暈染,形成一道細碎的銀色星芒;而當她切換到道林的情人西比爾,鏡頭又巧妙地拉遠,讓她旋轉時揚起的裙角成為畫面中心,此時她的笑容驟然變得空洞,像被抽走靈魂的玩偶。
這種“鏡頭敘事”與現(xiàn)場表演的無縫銜接,創(chuàng)造出堪比電影的沉浸式體驗。莎拉在采訪中笑稱:“每個毛孔都要學會演戲。”為了適應高清鏡頭的“審判”,她特意練習用睫毛的顫動傳遞情緒——當飾演的老婦人回憶亡子時,下垂的睫毛會像蝴蝶翅膀般輕顫,在眼瞼投下細碎的陰影,這份細膩讓觀眾隔著幾十米都能感受到角色的心跳。
三、舞臺上的“孤獨馬拉松”:用意志力澆筑的表演奇觀
看似輕盈的“一人分飾多角”,背后是常人難以想象的體能消耗。劇中她平均每78秒就要完成一次角色轉換,最快的一次換裝(包括聲線、體態(tài)、道具)僅用19秒——這相當于在短跑沖刺的時間里,完成一場微型的靈魂遷徙。有觀眾統(tǒng)計,她在90分鐘的演出中跑過的距離超過3公里,相當于在舞臺上跑完了一場“表演馬拉松”。
但最動人的不是技術奇觀,而是她如何讓每個角色都擁有獨立的“呼吸感”。當26個角色在終場時同時出現(xiàn)在舞臺上(通過投影與分身術實現(xiàn)),莎拉站在中央像指揮家般調動著不同的聲線,那一刻你能看見:每個角色的眼神都在與她對話,仿佛同一具身體里真的住著26個渴望被講述的靈魂。這種對“人性多樣性”的敬畏,讓這場表演超越了技巧炫技,成為對“人類靈魂多棱鏡”的詩意致敬。
走出劇院時,觀眾們的眼神里都帶著劫后余生的震撼——我們見證的不僅是一場戲劇表演,更是一個演員用肉身挑戰(zhàn)藝術邊界的壯舉。莎拉·斯努克用26個角色證明:當舞臺只剩下一個人,反而能聽見最多元的心跳聲。或許這就是戲劇的終極魅力:一個人的身體里,藏著整個宇宙的星辰。
作者簡介:
李神琦(Rex Lee)是一位華裔美國演員、獲獎劇作家與百老匯制作人,常駐紐約市。他本科畢業(yè)于芝加哥大學,主修歷史與政治學,并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獲得金融與社會學碩士學位。
李神琦擁有橫跨藝術、金融與公共事務領域的廣泛經驗,曾于國際頂級藝術拍賣行蘇富比(Sotheby’s)任職,并在華盛頓特區(qū)擔任企業(yè)說客,代表多家跨國公司進行政策游說。
他的表演生涯始于入圍全美極具聲望的 Jerry Herman Awards,這一經歷點燃了他對舞臺藝術的熱情。其后,李神琦成為當年唯一入選的華裔男演員,受邀加入英國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 Company of Great Britain),并展開國際巡演。他也曾參演美國國家級廣告、影展短片,以及倫敦 Off-West End 的專業(yè)劇場演出,并受保加利亞文化部邀請,赴索菲亞國家劇院登臺演出,展現(xiàn)其多語文化的舞臺魅力。
舞臺之外,李神琦在學術領域同樣表現(xiàn)出色。他曾在全美歷史競賽(National History Bowl)及美國地理奧林匹克(U.S. Geography Olympiad)中取得佳績,并入選美國國家隊。他對全球事務、文化歷史與地緣政治的深厚理解,持續(xù)為其劇作與表演注入思想深度與跨文化的敘事視角。
作為百老匯制作人,李神琦致力于搭建中美戲劇之間的橋梁——將美國戲劇引入中國,也讓中國作品登上紐約舞臺。他堅信戲劇能夠穿越語言與國界,成為文化交流的窗口與心靈的共鳴。他的作品關注移民經驗、身份認同與文化錯位,通過藝術不斷重塑“歸屬”的意義,推動亞洲敘事在全球劇場中的傳播與再想象。
內容說明:文中圖片皆來源于網絡,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