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中國正式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當時代表中國出席會議的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在鏡頭前留下了聞名世界的開懷一笑。
僅僅五年之后,喬冠華卻突然被革職,這位著名的外交官在工作事跡上再也沒有了大的新聞。
他的下屬向李先念打聽,只得到一個摸了摸耳朵然后向上指了指的隱晦手勢。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喬冠華的工作經歷
喬冠華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對家國危亡的責任感。
上中學時,他就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的學潮活動,曾三次因此而被學校開除,以至于他的父親不得不將他送到遠離家鄉鹽城的南京中南學校上學。
到了新的學校以后,只有16歲的喬冠華也沒有掩藏自己的聰明才智。
他通過了學校的測試,連跳兩級,僅備考半年,就以優異的成績被清華大學中文系錄取。
大學期間,喬冠華決定繼續研究自己更感興趣的哲學知識,就在二年級時轉到了哲學系。
喬冠華在清華的校園里反復研讀馬克思的經典著作。
為了更好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淵源,他還對黑格爾的文章進行了深度的研究,經常有同學看到他帶著書本匆匆趕去學習。
畢業以后,喬冠華以優秀的成績申請到了國民政府的資助,繼續留學研究深造。
在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留學時,喬冠華積極參加反對日本侵華戰爭的秘密宣傳工作。
被日方發現蛛絲馬跡以后,喬冠華被抓捕入獄。
經過對喬冠華住處的搜索,日方沒有發現確鑿證據,只能將扣押了兩周的他釋放了出來。
但不久之后,喬冠華還是因革命活動而被日本反動勢力驅逐出境。
1935年,喬冠華轉戰德國繼續深造學業,他開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研究歐洲的軍事科學和時事時局。
一年多之后,中國局勢迫在眉睫。
喬冠華放棄了單純的學術研究,投身報效國家的偉大事業。
提交了博士論文后,沒等拿到學位證書,他就匆匆啟程回國。
輾轉多地以后,開始了自己的革命工作。
1938年,喬冠華受邀到香港《時事晚報》擔任主筆。
他的文章具有鮮明的進步性和指引性,對于當時想要拯救國家的先進人士有著極高的價值。
他廢寢忘食地搜集信息、寫政論和國際評論文章,可還是覺得時間不夠用。
1939年,喬冠華申請入黨。
但在此之前,他的才華就已經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稱贊他的文章“有分析,有氣魄,有如千軍萬馬,一篇文章足足等于兩個坦克師!”
喬冠華本人有著積極的進步態度,他的才能不僅能團結知識分子,還能開展廣泛的宣傳和動員工作。
因此,他很快就被批準入黨。
之后,喬冠華先后在《華商報》《大眾生活》《文匯報》《新華日報》等報刊擔任主筆,又跟隨黨的腳步參與了很多組織工作。
借報刊和外事的發聲,喬冠華的文章聯通著中國時局和無數關注國家命運的海內外同胞。
向大眾傳播進步思想,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
新中國成立后,喬冠華最高官至外交部部長。
親歷了板門店朝鮮停戰談判、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接回錢學森等對新中國至關重要的會議和事件。
他見證了新中國從困難中艱難屹立起來的全過程,為新中國的外交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全部才情。
被革職的真相
喬冠華的才能和貢獻有目共睹,他是怎么身陷被革職的危機當中的呢?
其實,1976年的那一次問題并不是喬冠華工作生涯中的第一次。
時間回到60年代,新中國進入了一段“陰雨天”。
外交部即便作為中央部門也沒能幸免,喬冠華等外交官員更是直接陷入風暴。
這段時間里,喬冠華多次被迫停止工作。
直到1973年被毛主席親自點名以后,喬冠華才被允許回到工作崗位上。
經過被誤解的折磨,喬冠華無奈接近了那幫人,甚至和周總理站在了對立面。
當時的周總理一邊拖著疲憊的身體堅持繁忙的工作,一邊忍受癌癥的痛苦,一邊還要被當成開會的“關照對象”。
喬冠華也參與到那場“會議”當中,這給周總理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但這不是喬冠華后來被革職的原因。
實際上,這場會議不僅有喬冠華參加,當時的很多重要領導都被要求到會,并且很快就升級成了擴大會議。
而周總理不僅是喬冠華工作上攜手同行的前輩,更是他生活上的兄長,兩人本來是親密無間的關系。
喬冠華在工作上是由周總理一手提拔起來的。
他的第一任妻子龔澎,也是我國著名的外交工作者,二人的結合也是由周總理牽線而成的。
喬冠華清楚地知道周總理所受的不公是被扣了帽子,他的內心感到十分愧疚。
不久之后,喬冠華就借著工作的機會,在面見周總理時向他道了歉。
周總理當即原諒了他,對他的無奈之舉表示理解,還安慰他:
“我也有失誤,也不是不可以講我,參與會議也不是你們自己能決定的事。”
這塊橫亙在喬冠華心里的大石頭才終于落了地。
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任何人都難以躲過被卷入的命運。
喬冠華和周總理感情深厚,在特殊時局下沒有堅定地并肩站在一起,實屬被逼無奈。
1976年10月,那幫人的陰謀被粉碎,組織上對與其接近的一眾干部也都實行了調查。
喬冠華牽連其中,組織上對于糾正他的態度十分堅決,所以對喬冠華采取的是隔離調查,讓接替他工作的黃華既沒時間反應又摸不著頭腦。
帶著疑惑,黃華向李先念打聽,究竟發生了什么?
李先念思考了一下,就明白過來喬冠華這是連累了,只能摸了摸耳朵順帶向上指了一下,隱晦地說明他應該是在接受組織上的調查。
調查過后,喬冠華恢復工作,但沒有繼續在外交部就職,而是到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擔任顧問。
期間,他將自己的社論和文章勘誤整理成冊,發表了非常具有學習價值的《國際述評集》。
喬冠華后來沒有出現在一線工作中,也與他的身體狀況有關。
退居二線以后不久,喬冠華就被確診了癌癥。
1983年,70歲的喬冠華因癌癥郁郁離世,他很想繼續為國家繼續貢獻力量,但也實在有心無力。
現在看來,那段轟轟烈烈的記憶的源頭,只是我們在摸索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次嘗試。
后來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為自己謀取權力,這才走向了錯誤的方向,導致無辜的人被傷害,喬冠華就是其中的一位。
結語:
喬冠華是一位心系國家和民族的才子,他在前途無量時投入拯救國家的亂世,用自己的文章點明時局、團結同胞。
他也是一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和外交官,在新中國的很多重要國際事務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他對國家和民族有著極深的情感,用自己的聲音向世界和未來傳遞我們的民族自信心
喬冠華失意與時代和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
辯證地看待他的一生,他的貢獻遠大于錯誤,我們應該感謝這位為國家和民族事業奉獻了一生的優秀外交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