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激烈的文旅市場中,新鄉寶泉旅游區宛如一匹黑馬,以其獨特的發展路徑和卓越的市場表現,成為業界矚目的焦點。從2015年正式運營至今,寶泉不僅實現了游客數量和營收的快速增長,更在品牌建設、產品創新、市場營銷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歷時十年成功晉升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書寫了一部精彩的文旅發展故事。
新鄉寶泉坐擁高峽平湖、赤壁丹崖、超高瀑群等太行奇景,是乾隆御賜“泉盈水靈”之地,自然稟賦得天獨厚。然而,在其發展初期,周邊焦作云臺山和新鄉南太行八里溝兩個5A級景區已聲名遠揚,寶泉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
2015年3月,寶泉正式運營,當年便實現游客80萬人次,這一成績在新景區中十分亮眼。在疫情期間,寶泉沒有選擇躺平等靠,而是將疫情景區運營的封凍期,作為項目建設的黃金期、提升管理的空窗期,累計投資20 多億元打造了寶泉崖天下園區,成功趕上疫情之后的文旅發展黃金期。此后,寶泉游客數量連年增長,2024年突破300萬人次,實現團散比例反轉,快速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并在12月27日正式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這個曾因石灰巖開采導致生態破壞的山區小鎮,通過系統性產業重構與創新運營,完成了從資源消耗型經濟向生態服務型經濟的蛻變。其成功不僅驗證了文旅產業在縣域經濟中的戰略價值,更揭示了后工業化時代區域經濟轉型的底層邏輯——當生態資本轉化為可運營的產業資產,沉睡的山水資源便能釋放出驚人的經濟勢能。
寶泉的產業升級路徑,本質上是文旅產業鏈的價值重塑。區別于傳統景區“門票經濟”模式,寶泉構建了“核心景區+配套產業+衍生經濟”的三層架構。
寶泉打破傳統山水景區以游覽觀光為主的模式,主打“新山水新旅游新體驗”理念,注重創新提升和豐富沉浸式、參與感、互動性、娛樂化、年輕態的新模式。景區提出打造“100種玩水方式”,全力做足“水”文章,迅速成為河南最火消夏戲水地,白天玩水、晚上露營的度假模式深受游客喜愛,成功在文旅領域打開局面。
寶泉圍繞“水”“崖”資源,不斷創新產品和業態,打造了“春賞花、夏戲水、秋拾趣、冬玩雪”的四季旅游產品體系,實現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打破“時間維度”的限制。2016年3月,在省內率先推出山地郁金香踏青賞花節,被稱為“太行山的第一片花海”,百萬株郁金香的培育和特色場景打造,成為每年春天寶泉的重頭戲。
用差異化競爭塑造獨特的品牌形象,在同質化嚴重的文旅競爭中找到自身特色發展模式。2023年4月,寶泉二期項目崖天下園區開園,以“崖”為主題推出懸崖過山車、懸崖蹦極、懸崖攀巖等一系列懸崖體驗項目,成功“圈粉”愛冒險的年輕人,建成懸崖項目特色景區。
同時,寶泉還打造了世界最大的單體單層轎廂“洛伽寺索道”、世界最高336米的山體內“L型洞穴電梯”以及世界最大的玻璃底“祥云觀景平臺”等三個世界之最,這些項目不僅提升了景區的吸引力,也成為寶泉的標志性景觀。
在配套產業層面,布局了高端民宿集群、特色餐飲街區、戶外運動基地等業態。其中寶泉秘境民宿群采用“公司+農戶”模式,由景區統一規劃設計、村民參與運營。這種利益共享機制既保障了村民收益,又確保了服務品質的標準化。
在衍生經濟層面,開發了“寶泉有禮”文創產品體系,將本地非遺技藝與現代消費需求結合,年銷售額突破千萬元。打造“寶泉夜經濟”品牌,通過光影秀、實景演出等業態,使夜間消費占比達35%。這種“空間維度”的價值挖掘,推動景區從觀光目的地向綜合消費空間躍升。
在營銷創新上,寶泉擁抱互聯網,積極開展新媒體營銷。2019年,寶泉在省內率先依托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營銷,曾創造一場活動內容6小時點擊量破億的紀錄,并成功上榜2019最具影響力網紅景區TOP10,成為與北京故宮、重慶洪崖洞、上海迪士尼等齊名的頭部網紅景區,極大提升了景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新鄉寶泉曾因獨特的峽谷地貌和瀑布景觀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封面,成為展示南太行山水魅力的代表性景點之一,這也成為網紅打卡的重要標簽。
為了提升游客體驗,寶泉以“胖東來式”的服務理念賦能景區發展,推出“游客委屈獎”“懶人登山梯”“游玩休憩站”等極致服務,下雨發雨衣、設置休閑座椅、打造最美拍照打卡點、衛生間提供四季熱水和齊全用品等貼心服務,使得來自寶泉的感動輻輳四方,這些舉措有效提升了景區的游客黏性和口碑。
寶泉模式的成功,還離不開政府與市場的精準分工。新鄉市成立專項領導小組,統籌生態修復、土地流轉、基礎設施等公共事務,累計投入超10億元完成道路拓寬、污水處理、智慧旅游系統建設。這種“政府搭臺”的模式,有效降低了企業的前期開發風險。
在運營層面,引入專業文旅企業實施市場化運作。企業通過“輕資產運營+品牌輸出”模式,將景區管理標準化、服務流程化,同時引入戰略投資者成立產業基金,支持民宿改造、文創開發等項目投資。這種“專業人做專業事”的機制,使景區運營效率提升40%,游客滿意度連續五年保持在95%以上。
更值得關注的是利益分配機制的創新。通過“景區門票分成+土地入股+就業帶動”模式,當地村民人均年收入從轉型前的8600元增至3.8萬元,村集體收入年均增長25%。這種共建共享的模式,既避免了旅游開發中的利益沖突,又形成了可持續的內生發展動力。
寶泉的實踐表明,找準生態資本與產業資本的結合點,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村民參與”的協同機制,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層要義——不是簡單的資源兌換,而是通過制度創新與產業重構,實現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的共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