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9日22:40,美國再次執行了一次亞軌道飛行任務,其藍色起源新謝潑德完成了第13次載人飛行任務,NS-33搭載6人成功進行亞軌道飛行,返回時返回艙著陸地點,這一次任務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當然,這種私人航天任務,我國也在進行布局了,并且其多家企業也將開啟亞軌道飛行計劃,雖然說相對于美國晚一點,但這種航天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了。
其次,在這一次任務之中,不少人也看到了,美國飛船的返回為什么始終都比中國的神舟飛船返回時候使用的降落傘多,藍色起源這一次也是使用了3個,雖然相對于美國龍飛船返回的時候,使用4個降落傘少,但這就是技術差距,中美技術差距真的很大嗎?到底降落傘使用多,使用少哪個好,有什么區別?下面我們就詳細看看
亞軌道飛行在哪里?有什么用?
不少人應該知道,無論是中國空間站,還是國際空間站,其運行的軌道區間都是在400公里左右,而大多數的衛星運行空間最低也是超過300公里。
但亞軌道區間距離地面要近很多,只不過依然可以感受到太空的“失重”狀態,只是一強弱程度不一樣,所以,這一塊區域成為了人類開發太空旅游區間的關鍵,這也相當于是一次太空飛行了,一般就是在指距地面20至100公里的空域,其中100公里的最高點區間,被稱之為太空界線。
所以,亞軌道的飛行就以簡單實現到太空之旅,這就是人類開放的主要區間原因之一,而這一次美國新一輪亞軌道飛行載人飛船任務,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其中也打破了一次世界紀錄的數據,那就是宇航員庫納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 750 位進入太空者(依據太空探索者協會官方記錄)。
然而,在亞軌道飛行的火熱之下,其實我國也在布局這一項市場,其穿越者壹號(CYZ1)亞軌道載人飛船就在加速進行布局之中。
在6月的時候,也宣布了新一輪的狀態消息,那就是計劃2025年下半年開展中國商業航天領域首次全尺寸載人飛船著陸緩沖試驗,著力突破載人飛船無損著陸技術,驗證著陸系統設計的有效性等等,預計在2026年加速實現飛船零高度逃逸試驗、2027年無人亞軌道飛行、2028年商業載人首飛的關鍵目標。
所以,中國起步雖然較晚,但是相對來說,也在加速之中,其次就是深藍航天也有這一項計劃。
預計在2025年星云一號火箭將進行多次回收復用試驗之后,2026年深藍航天載人飛船箭組合體也將進行數十次的試驗,確保亞軌道載人旅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并在2027年開啟正式亞軌道旅行商業化。
這也說明了,國內的亞軌道飛行也在全面的突破之中,實現其任務的進度發展,不得不說,中國的太空之旅,未來普通人也能夠飛行,這都不是什么大事情了,都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了,這也不一定非要前往空間站才可以享受太空了是吧?也期待我國早點實現這些,這些擴展進行了說明一點,然后回到問題。
技術差距大?美國為何要用3個降落傘?
的確,對于美國的太空飛船,其被很多人說得最強的龍飛船,在返回的時候,甚至用上了4個降落。
而這一次的美國亞軌道飛行任務,在返回的時候,也是使用了3個降落傘,這跟中國技術差距那么大嗎?我國神舟飛船返回都是1個降落,到底降落傘多好,還是少一點好?這里率先給大家說明一下答案。
那就是無論是使用多個降落傘,還是一個,其實都有優缺點,這個沒有一個絕對性的界限,所以,大家不要爭奪誰更強。
對于飛船返回來說,降落傘的作用大家應該知道,都是為了讓飛船里面的航天員可以安全返回,而神舟飛船也是如此,只不過神舟飛船與國外的飛船降落傘完全不一樣,中國神舟載人飛船的降落傘非常大。
其主傘面積達到1200平方米,展開后可以覆蓋3個籃球場,只不過降落傘雖然很大,但是其也非常的輕,這就是我國技術的融合,按照公開資料顯示,其整個主傘總重量都不到100公斤。
所以,能夠承載約3噸左右的返回艙,這的確說明了降落傘的質量是真的好,當然,其構造本身也比較復雜,整個主傘由1900多片傘衣、90多條徑向帶、20多條緯向帶、96根傘繩構成,所以,大家不要小看中國的降落傘,這不一般。
而且我國如今已經執行到了神舟二十號飛船任務了,在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返回之前,所有的任務計劃都是一個降落傘完美著陸,這一點也是值得肯定其降落傘強悍。
然而呢?其實對于中國飛船來說,并不是只有一個降落傘,還有備用降落傘,只不過備用的降落傘一般是在主傘出現問題之后,才會使用起來。
而對于美國來說,無論是龍飛船使用4個降落傘,還是這次藍色起源的3個降落傘,主要是是大的飛船重量,以及采用的航天策略不一樣,比如:龍飛船最高可以坐上7人,而神舟飛船是3人。
建立在更多人,更大的飛船之下,肯定要使用更多的降落傘才可以將其支撐起來,不然是沒有辦法的,這個原因大家應該可以清晰明了吧?
其次就是降落傘很多的話,同時開傘,如果其中一個出現問題,其他的也可以支持,這是多方面的。
那降落傘多還是少好呢?
對于降落傘的多少問題,各有各的優勢,并且這也是跟自己的航天著陸策略等存在關系。比如:龍飛船在海上著陸,也是面臨一些困難,當降落傘同時打開的時候,有可能出現降落傘之間的纏繞,如果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對宇航員著陸來說,就可能帶來不利影響。
其次,降落傘太多,如果出現了大風等問題,就可能帶來飛船的漂流,這也是為什么每次出現天氣問題的時候,龍飛船任務一般都會延期,穩定性差。
而對于單個降落傘來說,就不存多個降落傘纏繞的問題,按照流程打開就行,但也可能存在其降落傘帶動的問題,所以,這里面的問題比較復雜,其實多個,1個降落傘都是存在自己的優缺點。
而最為關鍵是,看自己用起來比較好就行。
這也是為什么此前不少人都在說,我國一直都陸地上降落,而美國一直都在海上降落,你能夠說海上降落就非常完美了嗎?這完全是錯誤的,只要遭遇大風,大浪等天氣,這返回任務必須取消,陸地區域就不一樣了,只要不考慮航天員的問題,隨時可以著陸。
這里也給大家擴展一點,那就是我國新一代飛船的測試已經進行了一部分了,而在新一代飛船上,我國又進行了全面的升級,如今的神舟飛船采取的是降落傘+反推發動機著陸模式,很多人可能也看到了,不少時候神舟飛船著陸之后,都是在地面釋放出火光四濺的局面。
但我國新一代飛船就可以完全解決這個問題了,采取了降落傘+緩沖氣囊的配合,這一項的配合可以完全解決我國著落過程出現的這一問題。
所以,未來我國的飛船將全面呈現出直立著陸過程, 也不會看到很多人說得“火光四濺”的問題,因為著陸的緩沖氣囊可以全部解決這些。
當然,我國新一代飛船是可重復使用,并且最高也是坐7人,該飛船也就是我國實施載人登月計劃的“近地”版,這就是基本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