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第一位女留學博士,有才有貌,然而,誰都沒想到,她竟然會嫁給一個糟老頭子。
說起來,毛彥文的初戀對象是表哥朱君毅,一個風流倜儻的男人,兩人年紀相仿,只差四歲。毛彥文小小年紀便對表哥動心,為此甚至選擇逃婚,毛父拿女兒沒辦法,只能讓她和表哥朱君毅訂婚。
訂婚后,朱君毅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分開前,兩人相約:五年后朱君毅學成回國便完婚。
毛彥文無比珍惜這段感情,經常和表哥通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之間的信件往來越來越少,毛彥文越發的不安,唯恐表哥在國外遭遇不測。朱君毅后來寫信寬慰,他只是忙于攻讀博士學位,沒空抽時間寫信罷了,單純的毛彥文信以為真。
1922年,朱君毅回國任教,毛彥文也已經是大學生,兩人終于結束了漫長的異國戀,轉而談起戀愛,對待朱君毅,毛彥文絕對掏心掏肺,平日里噓寒問暖,洗手作羹湯,就連朱君毅患病,毛彥文都在一旁衣不解帶的照顧他。
然而,漸漸地,毛彥文發現,在分開的六年時間里,他們的感情早就出現了裂痕,毛彥文沒敢深思,畢竟他可是自己從小就立誓要嫁的男人。可惜,朱君毅不愿意將就,一年后,他給毛彥文寫了退婚信,里面的內容冠冕堂皇:他們之間沒有愛情,性情不合、甚至連近親不能結婚都被他搬了出來。
毛彥文如遭雷劈,他們身邊的同學親朋都認定朱君毅是渣男,最后還是陶行知出面調解,以朱君毅燒掉退婚信終結。
事實上,朱君毅退婚的原因很簡單,他覺得自己把控不住毛彥文,毛彥文太優秀了,不但有自己的主見,也不柔情蜜意,他想要的是對他有崇拜感和百依百順的小女生,這些都是毛彥文一輩子都學不來的,自然而然的,朱君毅移情別戀了,退婚信因此出現。
退婚風波過去一年后,毛彥文知道兩人已經回不到過去,即便勉強也不過是徒勞,于是她主動提出解除婚約,此后,恩斷義絕。
朱君毅的變心對毛彥文打擊極深,甚至影響到了毛彥文的婚戀觀。此后,她對男人失去了信心,也不愿意再相信愛情的存在。和朱君毅分手將近十年的時間里,毛彥文身邊不乏追求者,都被她一一拒絕。
在前仆后繼的追求者中,有一個特別堅持,他就是大才子吳宓。彼時,吳宓是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教授,而且還是已婚人士,家中妻兒圓滿,但是,在遇到毛彥文婚后,他重新墜入愛河。
吳宓不顧自己有婦之夫的身份,開始對毛彥文瘋狂追求,事實上,吳宓和朱君毅還曾是同窗好友,對于朱君毅和毛彥文之間青梅竹馬的愛戀很是羨慕,久而久之,毛彥文便成為他心中的完美女神。
為了喚醒毛彥文對自己的記憶,吳宓不斷提及過去的事情,結果弄巧成拙,反而喚醒毛彥文沉痛的過去,毛彥文對吳宓更加反感。
與此同時,吳宓對自己的妻子更加冷淡,他的妻子陳心一知書達理,善解人意,卻始終無法讓他心動,在見到毛彥文后,吳宓想要和陳心一離婚的心達到了頂峰。
或許是對陳心一有虧欠,吳宓沒有立刻提出,而是屢次和毛彥文暗示,希望她能效仿娥皇女英一樣共侍一夫,毛彥文哪里會滿足他這樣的無恥行徑。
吳宓被拒絕,不得不在陳心一和毛彥文中間二選一,最后他選擇了離婚。之后,屢次有人勸說吳宓和陳心一復合,都被他拒絕。離婚讓吳宓變得眾叛親離,大家都指責他是一個薄情寡義之徒。
恢復單身的吳宓徹底放開手腳,開始對毛彥文展開瘋狂追求,即便毛彥文三番兩次拒絕,都沒能讓吳宓放棄,毛彥文不堪其擾,決定前往美國留學。
吳宓知道自己無法改變毛彥文的決定,便主動提出愿意資助她留學的所有費用,卻遭到毛彥文的拒絕。吳宓不甘心,在毛彥文留學期間,還是多次用朋友的名義,給毛彥文寄去一筆又一筆的費用。
毛彥文拿到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碩士學位后,又前往法國巴黎進修,彼時,正在巴黎進行學術交流的吳宓,當即跑去找毛彥文,在異國他鄉遇到故人,毛彥文深受感動,最后答應了吳宓的追求。
都說“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吳宓也是這樣的人。即便毛彥文是他費盡千辛萬苦追求來的愛人,他依舊選擇了出軌。兩人戀愛期間,吳宓背著毛彥文和其他女人進行曖昧,與此同時,他也不忘和毛彥文求婚。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毛彥文已經徹底愛上了吳宓,所以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的求婚,可是,當她提出結婚時,吳宓卻反悔,將結婚改為訂婚。
毛彥文察覺到吳宓的變化,還愿意給他一次機會,希望兩人能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面對愛人的哭訴,吳宓無動于衷,反而對毛彥文生出了厭惡之情。
明明是吳宓親自求來的毛彥文,卻被他輕易舍棄。毛彥文對吳宓失望至極。
就在這時,另一個轉機出現,毛彥文的同學代自己的姑父和毛彥文說親,這里的姑父正是北洋政府總理熊希齡。
在這期間,各方親朋好友勸說,熊希齡的窮追不舍,終于還是打動了毛彥文,她同意了這段婚事。33歲的毛彥文就此嫁給66歲的熊希齡,這樣的老夫少妻組合,跌破不少人的眼鏡。
聽到毛彥文嫁給一個“糟老頭子”,吳宓悔恨萬分,他又開始回憶起自己和毛彥文在一起的往昔歲月,如今毛彥文已經不屬于他,他又開始肖想對方,甚至在去世的最后一刻,心里都惦記著對方。
兩人婚后沒多久,毛彥文就辭去上海職務移居北平,協助夫君致力于慈善事業。
只可惜,這段婚姻過于短暫,1937年,熊希齡因腦溢血病逝臺灣,享年67歲。毛彥文悲痛欲絕,此后致力于慈善事業,再未婚嫁,也沒有子女。
1999年,研究吳宓的學者寂靜輾轉,前往臺北拜訪毛彥文,當被問及吳宓對她的愛慕之情時,毛彥文只冷冷地回答了一句:“好無聊......”算是作出了回應。
同年10月3日,102歲的毛彥文安然離世。
吳宓分明有機會和毛彥文相伴一生,卻被他親手舍棄,后來即便再“癡情苦戀”,都是一場空,這是他自己結的惡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