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至30日,由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天津援甘前方指揮部、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聯合主辦的“甘津連心·尋跡隴原秘境”2025年甘津文旅資源對接活動在甘肅圓滿落幕。這場以“東部市場賦能、西部資源轉化”為核心的協作行動,組織天津文旅代表團深入蘭州、甘南、隴南、天水、平涼、慶陽六地開展深度踩線,每到一地,所在市州文旅部門均現場推介當地特色文旅資源與重點項目,推動兩地文旅協作向市場化、可持續化縱深升級,更以“雙向奔赴”的實踐,為東西部協作文旅領域深化合作提供了扎實平臺與鮮活經驗。
活動啟動儀式上,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及蘭州市政府相關領導出席并分別致辭。致辭中不約而同提到,津甘兩地雖相隔千里,卻因長期協作結下深厚情誼;甘肅將以最大誠意、最優環境、最好服務,與天津旅行商、文旅投資企業深化合作,在項目開發、市場拓展中實現互利共贏,讓“黃河之濱”與“渤海之畔”的文旅資源綻放協同光彩。
此次活動組建的復合型考察團頗具分量:120余家天津重點旅行社、文旅投資企業,聯動騰訊、美團等全國性平臺企業,攜手津甘兩地網絡達人與媒體代表共同參與,構建起“資本+技術+流量”的三維協作架構。這一架構突破傳統單一資源輸送模式,從線路開發到項目投資、從品牌推廣到市場聯動,織就全鏈條協作生態,讓“東部智慧”與“西部資源”的碰撞有了更具體的落地路徑。
踩線過程中,“雙向對接”與“一地一推介”的結合尤為亮眼,每到一地,市州文旅部門均聚焦核心資源與潛力項目展開精準推介。
蘭州:重點推介黃河風情線生態文旅帶、水墨丹霞景區,發布黃河文化博物館擴建、河口古鎮沉浸式演藝等項目,尋求天津濱水運營經驗賦能黃河文旅消費場景。
甘南:以“九色甘南”為主題,推介冶力關、拉卜楞寺及美仁草原,重點推出高原游牧文化體驗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示范區項目,探索“生態保護+文旅富民”協作模式。
隴南:聚焦“秦隴鎖鑰”特色,推介萬象洞、官鵝溝及白馬藏族民俗,重點推介萬象洞洞穴文旅綜合體、羌藏文創產業園,期待天津文創力量推動“地質+民俗”融合開發。
天水:圍繞“羲皇故里”,推介麥積山石窟、伏羲廟,重點推介麥積山數字化保護、伏羲文化旅游區擴建項目,借力天津技術與資本打造“華夏文明探源之旅”標桿。
平涼:以“問道崆峒”為品牌,推介崆峒山、大云寺,重點推介道文化康養基地、涇河風情線綜合體,對接天津康養資源開發跨區域養生產品。
慶陽:突出“周祖圣地”特色,推介周祖陵、南梁革命紀念館,重點推介農耕文化體驗園、紅色旅游融合示范區,計劃借天津市場渠道激活“農耕+紅色”資源價值。
這些精準推介與天津代表團的需求形成強烈呼應——從黃河IP運營到生態價值轉化,從文物保護到康養產品開發,每一處互動都凸顯“甘肅資源”與“天津能力”的精準咬合。
此次深度對接,是東西部協作的延續與升級,背后有著扎實的合作基礎。數據顯示,2024年天津來甘游客量同比增長55.9%,兩地旅行社已達成36項客源互送協議,為此次精準對接筑牢根基。隨著活動推進,更具體的合作藍圖愈發清晰:下一步,雙方將聯合推出“絲綢之路—渤海灣”陸海聯動精品線路,實現歷史文化與濱海風情的跨區域呼應;依托騰訊、美團等平臺,構建“線上種草—線下體驗—消費轉化”的完整閉環;同時探索“文旅+康養”“文旅+文創”等融合業態,讓協作成果真正惠及兩地產業與民生。
“這不是簡單的資源互補,更是一場生態賦能的雙向奔赴。”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的話道出了此次協作的深意。從政策協同到市場聯動,從資源開發到價值共創,“甘津連心·尋跡隴原秘境”活動的圓滿落幕,不僅是一次文旅資源的深度對接,更標志著津甘兩地在區域協同發展中,正以文旅為紐帶,繪就“東部智慧”與“西部資源”共生共榮的新圖景。(文/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 郇亮)
來源: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網站
特別聲明:
1.微游甘肅內容文章旨在宣傳甘肅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2.由于條件所限,在轉載之前無法與所有權利人聯系授權,可能出現部分原創圖片或文字未署名,請聯系添加。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