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專業建設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根基”,直接決定著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與實踐能力的塑造。一個高校的專業設置是否科學、專業建設水平是否過硬,不僅影響著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質量,更關乎他們未來在社會中的競爭力。就像蓋房子,只有專業建設這個“地基”打得牢固,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卓越人才。
近日,備受關注的2025軟科學中國大學專業排名新鮮出爐,每個專業發布位列前50%的高校,共有1110所高校的30930個專業點上榜。憑借在專業建設上的突出成就,一些地方高校在榜單中大放異彩,成為本省市乃至全國高校高水平專業建設的典范。
特別是“高教大省”湖北,共有55所高校1117個專業上榜,上榜專業總數位居全國第三。其中,長江大學以88個專業上榜的優異成績穩居湖北省屬高校首位。
同時,根據軟科非“雙一流”高校上榜專業數量50強榜單數據,長江大學以88個上榜專業進入榜單TOP3之列,這樣的成績可謂是相當出色。
細看這些上榜專業,更是亮點滿滿。該校資源環境大數據工程專業獲評A+級,位居全國第二;網絡工程、數據計算及應用、商務英語3個專業獲評A級;還有油氣儲運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等52個專業獲評B+級;智慧能源工程、海洋油氣工程等32個專業獲評B級。這些評級都是對專業實力的高度認可,代表著長江大學在專業建設方面的深厚底蘊和卓越成就。
專業排名就像高校間的“成績單”,誰在專業賽道拔得頭籌,一眼便知。但這份“成績單”并非憑空而來——學科才是藏在專業背后的“幕后操盤手”。師資團隊強不強,科研資源夠不夠,學術積淀深不深,這些學科實力的“硬核指標”,直接決定了專業培養是“鍍金成才”還是“紙上談兵”。
以2024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為依據,長江大學共有4個學科上榜。其中,石油與天然氣工程排名全國第五、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排名全國第18位,屬于前40%行列;另外還有作物學與數學兩個學科排名前50%。
且在2024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長江大學也有獸醫學、農學、食品科學與工程3個學科排名世界201—300名,整體形成了“優勢學科國內領先、部分學科國際嶄露頭角”的學科建設格局。
或許有人覺得,只依賴軟科這一個榜單來評判長江大學的學科實力說服力不足。那么,再以專注高校學術水平的ESI榜單為標準,長江大學又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呢?
根據科睿唯安今年5月份公布的ESI最新數據,長江大學全球排名提升117名,居中國內地高校200強“排名躍升位次最多高校”全國第五。且該校共有工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地球科學、臨床醫學、化學、環境與生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等8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1%。這一數量,在湖北省屬高校中可謂是獨占鰲頭。
而長江大學又憑何能夠在國際排名中突然竄升117個名次,翻開其在國內、尤其是湖北省內的“家底”一下就能看明白。
該校現有智能油氣勘探、農產品綠色高效生產、綠色化工與清潔能源、油氣智能裝備4個“十四五”湖北省優勢特色學科群;石油天然氣、綠色農業2個“十三五”湖北省優勢特色學科群;16個“十二五”省級重點學科和重點(培育)學科。可見,在石油工程、地球科學、農業科學等關鍵領域,長江大學早就攢下了一堆叫得響的省級優勢學科群,這些可都是實打實、能“打怪升級”的老本錢!
尤其是近年來,長江大學聚焦能源安全,實施學科特區制度,構建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科發展新格局,走出一條優勢學科建設新路。目前,該校石油學科已累計斬獲國家科技獎17項,成果涉及油氣勘探、開發、儲運、裝備制造等全產業鏈,多項技術突破國際難題,成為我國能源領域科技創新的標桿。
在高等教育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當下,長江大學用一份份權威榜單上的亮眼成績,撕開了“唯雙一流論”的刻板認知。當越來越多地方高校以學科建設為矛、專業發展為盾,在差異化賽道上開疆拓土,這不僅是對傳統高校評價體系的有力回應,更是高等教育回歸育人本質、激活多元發展動能的生動注腳。畢竟,在就業的試煉場里,比起高校頭銜,招聘者更看重的還是畢業生的本領能否把學科實力轉化成“吃飯的家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