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時代的大國博弈,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代理人戰(zhàn)爭”,既安全還能給對手造成很大的麻煩,俄烏沖突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據央視6月28日的報道,就在近段時間,日本試射新型導彈,修建新的基地,被大陸官媒怒批是“為臺海沖突做準備”。對于日本的從新“軍事化”,中國大陸曾經多次點名批評,呼吁周邊各國“提高警惕”,質疑日本“意欲何為”,但公開正式地將其與臺海沖突聯系在一起,卻是比較罕見。
原因無它,大而泛的批評日本“軍國主義復蘇”,是對二戰(zhàn)元兇“重新軍事化”的合理擔憂,而將其和臺海問題掛鉤,則直接將日本的行為放在了中國大陸的對立面,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撕破臉”,不利于今后的“爭取工作”。現在大陸官媒明確指出,日本一系列軍事行動就是沖著臺海來的,沖著中國來的,這就說明,中國可能已經“認清現實”,不再對“爭取日本”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開始以敵對態(tài)度審視日本。
那么,中國為何不可能爭取日本?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中國無法滿足日本的“最大利益”和“根本利益”。為了爭取日本,咱們曾經采取了種種措施,比如拿出東北三省一區(qū)來與日本通商,以此擴大中日友好的“利益基礎”,還曾許諾讓日本科學家進入“天宮”空間站進行火箭發(fā)動機領域的研究。不可否認,這些的確能夠給日本帶來種種好處,但卻無法滿足日本的“最大利益”和“根本利益”。
日本的“最大利益”和“根本利益”不是別的,正是日本朝野上下夢寐以求的“正常大國地位”,也就是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所說的,“奪回一個強大的日本”。能夠滿足日本這個愿望的,只有美國,而只有幫助美國“遏華”,美國才會允許日本“二次崛起”,才會支持日本“修憲”,日本才能攫取實實在在的好處。因此,反華符合日本的最大利益、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當然不可能爭取到日本。
那么如果日本真的插手臺海問題,中國大陸有能力擊敗日本嗎?答案是肯定的。在空軍方面,咱們擁有300多架殲-20隱身5代機,而日本僅有約100架F-35戰(zhàn)機,而且還沒有自主知識產權,一旦戰(zhàn)損很難迅速補充。在海軍方面,咱們有3艘航母、8艘055大驅、80艘各式潛艇,而日本海自不管是噸位、火力、協(xié)同能力,均不如中國海軍,在喪失制空權的情況下,咱們甚至有望在72小時內實現對日本的“去軍事化”。
日本也深知目前自己的能力不足,不管是科研還是經濟,都難以追趕中國大陸,所以打算背靠“美日同盟”,依托“第一島鏈”,通過陸基反艦導彈來阻止大陸武統(tǒng),此舉既能對大陸艦艇造成相當的威脅,又能避免艦隊前突而被中國“圍殲”。此外,若中國動用導彈、戰(zhàn)機襲擊日本本土(含島鏈島嶼),則可能觸發(fā)“美日共同防御機制”,繼而“合理合法”地將美國拉下水,若美國不下水,日本可能也就“停止干預”了。
所以,大陸武統(tǒng)臺灣的關鍵問題,其實還是在于阻止美國插手,只要美國不插手,誰來都沒用。
咱們一開始就要立足于讓美國“不敢下水”,東風-41、巨浪-3要公開展示“二次核打擊能力”,讓美國意識到,插手臺海沖突有可能引發(fā)核戰(zhàn)爭,迫使美國全國上下“權衡代價”。
咱們也要做好“反介入”得準備,戰(zhàn)略火箭軍要瞄準美國的軍事基地和航母艦隊,讓美國意識到,“馳援日本=送死”。
在武統(tǒng)的過程中,假如日本插手而美國尚未下水,咱們“重點打擊日本,對美軍留有余地”,只打日本軍事力量,不主動攻擊美軍基地(除非美國參戰(zhàn))。
政治上、外交上要充分利用美國國內的反戰(zhàn)情緒,將美國本質上是“遏華”的戰(zhàn)略,轉化為“美國為日本賭上國運”的荒謬敘事。這么一來,恐怕沒有任何美國人愿意為日本去犧牲,更別說冒著“核戰(zhàn)”的風險了。
所以,現在的日本固然是靠著“遏華”在重新武裝,企圖“二次崛起”,然而一旦武統(tǒng)真的啟動,日本干預的決心完全看美國介入的程度,如果美國不愿下場,估計日本也只是“走個過場”,對美國有個交代,以盡可能的保住“重新武裝”的成果,避免被中國海空軍徹底摧毀。從這個角度來說,日本至少不會“大輸”,正所謂“小賭怡情,大賭傷身”,日本或會“小賭”,不敢“賭國運”,除非美國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