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政府可真是坐不住了!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跟記者爆料說,中美偷偷摸摸簽了個 “補充協議”,核心就一句話:中國給美國供應稀土,美國就把之前搞的貿易限制全撤了。這事兒爆出來之前愣是沒走漏半點風聲,連美國媒體都驚得直咋舌,直呼 “太突然了”!
一、中美為了稀土為啥掐架?得翻舊賬說說清楚
這事兒還得從 5 月 12 日的日內瓦談判說起。當時雙方談了個大框架,里面有一條說 “中國得暫停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結果美國抓住一點不放,硬說中國 4 月 4 日出臺的稀土出口管制,就是專門針對他們的 “反制手段”。但中方當場就撇清了:這管制是面向全世界的,壓根不是單拎美國出來針對,自然不算在日內瓦框架里。兩邊談不攏,美國轉頭就開始使壞:限制 C919 飛機的零件出口,卡脖子關鍵化學品,連中國留學生簽證都收緊了。眼瞅著矛盾越鬧越大,雙方 10 號在倫敦又悶頭談了兩天,才把這個 “補充協議” 敲定下來。你看中國商務部回應的時候特意加了 “經批準” 三個字,說白了就是這事兒得高層拍板才能算數,不是隨便鬧著玩的。
二、這協議到底咋談成的?美國列菜單點菜,中國拿許可證當家
按盧特尼克的說法,協議內容其實特別直白:中國給美國企業發稀土出口許可證,美國就把 5 月份搞的那些限制全撤銷。而且美國生怕漏了啥關鍵稀土,據說把風力渦輪機、噴氣式飛機用的稀土都列了個詳細清單,一條一條跟中國談 —— 估計是之前被 “卡脖子” 卡怕了,生怕少了哪種稀土后面又掉鏈子。特朗普更直接,接受采訪時咋咋呼呼地說:“我們剛和中國達成協議,過去進不去的中國市場,現在正一點點打開呢!” 但這兒得給大伙兒澄清一下:其實中美壓根沒簽正式協議,日內瓦那次就只是個框架,雙方說好了互降 115% 的關稅。但特朗普團隊為啥老把框架說成 “協議”?說白了就是想掩蓋個尷尬事 —— 從 4 月到現在,美國就只跟英國簽了正式貿易協議,總得拿點 “成果” 出來撐撐場面。
三、特朗普為啥急吼吼要簽協議?7 月 4 日獨立日是道死線
這里面可藏著特朗普的小九九呢。還記得 4 月 9 日開始的 “對等關稅” 暫停期不?下個月 9 號可就到期了。雖說大概率會延期,但 7 月 4 日美國獨立日多特殊啊,特朗普恨不得當天宣布一堆貿易協議來撐場面。要是跟歐盟、日本談不攏,那就拿這份中美 “補充協議” 來湊數,這也是美國商務部長他們天天加班加點談判的原因。還有個更現實的壓力:美國的稀土庫存快見底了。庫存越少,談判桌上就越沒底氣。要是庫存真的耗光了,美國工業生產不得亂套?所以特朗普必須趕在這之前把協議拿下,不然到時候更被動,連談判籌碼都沒了。
四、中國咋把主動權捏得死死的?一張許可證全是門道
但中方這邊可沒松口 —— 稀土管制壓根沒取消,外國企業想進口,必須先申請許可證。別小看這張許可證,里面的門道可太多了:許可證有效期是 6 個月?審批速度有多快?哪些國家的企業能走 “綠色通道”?美國軍工企業能不能獲批、能拿到多少稀土?這些全由中方說了算。說白了,中國既然打出了稀土這張牌,肯定得拿到足夠的籌碼才會收手。特朗普團隊就算心里清楚自己現在很被動,也只能硬著頭皮接招。你看現在美國急著要稀土,中國就拿許可證當杠桿,后續談判里能爭取的空間還大著呢,主動權穩穩握在手里。
五、這協議簽了之后咋看?不過是場階段性休戰
現在協議雖然簽了,但更像是一場 “階段性休戰”。對美國來說,暫時解決了稀土的燃眉之急,但后續能不能持續拿到貨,還得看中國審批的臉色;對中國來說,用稀土管制換來了談判主動權,后續在關稅、技術限制這些問題上,手里多了張關鍵底牌。說到底,國際貿易談判就跟拉鋸戰似的,這次中美在稀土問題上的交鋒,不過是整個貿易博弈的一個小縮影。接下來雙方還會怎么出牌,尤其是美國能不能在 7 月 4 日前湊夠 “協議成果”,估計又得讓媒體們一頓猛挖了。咱們就搬好小板凳,慢慢看這場戲怎么演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