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出分不到一周的時間,288女孩就經歷了風評反轉。
從最初的全網羨慕稱贊,到如今的抨擊貶斥。
甚至《人民日報》都下場給出“回應”。
網友扒出她的父母身份后,更是覺得無奈又憤怒。
這背后究竟有什么內幕?難道那爾納茜的故事要再次上演?
故事的開始,還要從高考出分那天講起。
視頻里,女孩顫抖著點開查分頁面,屏幕赫然跳出總分288。
這個分數并不高,尤其是在河南。
可女孩的家人,對此卻很滿足,更是發出雷鳴般的歡呼。
父親跺腳高喊“這是考得最好的一次”。
女兒臉上是既意外又有點不敢相信的表情。
母親更是含淚擁抱女兒:“健康快樂比分數重要!”
甚至連發多條視頻,來慶祝女兒的分數。
當時,屏幕外的所有家長,幾乎都在為孩子的高考分數焦慮。
但288女孩的家人,卻發自內心的接納女兒的低分。
父母甚至還多次強調對女兒的滿意,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在媽媽的口中,她自己的教育理念就是不跟別人比短處。
孩子健康善良有自己的想法就行。
這些話,句句都戳中了網友對理想家庭教育的向往。
當時,就連《人民日報》都特地轉發她們的視頻。
更是配文“破除唯分數論的教育范本”。
在“一分干掉千人”的高考競技場中,無數家庭被教育焦慮裹挾。
而趙夢涵一家的“豁達”恰好擊中公眾痛點。
所以其他媒體也是紛紛跟進,大肆夸贊288女孩的家庭氛圍。
只可惜,好景不長。
感動還沒持續多久,就有細心的網友覺得不對勁。
有網友發出疑問“考288有什么值得慶祝的?”
還有網友質疑“誰家查分數還特地拍攝,難不成提前知道會破紀錄?”
網友的“不理解”,是對低分的難以釋懷,也是對網紅套路的反感。
而各大媒體的支持,則是對分數的釋懷,對美好的向往。
兩種立場,無關對錯,也很難找到真正的答案。
可誰料,《人民日報》會親自下手,直接讓288女孩現出原形。
整件事情的轉折點,就是《人民日報》的態度變化。
從最開始的夸贊,到最后的刪除,足以說明288女孩的事件反轉。
那么歸根到底,究竟是因為什么才導致她“翻車”?
誰能想到,視頻走紅后,288女孩和母親連夜開始直播。
對流量的渴望和貪婪,讓網友頓感不喜。
更是有網友扒出,母親“@蘭姐來了”竟是擁有16萬粉絲的資深探店博主。
她本身就長期從事餐飲推廣,發各種優惠視頻,在流量賬號運營上經驗非常豐富。
也就是說,女兒的分數事件,很可能從開始就是故意炒作。
更讓人驚訝的是,視頻里的女兒趙夢涵,也不是個普通人。
高考前,她自己的賬號就已經在發布各種內容。
說明她早就接觸并且參與到網紅經濟流量變現的行業中。
旁人都在忙著備考時,她卻在拍攝美食推薦。
也難怪最后考288分都已經是最高紀錄。
甚至高考當日還在蹭“韋神”的熱度嘗試起號。
成績公布的視頻走紅后。
她更是立即將賬號名改為“高考 288 分全家歡呼的女孩”。
并密集發布12條帶貨視頻。
“考試節點-流量爆發-商業變現”的無縫銜接,令人震驚。
走紅后,母女倆的視頻都漲粉很快。
她的網紅之路,終于借著高考成功。
她們也沒有忘記自己走紅的原因。
將“減壓”“治愈”貫徹到底。
就連櫥窗里都是“高考減壓文具”。
原本以為是家庭里最樸素的溫情,結果發現竟然是刻意炒作?
當事人本身就處在流量行業里,更是靠著流量瘋狂獲益。
“低分狂歡”背后,究竟是家庭教育的覺醒,還是精心策劃的流量收割?
當“288 分”成為帶貨通行證,教育的尊嚴正在流量漩渦中轟然倒塌。
網友怒斥她們不該把高考當成流量工具。
更不應該把教育話題變成商業炒作。
甚至網友懷疑所有都是“蓄謀已久”。
事情鬧大后,288女孩在采訪中哭訴自己的無辜。
但網友卻只覺得她們“吃相難看”。
賣慘情節,似乎更是在拿眼淚當流量密碼。
事情鬧大后,人民日報悄然刪除報道,各大媒體也轉變態度。
“可以包容288分,不能歌頌288分”。
官媒的態度轉變,是對虛假營銷的警示,也是對網紅炒作的厭惡。
官方的態度,就是表明“不能把低分和狂歡劃等號”。
可以接受低分,但是沒有必要去歌頌低分。
況且還是在高考的特殊節點搞流量炒作。
或許也正是在扭曲“知識改變命運”的價值觀。
近兩個月來,網友對于“高考”“特權”“公平”本就敏感。
從黃楊鈿甜的天價耳環,到那爾納茜的特招出道。
似乎所謂的公平,在普通人身上再難體現。
曾經“高考改變命運”的信仰,也變成“讀書無用論”。
但這都只是輿論風波,教育的本質和追求,從來不會改變。
這一點,在國家官媒的態度上,也能充分看出來。
高考期間,火起來的不只是288女孩,還有扁擔女孩,亦或是腦癱少年。
可其他努力求學的人,都沒留住流量,反倒是低分成為“捷徑”?
其實平心而論,288女孩的行為,本身或許沒有錯。
她沒有偷沒有搶,也沒有搶占別人的名額。
只是抓住流量時機,為自己謀個生路。
但網友還是無法接受“考差=當網紅=賺快錢”。
“流量變現吃相難看”“溫情戲碼實為帶貨鋪路”
網友的指責,說到底都是對“學習”的盼望。
“夸288分努力,難道不是對600分學子的侮辱?”
事情爆火后,趙夢涵接到大連高校的邀請。
校方表示“不拘泥于紙面分數,更關注專業適配度”。
網友卻難以接受靠著流量博取名額。
高校主動接觸低分考生,又是否破壞其他人的公平?
若是數學22分、英語30分的學生,能靠著流量順利進入大學。
那么其他辛苦奮戰多年的莘莘學子,又該如何自處?
當努力者寒心、投機者得利,教育公平的基石將徹底松動。
這場爭議的價值,并不在于評判“288 分是否值得歡呼”。
而是推動社會反思:在流量喧囂中,如何守護教育的尊嚴與本真?
教育的真諦不在熱搜的喧囂中。
“低分歡呼”的荒誕劇也只能成為笑話。
高考成績雖然重要,但不是唯一。
可這也不代表,可以為流量去表演。
腳踏實地,坦誠面對,才能走得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