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愛用“從實力地位出發”的方法和別國談判,特別是特朗普,總是利益優先。
可最近,中國對美實施稀土出口禁令后,美國突然發現,自己手里的“實力”牌越來越難打了。
這次稀土的限制,意外暴露出美國霸權里一些根深蒂固的問題。
美軍工被“卡脖子”,求盟友也沒用
現代戰爭早已不是鋼鐵洪流的簡單對抗,而是尖端材料與精密技術的較量。
像美國的F-35戰斗機要實現隱身效果,導彈要精準命中目標,核潛艇要在水下悄無聲息地潛行,這些都離不開稀土做成的關鍵部件。
稀土就像是現代軍事裝備的“靈魂”,沒了它,再先進的武器也發揮不出威力,只能看不能用。
所以,美國在稀土供應上極度依賴進口,就是等著自己的脖子被別人“卡”。
看似強大的美國軍工,實際上有一個隱藏的大隱患。
數據顯示,美國軍工用的稀土磁體,98%靠進口,其中超過90%來自中國,所以,中國收緊稀土出口后,美國軍工企業立刻亂了陣腳。
釤鈷磁體庫存告急,飛機交付延期,導彈工廠生產線停滯,面臨停工的風險,白宮慌忙派人談判。
特朗普甚至高調宣稱中國同意提前供應,但中方很快澄清:軍用稀土磁體不在恢復出口范圍內,讓特朗普面上有點掛不住。
這場博弈,美國也明白,在稀土問題上,中國的定力好得很,威脅恐嚇毫無用處。
對中國的稀土禁令沒辦法時,美國也想到過求助盟友,想建立新的稀土供應鏈,但現實很快潑來一盆冷水。
美國的盟友,早就和它貌合神離。
澳大利亞雖然本土有很多豐富稀土資源,但怎么開發是個問題,加工廠投產時間一拖再拖。
而且澳大利亞還沒辦法生產軍工級重稀土磁體,普通稀土對美國來說沒什么用處。
日本自身高科技產業還需要稀土,電子、汽車是日本的支柱產業,依賴稀土材料,自然要優先保障本國供應。
歐洲盟友更是左右為難,德國的電動汽車高效電機離不開中國稀土,所以德國根本得罪不起中國,對于美國也愛莫能助。
每個國家都將自身利益擺在首位,美國就算是盟友體系的“老大”,也沒辦法強迫別國犧牲利益來幫自己。
澳大利亞供不了貨,日本自顧不暇,歐洲搖擺不定,在核心利益面前,美國的盟友根本靠不住。
美國這也不是第一次在關鍵資源上吃虧了,現在是重新掉進這種坑里,關鍵是美國目前還毫無辦法。
20世紀70年代,美國還經歷過一次的石油危機。
中東產油國為了反抗西方國家的不公平對待,聯合實施石油禁運,導致全球油價暴漲。
依賴石油進口的美國第一個受重創,美國的汽車行業損失慘重,因為油價飆升,大家都加不起油了,所以大排量汽車沒人買。
所以美國的車企銷量暴跌,工廠停工,工人失業,讓美國真真切切的長了記性,從此就著重開發自己的石油。
現在稀土的教訓,和石油相比,也有點相似,都是關鍵資源供應危機。
不過稀土更特殊一點,石油還有天然氣、煤炭之類的能源替代,但稀土更高級,從開采到加工產業鏈復雜,在眾多高科技領域無可替代。
美國在幾十年前如果知道如今要面臨的局面,肯定會后悔不迭,因為以前的美國才是稀土生產大國,中國在它面前都得喊老大。
加利福尼亞的山口礦一度供應全球90%的稀土,但20世紀90年代,美國環保部門出臺嚴苛政策,征收高額環保稅,將礦渣列為危險廢物,導致稀土開采成本劇增,企業紛紛倒閉。
那個時候的中國正好有稀土之父徐光憲研究出新的技術,所以中國抓住了機遇,吸引全球產能,幾乎壟斷全球稀土加工能力。
所以現在美國的稀土產業幾乎已經斷層,如今想重建,恐怕需要很長的時間。
特朗普失算,稀土他玩不轉
一直以“交易高手”自居的特朗普,還沉浸在美國過去的榮耀里,從沒想過實力不如人的問題。
他習慣用加關稅、制裁等手段在貿易談判中施壓,但在稀土問題上,特朗普這套“老把戲”徹底失靈了。
特朗普希望能通過簽署法案撥款重建稀土產業鏈,但實施的時候卻遭遇重重困難。
專業技術人才匱乏,稀土回收成本過高,新建項目投產無期,都讓特朗普難以解決。
他還指望盟友能伸出援手,得到不過是敷衍與推脫。
特朗普恐怕從未想過,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竟會在稀土問題上如此被動。
他過于相信美國的實力和強硬態度的作用,卻忽視了美國也有弱點,更忽視了盟友之間也有利益沖突。
這次稀土危機,撕開了美國的真實實力。
美國長期憑借美元霸權、科技霸權在國際上“橫行”,如今卻在稀土這種基礎資源上被“卡脖子”,不得不說和美國一直以來的表現反差有點大。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