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紅色講壇”作為東城區特色理論宣講品牌,始終以讓理論有溫度、讓文化可觸摸為核心理念,致力于文化傳承與精神弘揚。6月27日,北京融科醫院臺灣中醫師魏大為受邀登上講壇,深情講述他跨越海峽,追尋醫道、服務社群、扎根龍潭的動人故事。他的經歷,正是一部兩岸融合發展的溫暖見證。
01
尋根杏林
從抗拒到熱愛,在京華重塑醫者魂
出生于臺灣醫師世家的魏大為,年少時卻是個“理工男”。當家人建議他學中醫時,內心滿是抗拒。但為了不辜負母親期盼的目光,2012年他跨越海峽,踏入了北京中醫藥大學的校門,開啟了一場深刻的自我認知與文化尋根之旅。
師承國家級名老中醫高忠英教授,高老“重視人之陽氣,善用溫熱藥物”及“根據五臟特點,實施五臟補益”的學術思想,為魏大為打下了堅實的中醫根基,讓他真正理解了中醫扶正祛邪的精髓。北京的沃土,悄然滋養了這位臺灣學子的專業成長,為他日后推動兩岸中醫藥交流奠定了深厚的學術基礎。
02
扎根京華
在挑戰中堅守,在關愛中前行
2022年,在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交流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指導下,兩岸醫師聯合特色診療中心與兩岸中醫藥傳承交流發展運營中心在北京成立,魏大為成為創始成員之一。他積極參與各種活動,主動承擔行政工作,致力于搭建兩岸醫師交流協作、傳承中醫藥精華的平臺。2023年10月,憑借積累的患者口碑、前輩信任,他正式接任兩岸醫師聯合特色診療中心副主任,責任更重,方向也更清晰。
大陸出臺的一系列惠臺措施,從就學、執業到生活,為臺籍醫師掃除了諸多障礙。依托“兩個中心”平臺,他作為代表參加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國慶招待會,也曾出席海峽論壇。這些寶貴經歷讓他深切感受到,自己不僅是一名醫生,更是親身參與、見證和貢獻于兩岸融合發展的實踐者。
03
醫者擔當
以仁心回饋社區,融情于東城
我們能為這座接納我們、成就我們的城市做些什么?
魏大為的答案是:發揮專業所長,回饋社會,服務民眾。他積極將服務沉到基層,代表北京融科醫院深入社區和企業舉辦數十場義診與健康講座。在那些需要幫助的地方,他觸摸到了醫療最本真的價值——守護生命,傳遞溫暖。
每一次義診活動,龍潭居民的熱情與信任都深深感染著他。街道領導的關心與資源對接,以及融科醫院提供的社區對接渠道,更讓他得以快速了解居民的健康需求。這些經歷堅定了他“治人不治病”的行醫理念——面對的是承載著喜怒哀樂的、活生生的人。他期望在龍潭社區,不僅能以精湛醫術解除病痛,更能以耐心傾聽帶去心靈慰藉。
04
共繪杏林春色
在融科平臺上同譜融合新篇
從臺北到北京,從海峽彼岸到扎根北京融科醫院,十二載光陰流轉,魏大為已從當初那個迷茫的探索者,成長為一名信念堅定的中醫人,并在融科醫院找到了事業的支點。
我很慶幸,我的成長故事里,有北京的包容,有國家的關懷,有融科醫院提供的寶貴平臺與機遇,更有東城區的支持和龍潭街道的溫度。
如今,他已在龍潭、在北京融科醫院深深扎根。未來的規劃清晰而溫暖:繼續在北京融科醫院的臨床一線堅守,服務好每一位信任他的患者。他渴望成為居民們的“家庭健康顧問”和“長期健康伙伴”,通過個性化調理方案與貼近生活的養生講座,幫助大家防患于未然。他篤信,這才是中醫在社區扎根、服務人民最根本的價值——傳承精髓,守護安康。
一個臺灣醫生的個人敘事,正融入“新北京人”的集體記憶,更在書寫屬于“東城人”、“龍潭人”的嶄新篇章。懷著對這片土地、對北京融科醫院深沉的感恩,魏大為將繼續以醫者仁心,依托融科醫院兩岸中醫藥傳承交流發展平臺,為龍潭社區的健康事業,為京臺兩地中醫藥的深度融合、傳承創新與共同發展,傾注他全部的光與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