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雅安市天全縣一位92歲高齡的膽總管結石患者來到雅安仁康醫院(雅安結石病醫院)進行治療。醫生為其進行手術后,患者病痛很快解除,恢復良好。近日,經過幾天的住院后,患者高興地辦理出院手續。
然而,這看似輕松的一幕,其背后的求醫過程卻是曲折和危險的。
保守治療 病情加重
患者高志明(化名)家住天全縣始陽鎮,6月17日突然腹部疼痛厲害,于是前往當地一家醫院進行檢查,確診“膽總管結石、梗阻性黃疸”,考慮到患者已經92歲高齡,開刀或者腹腔鏡手術均存在很大風險,醫生選擇為他進行保守治療,輸液消炎緩解疼痛。
經過2天的保守治療,患者自感疼痛毫無緩解,且痛得越來越厲害。“我當時痛得雙手發抖,實在無法忍受,于是我家屬跟雅安仁康醫院熊主任打了電話。”
隨后,家人將高志明轉到雅安仁康醫院接受治療。
6月19日14點多,高志明在家人陪同下來到雅安仁康醫院。下午,高志明出現發熱,診斷為急性化膿性膽管炎,膿毒血癥,需要盡快進行手術治療。
當天,醫生做好手術前一切準備工作后,四十多分鐘就為高志明做完了手術。手術第二天,高志明就覺得不痛了,身體恢復良好。
危急重癥 及時手術
高志明的主治醫生是雅安仁康醫院外科主任熊剛。
“當時患者來的時候出現黃疸癥狀,全身皮膚和眼睛黃得就像菜籽花花一樣,還發著高燒,病情比較嚴重。”熊剛告訴記者,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絕大多數由結石梗阻導致膽汁無法正常排出,造成膽管壓力過高,膽汁化膿引起,常并發感染性休克,治療不及時可導致患者死亡。
高志明入院后,醫生立即為他進行了相關檢查,全方位評估手術的可行性。盡管如此,面對如此高齡的患者,手術風險依然較高。
“我們采用ERCP取石術,需要將內窺鏡經由口腔、胃、十二指腸抵達膽總管開口處,取出結石,讓結石進入腸道自行排出體外。”熊剛說,這一手術過程幾乎無創傷,對患者來說如同做一次胃鏡,但需要有特殊設備,對醫生技術要求比較高。雖然是微創手術,但是由于患者已92歲高齡,本身存在多種基礎疾病,加上術中麻醉等,手術仍存在較大風險。
但是如果患者不做手術,病情感染難以控制,進一步發展并發感染休克,老人將面臨生命危險。經過綜合考慮和充分溝通,家屬及患者充分信任雅安仁康醫院,決定接受手術方案。
先進技術 對癥取石
6月23日,出院前一天,在雅安仁康醫院結石專科住院病房內,高志明已經能自行下床活動,雖然上了年紀耳朵聽力不太好,但說起話來卻還中氣十足。
出院前一天,高志明(右)緊緊握著熊剛醫生的手表示感謝
“這個技術是真的好,手術第二天我就不痛了,治療疾病就是要治早、治小、治了,千萬不能拖。”高志明笑著跟熊剛握著手,不斷說著感謝的話,還跟醫生交流術后回家的保養、飲食注意事項。
熊剛介紹,ERCP是一項技術要求較高的內鏡操作,操作醫生的經驗對手術成功率和并發癥發生率有顯著影響。
記者了解到,雅安仁康醫院于2021年引進ERCP(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膽總管取石技術,是雅安及周邊地區為數不多的已開展該技術的幾家醫院之一。
該技術是一種微創手術,用于膽總管結石和胰膽管疾病診斷和治療,是目前膽總管結石首選治療方式。相較于傳統開腹手術或腹腔鏡手術,ERCP取石具有以下明顯優勢:首先是微創,它無需開刀,也不打孔,僅通過自然腔道(消化道)進行操作,體表無傷口;其次是恢復快,患者通常術后當天或次日即可下床活動,住院時間短(通常1-3天);痛苦小,手術后疼痛輕微;同時,該手術安全性高,整體并發癥發生率低于開腹手術(但并非沒有風險);此外,該手術還具有可重復性,如果患者結石復發,可再次進行ERCP取石。(供稿/圖:雅安仁康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