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互聯網上又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倀鬼朋友”,了解后令人不寒而栗。
“倀鬼”,根據《聊齋志異》的描寫,在我國古代神話中指的是那些被老虎吃掉而成為了老虎仆役的人的鬼魂;
他們不敢找老虎復仇,就不斷引誘其他人也被老虎吃掉,這就是所謂的“為虎作倀”。
而身邊的倀鬼朋友往往有這幾個特點:
遇見麻煩事自己不上,讓你來打頭陣;找各種理由讓你背鍋;
非常虛偽善變,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極度自私,看起來很善良實則都是為了自己。
那些“倀鬼朋友”,正在悄悄消耗你的人生
我有一個朋友,就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倀鬼”。
最開始,朋友和這個女生是合租室友,認識后玩在了一起,雖然兩個人不在一個公司,但是經常一起聊天吃飯。
但是最近,女生的工作非常不順利,接連被客戶否了四版方案,又被領導訓斥,信用卡還不上,整個人非常崩潰。
朋友就好心勸她,女生卻在聊天過程中頻頻貶低朋友,說她:“你什么都不懂”、“這個你看得明白嗎”、“算了跟你說了你也解決不了”。
朋友覺得不適,但是以為是這個女生心情不好,就沒說什么。
誰知道女生話題一轉,讓朋友借她五千還信用卡,朋友心里不太舒服,就說自己也沒錢,現在要去吃午飯了,下回再聊。
沒想到這個女生一下子就變了臉,說:“我都這樣了你還有心情吃飯?”
朋友后面講到這件事時非常生氣,說:“她怎么會成這個樣子,要是我早知道她是這樣的人,說什么我都不和她交朋友了!”
很多人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小人”、“倀鬼”,也是抱有著這樣的想法:
不是怨恨他人的行為,就是認為自己識人不清,因此而陷入內耗、自責和憤怒中。
而我想說的卻是:任何一個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都會教會你一些什么;
好的人教你愛、責任、溫暖;而壞的人讓你成長,讓你看清人性,弄懂規則。
所以,不要責怪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任何一個人,只需在他們身上汲取力量,不斷成長。
真正的成長,是學會接納情緒而非反應情緒
你平時都是如何排解負面的情緒呢?
當遇到了不好的人、不好的事,自己吃了虧、背了鍋,是不是會被或生氣或悲傷的情緒困住好幾天?
但情緒就像是亂麻,越著急越難解開,越難解開就越著急,這是一個情緒的“死循環”。
當你不得不面對一個討厭的人,那種對方為你提供的負面情緒,加上你自己對于當前局面的無力感,就是這一團怎么也解不開的亂麻。
日本精神科醫生森田正馬在20世紀初期創立了一種獨特的心理療法——“森田療法”,其核心思想就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意思就是說,我們要接納情緒,而不要強行控制情緒,通過認知和和行動去改變心理狀態。
例如,面對給你使絆子的人時,不要壓抑你的負面情緒,但也不要任其爆發,不能讓情緒支配你的行為。
我們可以這樣想:“我現在確實感到非常憤怒,但這是正常的,有問題的不是我。”
而后繼續處理手頭上該做的事,因為比起耗費大量的精力去討厭某個人,你的工作和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不過度關注和厭惡對方,就可以防止你的負面情緒不斷強化。
情緒就像是天氣,我們無法控制明天是陰天還是晴天,但是可以選擇如何應對。陰天就給自己備上一把雨傘,晴天就為自己做好防曬。
但要注意的是,“順其自然”是接納情緒,并非一味忍受退讓,而是主動選擇先解決問題,不消耗精力對抗情緒。
要相信,任何一個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都是帶著目的前來。
而你能做的,就是利用這次的機會,學習如何控制并接納情緒,如何分辨這些人以防下次吃虧;
如何獲得經驗和閱歷的成長,以應對下一次有可能到來的挑戰。
把情緒變成經驗,把經歷變成人際篩選力
家喻戶曉的現象級電視劇《甄嬛傳》中曾經有這樣一段情節:
甄嬛因為發現了好姐妹安陵容給自己的舒痕膠里暗下麝香,導致她的孩子流產。
甄嬛和槿汐聊天,百思不得其解,想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為什么自己曾經對安陵容那么好,安陵容卻要反水害自己呢?
在槿汐的開解之下,甄嬛也看到了事情的本質。
好與壞都是與自身利益有關的,有些事不是一定要有什么原因,但結果已經擺在面前,是她做的就是她做的,這無可辯駁。
當我們學會了接納并排解情緒后,就要適時選擇身邊交往的人群。
麥穗理論(又稱最優停止理論)源于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弟子的教導。
他讓弟子走過一片麥田,不能回頭,選擇出他們認為的最大最飽滿的麥穗,且每個人只能選擇一次。
第一個弟子一進麥田就選好了一個,因而錯過了后面更好的麥穗;第二個弟子吸取了第一個的教訓,小心翼翼走到最后也沒選擇任何麥穗。
而第三個弟子則將整塊麥田分為三部分;
走過第一部分時將看到的麥穗分為“大中小”三類;
走過第二部分時驗證看到的麥穗是否符合,走過第三部分時按照規則選擇了其中最大的一支麥穗。
這個理論的核心其實就是:用你自己的規則,通過當前的有效信息總結經驗,而后找到一個“滿意解”,而不是追求絕對完美。
人際交往的過程也是一樣,先用幾年的時間觀察你身邊的人,而后建立一套自己的規則和秩序;
再花上一段時間驗證你的需求,最后篩選出達標者,將其納入自己的人際交往范圍。
無論遇到任何事,自怨自艾或者無休止地去怨恨他人都是毫無意義的;
學會了如何調節情緒、篩選朋友、并從中獲得成長,才是一個人成熟的重要標志。
這樣,我們不僅能在解決突發問題上更加得心應手,也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系,用更好的自己,去面對接下來生活中可能出現的風風雨雨。
-The End - 作者-專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