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源Byte
作者:柯基的柯
6月27日,據外媒報道,優步正在與其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進行初步洽談,計劃出資幫助其收購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的美國子公司。目前,相關洽談處于初步階段,具體財務細節和優步在小馬智行美國子公司中的角色尚未明確。
這一動作是優步在自動駕駛領域密集布局的最新舉措,此前已通過與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自動駕駛企業達成全球戰略合作,快速構建覆蓋中東及國際市場的Robotaxi服務網絡。
與此同時,特斯拉正陷入新能源汽車銷量與盈利雙下滑的困境: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量同比暴跌13%,整車銷售毛利潤率僅11.3%,碳排放配額收入占凈利潤比例達141.7%,其寄予厚望的Robotaxi內測因技術故障引發安全爭議,商業化進程受阻。而小米YU7以“高配低價”策略對特斯拉Model Y進行精準卡位,進一步加劇行業競爭格局變化。
優步通過不綁定單一技術路線的開放策略,在特斯拉Robotaxi尚處內測階段時,已聯合類似小馬智行這樣的中國企業以中東為跳板完成500輛車隊布局,并計劃五年內拓展15座國際城市。
這種迂回包抄的戰略布局,被視為對特斯拉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的精準卡位,也讓市場對后者萬億估值中的自動駕駛泡沫產生更多疑慮。
01
自動駕駛的“遠水”
特斯拉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投入和布局,被馬斯克寄予厚望,視為打開“萬億級出行市場”的鑰匙。然而,從目前的市場表現和財報數據來看,這項“遠水”似乎并不能立即解決特斯拉當下銷量下滑和盈利能力受挫的困局。
根據財報顯示,特斯拉的核心業務,特別是汽車銷量,正面臨嚴峻的挑戰,2024年,特斯拉交付量同比下降1.1%,2025年第一季度更是同比下降13%。在中國、德國、英國等主要市場,特斯拉的銷量均出現大幅下滑,例如2025年4月在中國下降6%,在德國下降46%,在英國下降62%。銷量失速的根源在于創新能力衰退,Model 3/Y等主打車型迭代不及時,消費者出現審美疲勞,此外,特斯拉承諾的價格更親民的車型Model 2/Q也遲遲未能推出。
在這樣的背景下,特斯拉的盈利能力也遭受重創。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整車銷售毛利潤率僅為11.3%,若剔除FSD(Full Self-Driving)訂閱收入,實際毛利潤率更是低至9.5%。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比亞迪在2024年的汽車銷售毛利潤率達到22.3%,反超特斯拉9.1個百分點。特斯拉甚至在2025年第一季度再度成為“賣碳翁”,碳排放配額收入占凈利潤的141.7%,凸顯其主營業務盈利的乏力。
馬斯克在6月22日啟動的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內測,被視為特斯拉在銷量和利潤壓力下的“最后一張牌”。然而,內測過程中狀況頻發,包括誤入對向車道、突然急剎等問題,盡管安全員及時接管未造成事故,但也引發了市場對Robotaxi短期內商業化落地的疑慮。
FSD作為特斯拉自動駕駛業務的核心,其訂閱收入增長也遠未達到預期。2024年特斯拉確認的FSD收入不到12億美元,甚至未能覆蓋其45.4億美元的研發費用(假設30%用于智駕)。
盡管特斯拉擁有近400萬輛的保有量,但FSD的轉化率和收入增長緩慢,使得市場對其萬億美元估值中由FSD支撐的部分產生了巨大泡沫的擔憂。在特斯拉核心業務疲軟、創新能力衰退的當下,自動駕駛業務的商業化進程緩慢,使得它在短期內無法成為提振業績的有效手段。
02
激進的小米
對于特斯拉的新能源汽車敘事來說,小米汽車在近期的強勢表現,成為擾亂既有敘事邏輯的新變量,特別是其首款SUV車型YU7的發布,加大特斯拉近期起量的難度,讓優步有機會對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業務實施卡位。
截圖來源于小米汽車官網
6月26日,小米YU7正式發布,起售價25.35萬元,比Model Y便宜1萬元。憑借“高配低價”的策略和強調細節體驗、情緒價值的營銷方式,YU7在開啟預定后短短3分鐘內大定突破20萬輛,1小時內飆升至28.9萬輛,18小時鎖單24萬輛。這一訂單量相當于小米SU7上市13個月的累計銷量,以及特斯拉ModelY去年在華銷量的一半。YU7的火爆不僅催生了訂單轉賣的灰色生意,也迅速傳導至銷售端,導致部分新勢力品牌門店客流減少。
小米YU7的成功,直接對標特斯拉Model Y,尤其在中國市場,Model Y的“好日子”可能已經結束。Model Y作為特斯拉的銷量支柱,其號召力正在減弱,2025年前5個月平均交付量僅2.5萬輛,同比暴跌73.6%。小米YU7的出現,意味著在25萬-35萬元的中高端純電SUV市場,Model Y迎來了一個極具威脅的挑戰者。
小米YU7的沖擊波也影響了其他新能源汽車品牌,小鵬、蔚來、理想、零跑等新勢力股價應聲下跌3-7%不等。這表明YU7的火爆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對整個25萬-35萬元純電SUV市場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智界R7等競品也迅速做出反應,推出限時補貼以應對小米的攻勢。
對于小米而言,目前最大的挑戰在于產能。盡管YU7訂單量驚人,但其交付周期較長,標準版鎖單后最快需53-56周交付,Max版也需33-36周交付。這可能會重蹈SU7初期因交付周期過長導致部分用戶退訂的覆轍。
然而,小米汽車持續加碼產能建設,北京亦莊工廠兩期年產能各15萬輛,二期工廠預計最快7月投產,并計劃建設三期項目,顯示出其加速擴張的決心。
小米汽車業務的成功,不僅提升了小米的品牌形象,也帶動了手機銷量,盡管目前小米汽車仍處于虧損狀態,但雷軍預計今年下半年將實現盈利。小米YU7的火爆,不僅在于其產品本身,更在于其通過“技術+情緒共鳴+生態價值”贏得了用戶的青睞,這對于傳統汽車公司的高端化戰略提出了新的挑戰。
03
精準卡位
優步對小馬智行的資本運作并非孤立事件,系統梳理優步在自動駕駛領域的一系列布局后,無疑是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一次精準卡位。
截圖來源于小馬智行官網
早在這次被曝光的交易之前,小馬智行與優步就往來密切,5月6日,小馬智行就與優步宣布達成全球戰略合作。根據合作協議,小馬智行Robotaxi服務和車隊將于2025年下半年接入優步平臺,首先在中東市場啟動,未來逐步擴展至更多國際市場。這意味著優步的乘客將能夠通過其App預約由小馬智行Robotaxi提供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幾乎在同一時間,優步向文遠知行追加1億美元的股權投資,文遠知行借此開始在阿布扎比開啟純無人駕駛Robotaxi試運營,打造中東地區第一支純無人Robotaxi車隊。隨后,文遠知行在6月宣布,已與全球出行平臺優步、迪拜道路與交通管理局(RTA)達成戰略合作,三方計劃2025年內通過優步平臺推出迪拜首批商業化Robotaxi服務。
由于優步不綁定單一技術路線,而是通過訂單管理、定價機制和用戶體驗一致性,實現不同解決方案的協同運行,因此盡可能地與任何主流自動駕駛技術產生關聯。
針對自動駕駛的布局,優步在最近兩三個月內動作頻頻。除了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之外,還宣布了與自動駕駛技術公司五月出行(May Mobility)和魔門塔(Momenta)的合作協議。
在此情勢之下,特斯拉于目前在奧斯汀啟動Robotaxi的試點,將與優步展開正面交鋒。雙方在同一城市爭奪用戶:特斯拉初期定價4.2美元/單,略高于優步的人類司機服務,但低于Waymo的高端定位。優步CEO達拉?科斯羅薩希明確表示,特斯拉是“需要警惕的對手”,尤其是其低成本模式可能顛覆現有市場格局。
特斯拉計劃2025年底將Robotaxi擴展至加州,2026年進入歐洲,并通過Cybercab車型將單車成本壓縮至3萬美元以下。而優步則聯合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中國企業,以中東為跳板(如迪拜、阿布扎比)快速鋪開服務,2025年Robotaxi車隊規模已達500輛,并計劃未來五年新增15座國際城市。這種“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旨在規避特斯拉在歐美市場的先發優勢。
也就是說,當特斯拉的Robotaxi還在內測階段,并且面臨著諸多技術和商業化難題時,優步通過一系列的合作與資本運作,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為自動駕駛服務開辟了更廣闊的商業化道路。
這種精準的卡位,勢必會降低市場對于特斯拉自動駕駛業務的想象空間,放大汽車銷量下滑帶來的負向影響。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