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8月20日深夜,一架蘇聯民用客機盤旋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克的上空,以機械故障為由要求緊急著陸。誰也沒有想到,飛機降落后,從里面沖出來的卻是荷槍實彈的蘇軍士兵。與此同時,以蘇聯為首的50萬華約軍隊越過邊境,迅速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主要城市和戰略要地。那么,蘇聯為何悍然出兵,進犯自己的盟友呢?
一、保守與改革
二戰結束后,捷克斯洛伐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但受蘇聯的影響,也采取蘇聯模式,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到了60年的時候,捷克斯洛伐克的經濟出現了問題,生產停滯不前,財政赤字嚴重。與此同時,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因此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然而,當局卻采取高壓手段,導致矛盾越來越尖銳。
1967年12月,捷共召開中央全會,保守派與改革派在這次會議上展開了激烈地爭論,最終改革派占據主導,他們要求擺脫蘇聯模式,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第二年1月,捷共中央再次召開會議,結果堅持保守立場的第一書記安東尼·諾沃托尼下臺,力主改革的亞歷山大·杜布切克成為第一書記。
二、布拉格之春
杜布切克上任后雷厲風行,在這年四月就公布了改革的行動指南,即《行動綱領》。文中指出,“我們將進行試驗,給予社會主義發展以新的形式”。具體的措施包括擴大企業的經濟權限,實行生產方式多樣化,允許私有企業的存在,保障人們言論、結社、遷徙的權利,在對外關系上與所有國家、國際組織進行交往。
這個《行動綱領》實際上將經濟改革與政治改革相結合,有獨立自主、擺脫蘇聯控制的傾向,得到了捷克斯洛伐克廣大民眾的支持。然而,蘇聯對此卻非常不滿。自二戰結束后,世界形成了兩大陣營,蘇聯一直以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自居,如今捷克斯洛伐克想要擺脫控制,如果一旦實現的話,那東歐各國豈不是都要效仿。
三、出兵布拉格
為迫使捷克斯洛伐克放棄改革,蘇聯在1968年3月將杜布切克召到莫斯科,想要迫使他改變政策。接著,蘇聯又以華沙條約組織的名義,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舉行軍事演習。到了7月,蘇聯又聯合東歐各國,不斷向捷克斯洛伐克施加壓力。然而,捷克斯洛伐克卻沒有放棄改革的想法,于是蘇聯決定武力干涉!
于是就有了本文開頭的一幕,蘇聯突襲捷克斯洛伐克,在一天的時間內將其占領。消息傳出后,引起了世界輿論的轟動,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社會主義國家都強烈譴責。而勃列日涅夫還在為蘇聯的行為辯解,提出了所謂的“有限主權論”。在蘇聯的武力干涉下,捷克斯洛伐克的這場改革以失敗告終,得到蘇聯支持的保守力量重返政治舞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