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縣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其高質量發展對于區域經濟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遼寧省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實現區域經濟振興的關鍵支撐,也是推動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重要環節。本報告基于最新資料,結合政策導向、實證數據與前瞻建議,對遼寧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現狀進行深入分析,旨在為相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二、總體發展態勢:振興突破的關鍵支撐
經濟貢獻持續提升 2023年,遼寧省41個縣(市)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8140.1億元,占全省GDP總量的26.9%,與往年相比呈現穩步增長態勢。2024年上半年,多數縣(市)GDP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成為拉動遼寧省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相關數據表明,遼寧省縣域經濟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標桿縣域引領突破 瓦房店市于2022年成為東北首個“千億縣”,2023年莊河市、海城市GDP突破600億元,形成了“頭部引領”的發展格局。在產業發展方面,遼寧省縣域培育了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372家、小巨人企業116家,有5個縣(市)入選國家創新型縣(市),產業特色化集聚效應顯著。
三、產業升級路徑:從傳統制造到多元創新
工業轉型:搶占高端制造新賽道
朝陽市朝陽縣(有色金屬新材料):朝陽市朝陽縣打造了全國最大的海綿鋯生產基地,其產量占國內產量的80%,聚集了規模以上企業12家。2023年,該產業產值達到23.24億元,同比增長26.44%。按照規劃,“十四五”末將建成百億級產業集群,并爭創國家級產業之都。
法庫縣(低空經濟):法庫縣依托東北首個通用航空產業基地,積極發展低空旅游、航空會展等產業。2024年,相關博覽會簽約項目31個,吸引游客12萬人次,低空經濟發展態勢良好。
農業現代化:技術賦能“土特產”升級 以大連莊河市草莓產業為例,光明山鎮推廣冷藏育苗技術,使草莓單價最高達到130元/斤。2023年,草莓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0億元。同時,莊河市農業科技滲透率領先,良種覆蓋率達到100%,綜合機械化率接近90%。
文旅融合:激活縣域消費潛力
本溪小市一莊:從農家院成功升級為年接待200萬人次、營收8000萬元的文旅綜合體,帶動就業超過2000人,成為縣域文旅融合發展的典范。
岫巖縣玉產業:岫巖縣約1/5的人口從事玉產業鏈相關工作,目前正著力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文旅融合為玉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四、核心驅動機制:政策與改革協同發力
園區集聚 朝陽柳城經開區、法庫通航基地等特色園區的建設,使得產業鏈集中度提升了30%以上,有效促進了產業集聚發展。
營商環境優化 遼陽縣紀委監委開展專項督查,解決企業問題10個;黑山縣為風電項目提供“稅務管家”服務。通過這些舉措,企業滿意度達到94.9%,營商環境得到顯著優化。
綠色轉型 黑山縣建設的百萬千瓦風電基地是省內最大的風電基地,該基地年減碳450萬噸,產綠電42億千瓦時,在綠色轉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五、現存挑戰與結構性短板
產業能級不均衡 僅有21%的縣(市)形成了百億級產業集群,部分縣域仍依賴資源型傳統產業,抗風險能力較弱,產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
要素制約突出 縣域高端人才密度僅為沈陽、大連的1/5,科創投入強度低于全國縣域平均水平,人才和科技要素的制約較為突出,影響了縣域經濟的創新發展能力。
體制機制瓶頸 部分縣區“放管服”改革落實滯后,項目審批周期比沿海省份平均長15天,體制機制方面的問題對縣域經濟發展形成了一定阻礙。
六、前瞻建議:構建高質量發展新范式
實施“三鏈融合”產業攻堅
強鏈:在瓦房店(軸承)、海城(菱鎂)等優勢縣布局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產業“智改數轉”,提升產業競爭力。
延鏈:支持莊河草莓、岫巖玉等特色產業開發深加工與電商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
創新縣域要素供給機制 試點“飛地園區”模式,引導沈陽、大連高校在縣域設立產業研究院,加強人才和科技要素供給。同時,設立省級縣域綠色產業發展基金,撬動社會資本投入新能源、循環經濟等領域。
深化“營商環境3.0”改革 全面推廣黑山縣“項目管家”經驗,建立“跨部門聯審代辦平臺”,壓縮審批時限30%以上,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構建“雙碳”先鋒縣梯隊 以黑山風電為模板,在遼西北地區復制“風光氫儲一體化”項目,爭取國家減碳金融工具支持,推動縣域經濟綠色低碳發展。
七、結論與展望
綜上所述,遼寧省縣域經濟在總體發展態勢、產業升級、驅動機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臨著產業能級不均衡、要素制約突出、體制機制瓶頸等挑戰。未來,應按照前瞻建議,實施“三鏈融合”產業攻堅、創新要素供給機制、深化營商環境改革和構建“雙碳”先鋒縣梯隊,構建高質量發展新范式。
未來的研究方向可以進一步聚焦于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路徑和模式,深入探討如何更好地解決現存挑戰和結構性短板。同時,可以加強對政策實施效果的評估和監測,為政策的優化和調整提供科學依據,推動遼寧省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