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多晶硅產業鏈圖譜及投資布局分析(附產業鏈全景圖)中商產業研究院 2025-07-01 08:33
中商情報網訊:受到2025年上半年中國光伏裝機暴漲的影響,多晶硅階段性需求回升。同時,下游硅片、電池片企業為滿足訂單,被動增加多晶硅采購,6月硅片排產環比仍有上調,帶動多晶硅去庫。
一、產業鏈
多晶硅產業鏈上游通過硅石、石墨電極和碳質還原劑制備主要原材料工業硅;中游按純度分類,可以分為太陽能級多晶硅、電子級多晶硅和冶金級多晶硅三類;下游廣泛應用于光伏、半導體、建筑、光通信、消費電子等行業。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多晶硅產業鏈始于上游高能耗冶煉(噸硅電耗>13,000kWh)制備工業硅原料,中游技術分級形成三大核心品系——冶金級(純度99.9%)滿足基礎工業,太陽能級(純度99.9999%+,碳雜質<0.1ppm)支撐光伏降本(TOPCon電池效率>25.8%),電子級(純度99.999999999%)服務先進半導體(3nm晶圓缺陷<0.01/cm2);未來發展聚焦低碳工藝(顆粒硅電耗降至18kWh/kg)、N型硅料提純(基磷電阻>3,000Ω·cm)、回收技術(硅切割廢料利用率>95%),同時破解超高純區熔單晶(氧含量<0.003ppma)與半導體級低缺陷控制(COP<0.05/片)等瓶頸,應對光伏產能過剩與電子級進口依賴(國產化率<30%)的雙重挑戰。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上游分析
1.石墨電極
(1)產量
近年來,鋼鐵、電解鋁、工業硅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石墨電極產量不斷增加。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中國石墨電極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顯示,2024年中國石墨電極產量達到88.1萬噸,較去年同比增0.92%。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將達到96萬噸。
數據來源:ICC、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競爭格局
目前,國內石墨電極頭部企業集中度較高,前五企業市場份額合計占比為超過70%。其中,方大炭素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25%。
數據來源:ICC、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石油焦
(1)產量
石油焦是石油煉化副產品,本身并不存在產能概念,石油焦產出基本依賴石油煉化產量。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石油焦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石油焦累計產量為3286.3萬噸,與2023年相比減少了56.3萬噸,產量累計同比下降1.7%。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產量將達3420萬噸。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企業布局情況
當前石油焦行業呈現“國企主導、多元互補”的競爭格局,頭部企業依托規模化產能和產業鏈整合優勢主導市場,而地方企業則通過細分領域技術配套或差異化產品策略尋求突破;行業整體正加速向低硫化、高值化方向轉型,同時面臨環保政策與新能源替代的雙重挑戰。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工業硅
(1)產量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金屬硅產業發展戰略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預測報告》顯示,2023年國內工業硅產量達到375.5萬噸,同比增長14.7%。2024年工業硅產量約為470萬噸。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工業硅產量將繼續保持增長,達510.5萬噸。
數據來源:CPIA、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重點企業分析
工業硅企業核心布局聚焦于產業鏈垂直整合(資源與能源優勢)、技術高端化(高純度與綠色工藝)、全球化市場滲透(細分領域定制化產品)及政策資本協同四大方向。未來競爭將圍繞技術壁壘(如半導體級硅)、低碳生產(綠電+碳交易)及新興市場渠道(印度、非洲)展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中游分析
1.產量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國,多晶硅產能和產量均占據全球主導地位。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多晶硅專題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評估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多晶硅產量約為182萬噸,同比增長23.6%。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由于多晶硅市場產能調整的影響,2025年產量將達190萬噸。
數據來源:工信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產能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多晶硅專題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評估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底,多晶硅產能已達到286.83萬噸,產能利用率64.25%。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多晶硅產能將達324萬噸。
數據來源:硅業分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競爭格局
目前,多晶硅行業集中度高,2024年前五企業市場份額占比接近70%。其中,通威股份排名第一,產能占比達25%。其次分別為協鑫集團、大全能源、新特能源、合盛硅業,產能分別占比15%、11%、10%、6%。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核心競爭力排行
當前中國多晶硅行業呈現規?;瘮U張與技術路線分化并重的特征,頭部企業通過全產業鏈整合(從硅料到光伏電站)、低碳工藝突破(如顆粒硅、閉環生產)、國產化替代(核心設備與材料)及區域成本優勢(低電價區域布局)構建競爭壁壘。政策推動下,產能過剩風險與技術迭代壓力并存,未來競爭將聚焦于高純度產品研發(如半導體級)、全球化市場滲透(東南亞、歐洲)及ESG體系優化(能耗與排放管理),同時需應對國際貿易壁壘與價格波動的挑戰。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重點企業分析
目前,中國多晶硅相關A股上市企業主要分布在江蘇省,共10家。浙江省共8家,排名第二。廣東省和江西省均為4家,并列第二。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6.企業熱力分布圖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下游分析
1.光伏
從國內來看,我國以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成效顯著,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發電量占比穩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基本進入平價無補貼發展的新階段,行業未來發展空間廣闊。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光伏電池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未來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88666萬千瓦,同比增長45.2%。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有望達96050萬千瓦。
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半導體
SEMI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額為1090億美元,其中前三季度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增長尤為強勁,銷售額同比增長18.7%,環比增長13.4%。隨著AI浪潮的興起,以及下游消費電子、物聯網、工業互聯、汽車電子等領域同步快速發展,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額將達1231億美元。
數據來源:SEMI、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光通信
在光纖通信中,多晶硅主要用于制造光學器件和光纖通信設備。中國光電子器件行業在產量規模、區域集群、應用拓展及技術突破等方面均展現強勁增長潛力。未來隨著高端化突破與全球化布局,中國有望在全球光電子器件市場中占據更核心地位。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光電子器件行業發展情況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光電子元器件產量達18479.7億只,較上年增長28.51%。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光電子器件產量將超過20000億只。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多晶硅行業深度挖掘及投資決策分析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行業研究報告、行業白皮書、行業地位證明、可行性研究報告、產業規劃、產業鏈招商圖譜、產業招商指引、產業鏈招商考察&推介會、“十五五”規劃等咨詢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