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U19世界杯中國男籃又輸了,24分不敵德國,網上一片哀聲嘆氣。其實這場球咋輸的、誰拿了多少分,真不是我今天最想聊的。大家都在揪著馮傲2分、彰華非5分、三個人得分上雙這些細節,可你要問我,光摳這些數據,真不如抬頭看看:我們到底是怎么慢慢掉隊的?這背后,是一代代體系和心氣的問題。
先回頭說下背景。小組賽打到現在,中國隊已經兩連敗了,先是加拿大,緊接著德國。比分都挺難看,尤其德國這場,24分的分差擺那兒,誰都明白不是運氣不好就能解釋的。場上能看出來,朱正、陳家政還算有點亮點,剩下的小伙子們,真沒幾個能站出來頂事的。馮傲、彰華非這兩個“混血兒,之前呼聲高,真打起來也不過爾爾。
但你要說,這就是馮傲個人的問題,或者誰天賦不夠,我覺得還真不是。馮傲這個名字,大家可能記得——19歲,曾經在初中聯賽砍過51分。那會兒他有點飄,話說得挺滿,什么“八村塁算個屁,你們等我幾年行不行?這話擱網上肯定得挨噴。但你要真去追著他嘲諷,意義其實有限。畢竟,一個小孩兒,打出點名氣,心氣高點,我不覺得有啥不可原諒的。問題是,這種心氣和咱們整個籃球環境,怎么就變成了現在這樣——“自信變成了“目中無人,實力沒跟上,氣勢倒先溢出來了。
你看德國隊、加拿大隊,人家不是靠幾個所謂的“天才湊數,整體打法就是扎實。身高、力量、技術、速度、對抗——哪一樣不是系統培養出來的?咱們這邊,老一套還是靠“有天賦的那幾個能不能爆發,一旦爆不出來,全隊就掉鏈子,再沒人能補上。
說到底,這事也不全賴誰。這些年青訓其實也在努力,球員訓練量、外教引進、海外拉練都搞了不少,但為什么體系總拉不起來?我始終覺得,咱們的青少年籃球太依賴個體爆發,忽略了“怎么打成一個整體。打到世界大賽,對手早就把“個人能力當成最低配,咱們還在等著某個孩子“天降奇兵。真到場上,德國那種輪轉、協防、擋拆,哪一樣不是一點點磨出來的?咱們的小孩,球技都還沒磨利,心氣倒是飆得挺高。
有時候想想,這種落后其實不是一兩場比賽的事。去年新加坡那場清華附中打韓國,48比97,差了49分。那批孩子在國內也算頂尖了,真碰上節奏快、風格硬的韓國隊,照樣被摁著打。你說是天賦問題?也不是。咱們球員不是沒身高、沒力量,關鍵是思路、習慣、節奏,從小就沒跟體系對上。
所以,我倒覺得,馮傲也好,彰華非也罷,別光盯著他們一場得了幾分。你看八村塁,人家19歲時在貢薩加大學,NCAA決賽,次年NBA首輪第九順位。那不是靠一場爆發,也不是靠嘴硬,是整個日本籃球十幾年一點點鋪出來的路。咱們的球員、教練、家長,甚至媒體,老是在“誰能當核心、誰能成為超級明星上打轉,體系建設、科學訓練、心態培養,反倒沒人細琢磨。
這次U19世界杯打得難看,說到底,不只是單個球員不行。中國籃球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缺“靠譜的體系和“務實的心氣。誰都想做八村塁,可我們培養八村塁的路子還差得遠。不是沒天賦,是真不會用、不會養、不會帶。
最后還是那句話,別把責任都推給幾個小孩。馮傲們的“狂也好,“菜也罷,背后有的是整個環境的影子。輸球不可怕,怕的是大家都沒明白:靠臨時抱佛腳、靠個別天賦,撐不起未來。中國籃球想再往上走,得先把這點常識撿回來。說句實在話,這種球,在亞洲都越來越難打出來了,別說世界舞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