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U19男籃世界杯連輸加拿大、德國,分差一個比一個大。網上罵聲不少,尤其是針對那個曾經說“八村塁算個屁的混血兒馮傲,說他這場就拿了2分,真是“打臉打到自己。但說實話,我覺得光拿個別球員開刀,還是太省事兒了。中國籃球這攤事,沒那么簡單,也沒那么快能看見希望。
這波輸球,早就能預料,真不是“偶然掉鏈子
先說結論,這場球中國隊沒什么懸念地大敗德國,24分,過程其實比比分還難看。全隊三個人得分上雙,其他人基本隱身。馮傲打了14分鐘,4投1中,這成績確實說不過去。可你要問我,中國男籃為什么又輸了?我反而覺得,這不是哪一場、哪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我們這批孩子從小到大的“環境賬——你讓他們突然打出世界級的強度、節奏,憑啥呢?
說句老實話,現在的中國籃球,別說跟歐美比,跟亞洲的韓國、日本也夠嗆。新加坡的NBA明日之星邀請賽,清華附中48比97輸給韓國隊,49分的差距,你擱誰臉上都擱不住。
球員天賦不差,體系才是最大短板
馮傲這事兒,網上議論挺多。我知道,大家對“嘴硬又菜的球員天然反感,尤其是他當年那句“八村塁算個屁,現在看確實有點尷尬。但你仔細想想,這小孩其實沒少被媒體捧過。2021年他吉林初中聯賽一場砍了51分,那會兒輿論就開始給他套各種“未來之星“中國八村塁的帽子。問題是,我們太愛盯著“個人天賦講故事,卻不看他成長的土壤到底怎么樣。
你看八村塁,19歲就隨貢薩加大學進NCAA決賽,第二年NBA樂透,靠的是什么?是他從小到大在日本、美國兩邊接受的系統化訓練,有那種頂級強度和競爭氛圍。馮傲、朱正、彰華非這些中國混血球員,天賦也不算太差,可一到國際賽場,立刻就被“體系差距打回原形。說到底,問題不是誰菜誰狂,而是我們青訓和職業環境,真沒給他們多少成長空間。
場面難看,不全賴球員——心態、訓練、文化都在掉鏈子
有些球迷說,這屆國青太浮躁,自己啥水平心里沒點數,平時都在刷分、刷數據,關鍵場面站不出來。我不否認,這幾年球員心態確實有點“虛火,但你得看背后環境——青訓教練水平跟不上,打比賽沒強度,訓練內容單一,技術粗糙、意識薄弱。你讓這些孩子到了世界杯,能頂住加拿大、德國那種壓迫防守嗎?能打出一套像樣的擋拆、空切、聯動嗎?說實話,這種球想在亞洲打出來,真的太難。
而且,球隊層面的問題也不少。比如說,戰術變化少,隊員輪換死板,臨場應變慢,一被對手沖一波就亂套。馮傲這批混血球員,本來被寄予厚望,但體系不給力,個人再能打也撐不住。你再看朱正,表現算穩定的,畢竟也是混血,但整體帶動不了隊伍。
輸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真正值得反思的是“我們怎么走下去
所以,我始終覺得,別把鍋全甩給馮傲,或者說某個“天賦球員沒兌現。中國籃球這幾年全面落后,既有青訓體系的老毛病,也有文化心態的問題。我們總覺得能靠“天才解決問題,結果發現,沒體系、沒積累,天才也就一場球的光環。
更別說球員心態——太容易被外界評價帶著跑,一會兒被捧成“希望,一會兒又被罵成“丟人,其實大部分孩子都只是普通球員,沒必要用“救世主“廢柴兩個極端去貼標簽。
說到底,籃球不是靠一兩個人能翻盤的事
中國籃球要想走出來,還是得回到老實事兒——青訓得下苦功,教練要真正懂球,比賽環境要有強度。別光看誰爆發,誰刷分,體系才是根本。就像八村塁的成功,是他背后那套日本青訓+美式訓練的合力,真不是靠個人天賦就能走到NBA。
最后說一句,這屆U19男籃輸得難看,但也不是世界末日。別把希望全押在某個“天才小孩身上,別動不動就罵“丟人。體系的賬,遲早要還。等我們真的有了靠譜的青訓和聯賽,孩子們自然能打出來。現在嘛,還是多點耐心,多點反思,別再拿個別人當出氣筒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