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469
25歲的夏夏(化名)決定不婚不育。
作為自閉癥人士的妹妹,她的出生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我是父母在絕望中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從記事起,夏夏的世界就圍繞著哥哥運轉。家人所有的精力、金錢和關愛,幾乎都傾注在他身上。她習慣了在角落里安靜長大,看著家人為哥哥四處奔波。
當同齡人開始談婚論嫁,25歲的夏夏做出了這個決定。她比任何人都清楚,照顧一個特殊需要者一生,究竟意味著什么。
最讓她恐懼的,是那個潛在的遺傳風險。
“即使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她說,“我也不愿讓我的孩子,再承受一次這樣的風險。”
口述| 夏夏
整理| 林一
編輯| Jarvis
圖| 受訪者提供
“我不敢賭那萬分之一”
今年,是夏夏成為滬漂的第二年。
25歲的她,工作能力出眾,與同事相處融洽,但每當聚會時被問起感情狀況,她總是笑著轉移話題。
夏夏曾經談過三段戀愛,都無疾而終。事后復盤,她才看見自己根深蒂固的情感模式。
小時候,家里的大部分開支都流向了自閉癥哥哥的康復,她習慣了壓抑自己的物質需求,即使對櫥窗里的新裙子再心動,也從不開口索取。
這種“不配得感”悄悄滲入了她的戀愛觀——對方的一杯奶茶、一份外賣,就能讓她感動得不知所措,以至于會忽略對方在其他方面的吝嗇。
“我好像總覺得自己不值錢,”夏夏說,“后來我才明白,不是所有男人都摳門,而是我太容易被一點小恩小惠打動,反而吸引來了不愿真心付出的人?!?/p>
工作后,夏夏終于可以從容地為自己購置心儀的物品,不再需要依賴別人來獲得安全感。但經濟獨立并沒有消除她內心更深層的恐懼:婚姻和生育。
她很清醒。一方面,她聽說自閉癥存在遺傳的可能,哪怕幾率再小,她也不敢去賭;另一方面,在現實的婚戀市場里,這樣的家庭背景,加上不打算生育的決定,無疑會讓她處境艱難。
問題的核心始終是生育?;橐霰旧砭统錆M變數,若再加上潛在的遺傳風險,她干脆從一開始就放棄這個選擇。
“即使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我也不愿讓我的孩子承受這樣的風險?!?/strong>
不一樣的童年
“大寶是自閉癥,父母該不該要二胎?”
社交平臺上,這類討論總能激起千層浪。對夏夏來說,這從來不是一個抽象的話題。這個問題,就是她的人生。
在哥哥確診自閉癥后,奶奶的一句“老了總要有個依靠”,成為了父母決定再生育的關鍵。
這個決定背后,是母親兩度流產的痛苦經歷——前兩次懷孕都因服用感冒藥而主動終止,她生怕有一點點差池再重蹈覆轍。直到第三次,被寄予厚望的夏夏降生。
作為家中的“希望”,爺爺希望她成為家里第一個大學生,媽媽期待她能照顧哥哥,爸爸則要求她必須懂事聽話。
夏夏帶哥哥逛超市
在這個特殊的家庭里,大夏夏13歲的哥哥始終是全家關注的焦點。
父母帶他四處求醫,從北京的專家門診到老家的精神病院,從中醫、宗教到各種偏方,甚至為此誤入過傳銷組織?!澳切┤酥灰f一句‘能治好你兒子’,就能輕易騙走我媽的錢。”
為了給哥哥治病和存錢,全家人一直過著緊巴巴的日子。夏夏也曾開口要過一條漂亮的裙子,當她終于如愿以償時,卻發現“只有我一個人開心,他們都苦哈哈的”。
那種強烈的對比,讓年幼的她瞬間長大,從此學會了沉默。
在夏夏的記憶中,與哥哥的爭執總是以同樣的方式結束。
每當他們為了一塊點心或一個玩具發生沖突時,媽媽總會第一時間站在哥哥那邊,接著對夏夏說,“他不是個正常人,你讓著他一點!”
哥哥的“不正?!痹谕獬鰰r尤為明顯。有一次在公交車上,哥哥突然大聲追問,“門關好了嗎?門關好了嗎?”在一遍又一遍追問中,他的情緒也逐漸失控,周圍的乘客投來異樣的眼光,讓夏夏恨不得立刻消失。
這種經歷讓她很長一段時間都抗拒與哥哥單獨外出。
遲來的“覺醒”
18歲那年,夏夏第一次真正走出了那個特殊的家庭。
大學宿舍里,天南地北的室友們分享著各自的家庭趣事——周末全家出游的歡樂,媽媽做的拿手菜,和弟弟打鬧的日常。這些再普通不過的對話,卻讓夏夏如坐針氈。
“為什么只有我家最特殊?為什么只有我最不被關照?”
這個遲來的“覺醒”,讓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痛苦。大學四年,夏夏幾乎不回家。每個寒暑假,她都在外面打工。
她以為逃避可以解決問題,但每次和母親通電話,只要話題觸及哥哥,最終都會演變成一場“戰爭”。
夏夏小紅書截圖
好容易決定回家一次,結果卻爆發了兄妹間最激烈的一次爭吵。
那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晚飯時間。餐桌上,哥哥又一次搶走了夏夏剛夾起的排骨——這已經是今晚第三次了,夏夏的筷子懸在半空,看著哥哥把排骨塞進嘴里。
這個重復了無數次的場景,擊穿了夏夏的忍耐極限。在憤怒的驅使下,她抓起面前的菜碟砸向墻壁。
母親起身責備:“你是正常人,怎么總跟他計較?”
夏夏回擊:“為什么正常人就要受委屈?這樣我也想不正常!”
她轉身沖進房間,重重摔上門。不久后哥哥進來了,臉上寫滿困惑。他完全不明白發生了什么,只是想安慰哭泣的妹妹。看著這張天真的臉,夏夏的怒火更旺了——明明痛苦的源頭就是他,他竟然還像個沒事人一樣?
“啪!”一記響亮的耳光落在哥哥臉上。
哥哥愣了一下,轉過頭依然關切地追問妹妹怎么了。
那一刻,前所未有的愧疚感淹沒了夏夏,她知道哥哥并沒有做錯什么。
這場激烈的爭吵成了一個轉折點,夏夏開始重新審視家人的處境:母親經歷了兩次流產才生下她,父親從未逃避責任,奶奶也只是想給兒孫留個依靠……
沒有人是錯的,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愛著這個家。
“我能照顧好哥哥”
雖然心態上發生了轉變,但要真的從心底接受自閉癥哥哥,夏夏仍花了很長一段時間。
她偶然看到網友推薦寫感恩日記,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強迫自己每天記錄。起初只是機械地練習,但日復一日,那些曾經讓她避之不及的回憶,在筆下漸漸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她開始感謝哥哥的存在,才讓她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
她認真記錄下哥哥安安靜靜畫了一下午畫,沒讓家人操心的某個瞬間;
她甚至開始覺得,正是因為父母的精力都在哥哥身上,對她的要求才格外寬容,反而讓她獲得了某種意義上的自由成長;
這些點滴記憶的集合,最終也讓夏夏接受了自己作為“自閉癥手足”的身份,也慢慢接受了她從出生那一刻被賦予的責任,哪怕代價可能是要放棄很多的自我。
經濟獨立后的夏夏,對家人的期待反而變少了。現在每周雷打不動的家庭通話里,哥哥總會用笨拙的語調重復著那幾句問候:
“你最近咋樣???”
“挺好的?!?/p>
然后他就會迫不及待地開始念叨:“我想要這個……我想吃那個……”每每話未說完就被父母匆忙打斷。
夏夏會定期下單哥哥想要的稀奇古怪的小東西:可愛的玩偶、精致的發夾、口味奇特的飲料……
那些在父母眼中“沒必要”的開銷,恰恰成了連接兄妹感情的紐帶。當快遞送達時,電話那頭傳來哥哥的歡呼聲,總能讓夏夏會心一笑。
夏夏小紅書截圖
上次回家,媽媽讓哥哥獨自去取快遞。夏夏站在窗前,目光不自覺地追隨著哥哥的背影。她腦海中閃過各種可能的狀況:快遞站里異樣的眼光、哥哥表達不清的窘迫、旁人嘲笑的竊竊私語……
十分鐘后,鑰匙轉動的聲音打破了她的顧慮。哥哥手里穩穩地抱著包裹,臉上還帶著完成任務的滿足。
這個簡單的場景讓夏夏突然意識到,哥哥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進步。從需要全程陪伴出門,到現在能獨立取快遞。哥哥的成長軌跡或許緩慢,但從未停止。
當被問及父母年邁后的打算時,夏夏的語氣里透著篤定:
“我想,我能照顧好哥哥?!?/p>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文章版權歸「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經許可,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發布。本號長期征集線索/稿件,一經采用,稿費從優。提供線索/投稿請聯系:contents@dmhxm.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