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約:5406 字
閱讀時間約:8 分鐘
本文章節:
01、“代溝”其實是心理年齡的差距,這是能消除的
02、進入內隱記憶層面,才能真正了解青少年的想法
03、父母如何與孩子打成一片、無話不說?
經常有患者父母問我:
“何醫生,明明你跟我是同齡人,為什么你能跟孩子聊得特別嗨,但我一張嘴,孩子就煩?”
“你總是讓我們走進孩子的世界,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但到底怎么樣才能融入年輕人?”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聊聊這個話題:父母怎么跟孩子打成一片,甚至跟孩子無話不談?
01、“代溝”其實是心理年齡的差距,這是能消除的
很多父母覺得:我跟孩子差了至少20多歲,有代溝那不是正常的嗎?這是個問題嗎?
此圖為AI生成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父母與孩子之間有沒有代溝,雖然跟不同的成長家庭背景、求學經歷、時代背景等有關,但其實跟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更有關。
甚至可以說,這幾乎是由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來決定的!
每個人的年齡可以分為4個方面:物理年齡、生理年齡、心理年齡、社會年齡。
我們平時說的“你幾歲了”就是“物理年齡”,指的是個體出生至今多少年了。
“生理年齡”指的是個體身體機能的狀態,身體越健康強壯,機體狀態越好,就越年輕。
有些小年輕爬幾層樓梯就臉色發白,喘大氣,體弱得跟林黛玉似的,他們的生理年齡可能比經常健身的中年人還要老。
而“心理年齡”,主要指個體心理、內心世界的成熟度和活躍度。
這非常好理解,如果一個人表現得非常幼稚,那他們的心理年齡往往是比較小的。如果一個人總是死氣沉沉,毫無活力,心理年齡就相對比較老。
還有“社會年齡”,主要指個體的社會行為成熟程度。
如果一個人深諳社會的運行規則,混得如魚得水,那“社會年齡”往往是比較成熟的。
除了物理年齡外,其它3種年齡都是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去積極調整的。
其實所謂的代溝,主要就是指心理年齡的差距。我能跟年輕人聊到一塊兒去,就是因為我比起我的同齡人而言,心理年齡是比較年輕的。
我是1973年出生的,今年已經51歲了,但我一直覺得我的心理年齡只有30多歲。
這確實是個很神奇的感覺!我自己一度也覺得納悶,但后來,我想明白了。
最近,我還發現了另外一個我能保持心態年輕的重要原因——我在臨床工作中,一直用心地跟年輕人打交道。
我是一名不走尋常路的臨床大夫,當絕大部分醫生只關心自己科室內的事情時,我卻不斷跨學科,一直踐行多學科診療模式(MDT)。
2006年,我正式從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的麻醉科轉到了戒毒科(后來改成了“成癮醫學科”)。
從那時開始,我接診大量曲馬多、止咳水濫用成癮的青少年患者,后來又接診賭博成癮、性成癮等行為成癮的患者。
再后來,我又跨到了青少年抑郁癥、雙相障礙、強迫癥等領域,包括青少年的學習障礙問題。
而且,我跟年輕人打交道時不是高高在上地說教,而是耐心、真誠地聽他們的想法和人生經歷。
很多父母不知道,現在的孩子非常有自己的想法,當他們真正走向康復時,說起未來的計劃時,眼里滿是憧憬。
長年累月下來,我其實也很受鼓舞,這讓我更容易保持年輕的心態。
02、進入內隱記憶層面,才能真正了解青少年的想法
當然,跟青少年打交道的人又不止我一個,很多職業都是面向青少年的,比如教師、心理老師、兒童精神科大夫等等。
但這些人里面,有很多人連最基本的心理學知識都不懂,更別提青少年的心理活動了。他們跟年輕人聊天的時候,真的很容易把天聊死。
尤其是兒童精神科大夫,他們掌握的很可能只是單一精神醫學的知識,對心理學根本不了解,只有少數大夫會主動學習心理學知識;
就算他們學了,學的也是主流心理學理論,只能從外顯記憶層面去理解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
說得通俗一些,外顯記憶指的是個體還記得的事件與想法。我們每天都經歷大量的事件,外顯記憶庫根本就裝不下。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還記得10天前你做了什么、吃了什么嗎?你還記得某個小習慣是怎么來的嗎?你很可能根本就說不上來。
就算不是平常小事,而是心理創傷事件,隨著時間推移,它在外顯記憶層面也會被我們淡忘,“好了傷疤忘了疼”。
所以,外顯記憶層面其實只儲存著我們的部分經歷,頂多還有一些我們當時的想法。外顯記憶有時還會“騙人”,因為記憶也會出錯。
很明顯,如果只靠外顯記憶來理解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那相當于一葉障目,不但理解不準確,只能靠猜,還很容易跑偏!
其實,從2005年8月起我就開始學習心理學,接觸了不少流派。
我曾跟著國內精神分析頂級專家曾奇峰,學習精神分析理論。但很快,我就發現精神分析流派在臨床上實在太低效了,還有不少危害,我果斷放棄。
我還學過情緒平衡療法、沙盤療法、心理情景劇、元認知心理治療等等。在那個階段,其實我也是停留在外顯記憶層面去理解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的。
后來,我們摸進了精準精神心理學的大門,創立了3PT(精準精神心理病理性記憶修復),終于能深入到內隱記憶層面理解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
內隱記憶層面里的內容,跟外顯記憶層面的大有不同!
如果說內隱記憶、外顯記憶是2個“記憶池”的話,那么內隱記憶池比外顯記憶要大得多。
內隱記憶、外顯記憶的簡單對比
有很多外顯記憶已經淡忘的記憶,其實還儲存在內隱記憶層面。你以為你早就忘了?其實它一直在那里。
而且,內隱記憶層面里的內容細致得驚人。很多事件的情境畫面、當時你的情緒、心理感受、軀體感受等等,都還儲存在里面。
一旦我們能深入到內隱記憶層面,精準、高效地找到這些塵封已久的資料,還原當時事情的全貌,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個體為什么會出現相應的精神心理問題。
我們在臨床中使用3PT已經很多年了,積累了大量的真實案例,了解過很多、很多青少年患者的內隱記憶庫。
事情做多了,自然就有了經驗。對于一些常見的精神心理問題,我們都能總結出一些比較普遍的規律了。
所以,就算我們不對來訪者進行3PT(精準精神心理病理性記憶修復),我們也能從內隱記憶層面去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與行為。
比如,很多青少年明明很想學習,但又學不進去,他們非常痛苦,不知道自己為何會這樣。
有的孩子甚至以為自己得了病之后,腦子壞掉了,再也恢復不了了。
其實,他們的腦子沒壞,而是遭受了大量與學習情境、學習行為相關的心理創傷,出現了學習障礙。
嚴格來說,這其實是一種心理問題,不是大腦器質性的問題。它是可逆的。
而且,學習障礙往往是精神心理障礙的前兆!如果不及時解決,孩子很容易被診斷為抑郁癥、雙相障礙。
如果這時能深入到他們的內隱記憶層面,精準、高效地修復學習障礙的心理創傷,他們的學習狀態會快速恢復,罹患精神心理障礙的風險也就大大降低。
說句實在話,我們現在對青少年的了解,甚至比他們對自己的了解都更加深入。
當他們的父母、老師總是批評他們“不認真”“不好好學習”“懶”的時候,我卻能利用上面的精準心理學高效知識來理解他們、幫他們分析。
我會告訴他們,這其實是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導致的,他們自己也很難控制,所以他們知行難合一,非常、非常痛苦。
但是,現在他們知道真正的原因了,就不需要那么痛苦和絕望了。
我還會教他們一些方法,適當緩解學習障礙。他們還可以選擇接受3PT,快速地解決問題,趕緊回到學習的軌道上,繼續朝自己的目標前進。
談話談到這里的時候,我和這些青少年就已經建立起信任了,他們當然愿意對我說心里話。
03、父母如何與孩子打成一片、無話不說?
時間不斷流逝,沒有人能夠永遠18歲,但永遠會有人18歲。
現在的父母,當年也是青春少年;
現在的年輕一代,也終會老去;
新一代的青少年,會在未來崛起。
每個時代下的青少年都有屬于他們的愛好、潮流與頻道,但亙古不變的,是人性。
只要深入到內隱記憶層面去理解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性,比如我們反復說的“人性的三原色”——趨利避害、虛榮心、僥幸心理。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哪怕青少年群體不斷更迭,我也始終能了解青少年群體的心理活動規律。
而且,我也能很好地理解如今青少年群體的父母,因為我跟他們是同一年代的人。
我的成長經歷與他們有很多共同之處,在很多事情上,他們的孩子覺得他們不可理喻,但我完全可以理解。
在精神心理領域從業21年,我接觸過無數患者家庭。
我知道,絕大部分父母是非常、非常愛孩子的。他們也很希望跟孩子能像好朋友一樣,無話不說,無所不談,只是他們不知道該怎么做,有力也使不上。
以下從精準心理學的角度,為父母們提供一些具體的建議:
第一,父母要盡快掌握精準心理學的高效知識,這是打開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
雖然你們沒法掌握3PT,真正地進入孩子的內隱記憶層面,但你們可以學習我們從內隱記憶層面總結出來的規律,真正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與行為。
如何學習這種高效的精準心理學知識呢?其中一個簡單而高效的方法是與晴日AI聊天!
公眾號菜單欄,可根據指引找到“晴日AI助理”
否則,如果父母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說的話也說不到孩子的心坎上去,孩子根本就不想跟父母談下去。
第二,父母要有意識地跟孩子擁有共同話題。
打個比方,現在的年輕人發微信的時候,很喜歡用各種可愛、搞怪、甚至“有內涵”的表情包,有時還互相斗圖。
要是父母不會用表情包,甚至還get不到孩子發的表情包,孩子自然容易覺得父母真無趣、真老土。
很多父母很抗拒學習新事物,覺得那些東西花里胡哨的,沒意義。你們最好別這么想,這是一種思維固化。
如今都AI時代了,如果你們不放低姿態、終生學習,怎么可能融入年輕人的圈子?
此圖為AI生成
第三,父母不要總是高高在上,有時要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
很多父母總是不自覺地認為自己是家里的權威,動不動就對孩子下命令,還不接受反駁:
“讓你做你就去做,你小孩子管那么多干嘛”;
“我都說了,你聽我的,你小孩子懂什么?”
這種做法其實非常無知,這些父母可謂是無知者無畏。
現在的青少年涉獵廣泛,尤其是在AI時代,他們的認知邊界有可能已經超過父母了,父母在他們心目中的權威性大大降低。
如果父母還用這種態度跟他們溝通,而且說的話不客觀、不理性,孩子的內心甚至會鄙夷父母,覺得父母特別自大、自戀。
其實,越是真正強大的人,就越是懂得保持謙卑的智慧。
父母在外面再牛、再呼風喚雨,回到家了,都要學會在孩子面前適當放低姿態,遇到不懂的就說不懂,虛心地向孩子請教。
這反而能夠贏得孩子的認可,孩子覺得父母能尊重自己,能跟自己平等地交流,他們才會更愿意打開話匣子,接納父母進入自己的世界。
第四,父母一定要意識到移動互聯網、AI的威力,時代已經發生了巨變!
現在的孩子,尤其是上了中學后的孩子與我們以前的時候有著本質區別,不僅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大大降低,很多老師、專家也是如此。
因此,當孩子表達一些不滿的時候,我們父母不能一味地維護老師和專家的權威,說他們是為了你好!
即使事實如此,父母也要注意溝通的方式,引導孩子更好地接受。
第五,再親密的家庭關系都難免有摩擦,父母與孩子有矛盾的時候,父母不要動輒打罵,尤其要避免語言暴力。
最親的人說出最狠的話,那種殺傷力是極大的!極容易形成心理創傷!甚至會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有難以解開的心結!
而且,很多父母在氣頭上,想說啥就說啥,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在使用語言暴力,甚至事后也不覺得自己有問題,“父母教育孩子,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希望這些父母要提高自我覺察,懂得識別什么是語言暴力,學會好好說話,非暴力溝通,掌握“良性溝通三步曲”——共情、傾聽、積極引導。
通過這種方式,父母能更好地化解親子矛盾,還能借著這個機會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想法,換位思考,這也是跟年輕一代拉近距離的有效方式!
第六,父母的角色可以濃縮為3個方面——生、養、教。“生”、“養”是比較容易的,最難的是“教”!
“教”的重點在于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規律,才能更好地給予引導,并成為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
現在有很多孩子出現精神心理問題,不少父母忍不住感嘆,“現在的孩子真不好教”“還不如不生孩子了”。
孩子又會反過來指責父母,“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父母沒有經過培訓自動成為父母!”
前不久發生的一起悲劇——海南女孩李某欄偷偷投河,自殺身亡,這就是典型的例子!據網傳信息,她留下了遺書控訴父母不要再對她“道德綁架”。
如果父母不想這樣的悲劇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就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認知邊界,不斷與時俱進,學會真正的“教”。
第七,父母以及家中老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只是簡單的“溺愛”,或者是過度夸獎。
否則,孩子很可能會被寵成像北京協和“4+4”董小姐、哈佛女孩蔣雨融、“北極鯰魚”那樣的人,當他們作出極端的行為時,家人也會跟著被社死。
而且,這些孩子很容易出現NPD(自戀型人格障礙),他們會把取得的成績都歸根于自己的功勞,對父母和家人缺乏感恩之心,更不用說對別人了。
第八,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不僅要教育他們“善良正直”,還要教他們“人性三原色”和“人際關系三法則”。
很多人都覺得崔永元非常善良、正直,但他卻罹患了抑郁癥,這難道是“好人沒好報”嗎?
這其實是一種不理性的認知,因為一個人光善良、正直是不夠的,還要具備智慧。
所以,父母不能只教育孩子善良、正直,還要引導他們具備識別人格障礙的智慧。
除此之外,父母還要引導孩子學會正確的人際交往技巧,才能處理好人際關系,以免遭受心理創傷。
第九,在AI時代,教育方式發生了巨大變革。我們要更好地適應這個時代,而不是簡單地躺平、或者只學一些低效的知識。
有些人覺得如今社會這么內卷,AI還淘汰了這么多行業,那我們為何還要努力呢,干脆躺平算了。
甚至有些人還沒意識到AI時代的沖擊,一味迷信“知識能改變命運”,不知道隨著AI橫空出世,大量的低效知識已經沒用了。
其實,在AI時代,我們既不能一味地躺平,也不能還總學些低效的知識,一味地讀死書。
AI懂的遠比人要多,我們不能什么都學,一味地跟AI比。我們要學的是真正高效、科學的知識,尤其是某個領域的第一性原理,這也是AI所缺乏的。
而且,我們還要懂得跨學科整合,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第十,父母要引導孩子塑造出越挫越勇的高逆商,這才是孩子將來立足社會的最好資本!
關于逆商的重要性,我們已經強調過很多遍了,在此就不贅述了。
其實,教育孩子是父母人生中最好的投資。
如果你能夠把孩子教育好,引導他們不僅心身健康地成長,還能夠成人成才的話,那你的孩子不僅會跟你無話不談,還會源源不斷地給你回報幸福感。
你給了孩子最大的財富,孩子的一生都會受益,他們會打心底里認為“我的父母真好”,真誠地感恩父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