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國家航天局發布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探測器在軌拍攝的地月影像圖,再次讓很多人看到了地月最為真實的照片,同時也呈現了太空背景畫面的真實一面,如今中國天問二號已經在軌運行超33天,與地球距離超1200萬千米。
當然,這一次拍攝的地月組合照片,是暴露59萬公里外真實太空景象,而菲1200萬千米外,這個大家要分開,先提醒一下,這也是我國天問二號拍攝的第二組照片。
在今年6月6日上午,天問二號探測器在軌運行超8天,與地球距離超300萬千米的時候,也給大家公布了一張照片,當時不少人也在熱議,這一張照片呈現出了真實的宇宙背景畫面,而過后也有人說,我們當年被美國騙了一樣,而在這一次照片公布之后,不少人都沉默了,這是怎么回事?到底發生了什么?
天問二號給地球月球拍了照——59萬公里外旅行照片
在2025年5月29日1時31分,中國天問二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可以說它一直受到世界的關注。
因為這是我國重要的探測器,但恰好,我國在這一次任務之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保密,至今都沒有發布關于天問二號整體探測器的實際圖像,就算是在6月6日的時候,我國傳出了關于天問二號最為接近的照片,但都是給出了一張側面的太陽翼圖像,所以,到底天問二號長什么樣子,沒有人知道。
而這一次天問二號在1200萬千米外,我國發布了新一輪的地月照片,讓我們再次見證了在太空之中,看我們地球,看我們月球的面貌狀態,真的是太不一樣了,當然,這照片質量真的是太好了。
不過,這里還是再次提醒說明一下,那就是天問二號已經在1200萬千米外,但是拍攝的照片并不是在這個區間進行拍攝,此次發布的影像圖包括器地距離約59萬千米時獲取的地球影像圖和器月距離約59萬千米時拍攝的月球影像圖。
也就是說,這是在距離地球約59萬千米拍攝的地月照片,只不過,這會我國天問二號是走在了1200萬千米外,才發布的這一組圖片,所以,大家不要理解錯誤了。
這兩個距離如果真的進行拍攝地月照片,肯定是不一樣的效果,如果在1200萬千米外拍攝到現階段的這種照片,那的確是航天領域的頂級技術了,所以,我國在發布照片的時候,也強調了拍攝時器地距離約59萬千米。
當然,無論是在什么地方拍攝的,都說明了我國航天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個新高,并且天問二號還在太空之中繼續往目標靠近,這就足以說明了我國的技術穩定,必然可以在天問二號上實現重大突破。
不過,在這一次天問二號發布地月照片之下,不少人都沉默了,特別是拍攝的地球照片,這也讓很多人想起了曾經美國阿波羅計劃時期拍攝的地球深空照片,這下都沉默了。
被美國騙了?為何不少人沉默了?
的確,不少人對美國阿波羅計劃的都充滿了質疑,并且對美國載人登月計劃都充滿了質疑。
就算是科學界對這些方方面面都進行了說明,但依然很多人保留了看法,這里我也不多說明了,而對于這一次拍攝的照片問題,不少人也想到了關于地出(英語:Earthrise;或譯地球上升)的照片,跟我國天問二號傳回來的地月照片具有相似的點。
當然,美國的照片是來自阿波羅計劃時候拍攝的。
那就是在阿波羅8號任務的時候,前往月球執行任務的太空人威廉·安德斯在1968年12月24日拍攝了這一張照片,當時阿波羅8號在這次任務中并沒有降落在月球,因此照片是在繞月軌道上拍攝的,而拍攝的畫面大家可以清晰看到,整個地球的狀態,然而在這一張照片拍攝之后,不少人提出了這樣的一個質疑,那就是地球的背面為什么是什么都沒有,這不應該才對啦?
這不,在我國天問二十號發布地月照片之下,其中地球的照片是不是跟美國阿波羅計劃的照片很相似,都是背后什么都沒有?
這下很多人都沉默了,因為中國的照片跟美國的阿波羅計劃拍攝的照片,被后面都是一樣的,這下對美國拍攝的照片質疑也就徹底被破解了,大家都是最為真實的照片,沒有任何的問題。那為什么會這樣呢?
這其實就是拍攝的問題,這一次我國也公里這一張照片的拍攝問題,那就是在經輻射校正、紅綠藍(558-631nm、500-573nm、434-477nm)三波段圖像配準和彩色合成處理后制作而成。所以,才出現了天問二號如此精美的照片。
當然,這跟美國哈勃等望遠鏡拍攝的深空照片,滿天星星的照片,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其主要就是在拍攝策略上選擇不一樣,所以才出現了不一樣的效果。
所以,不少人最初以為被美國騙了,看到的地球背景不應該是這樣,這會我國的天問二號照片也反向證實了美國的照片是真的,那么,這下質疑也就沒有了,不少人都沉默了。
天問二號到底要干什么?
的確,看到天問二號跑了1200萬千米的距離了,居然還沒有看到做什么事情一樣,天問二號到底要去干什么?
其實這個問題此前也多次說明了,天問二號這一次任務就是要前往小行星進行探索,首個目標就是2016HO3小行星,而對于這一顆小行星的探索,預計要執行2年左右的任務周期,其主要是進行伴飛,然后進行探索,然后進行小行星采樣。在這一次任務之下,可以說要全面進行對小行星通透性了解。
比如,進行天體地貌、物質組分、內部結構、可能的噴發物以及軌道力學等方面開展研究,而研究全面通透之后,就是采樣過程,本次采樣過程中國的技術要比美日此前的小行星采樣技術難很多,將使用多臂協作式小天體附著取樣機器人機械系統,將自己固定在小行星表面再執行采樣任務,所以,這對我國的技術也提出了高難度的挑戰。
因為小行星,探測器都在全面的運動之中,在這種狀態之下進行采樣,技術的精確度,控制度等等,都需要做到萬無一失,不然就沒有辦法。這就是關鍵性的問題存在。
當然,本次我國的小行星采樣目標是實現100克以上,在采集完成之后,在大約半年左右的時間然后完成交付,實現小行星的全面交付。
所以,我國整個小行星任務都是2年左右,而在小行星之后,就是彗星任務了。
在前往彗星311P,需耗費7年時間,然后開展大規模的探索,不得不說,這時間比小行星的消耗時間更長。
所以,我國整個天問二號任務將消耗10年的時間。
當然,這一次任務還有一個側面的技術驗證,那就是為了我國實現天問三號火星采樣任務,我國利用天問二號任務進行全面的布局,實現技術的推動,一旦天問二號完美執行,天問三號任務的穩定性也就更強了,這也是為什么不少人非常關注其天問二號任務的原因之一。
當然,對于天問三號任務來說,我國預計是在2028年前后進行發射,并且執行兩次任務,然后在2030年前后完成火星樣品采集返回,一旦成功的話,我國有可能成為全球第一個從火星采集樣品返回的國家,實現中國在航天領域上的再一次突破,所以,我國天問系列任務又是一次走向航天領域新高的關鍵,這就是基本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