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賽馬
仲夏時節,萬物勃發。
6月28日,云南省體育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現場推進會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舉行。
當天,省級有關部門負責同志,16 個州(市)政府分管負責同志、民族宗教工作部門和教育體育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部分單位代表齊聚彌勒,共謀以體為媒、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橋梁之路,為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體育之力。
現場觀摩 讓以體促融有形有感
9時許,與會人員來到彌勒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廣場,紅河州民族傳統體育表演項目惠民展演暨民族宗教政策法規學習月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
舞臺上,彌勒阿細啦啦操將傳統舞蹈“阿細跳月”的歡快節奏與動感活力的現代啦啦操完美融合,生動展示各民族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阿細啦啦操》運動員、彌勒市城發文化演藝有限公司李麗萍告訴記者:“非常開心能有這樣的機會把彌勒當地的特色體育舞蹈展示給大家,我們經常在各地進行展演,去年還去了貴州村超進行展示,眼見自己的努力能把紅河各民族文化越傳越遠,我發現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意義了。”
這個節目吸引了來自山東的周長勝夫婦的注意。
去年,他們夫婦來到紅河旅居,原本是打算在紅河住一陣就走,沒想到被這里的自然環境、民族文化和熱情的群眾吸引,結果一住就快一年了。
“在紅河當地市民張姐的引導下,我們現在每天晚上都會來這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廣場跳健身操,你要是晚上還在,來和我們一起跳吧。”周長勝夫婦熱情地邀請記者。
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表演項目一等獎節目《鼓語歡騰》、深受各族群眾喜愛的舞蹈《霸王鞭舞》、展現新時代新征程各族兒女一心向黨團結奮斗的體育舞蹈《同心向黨》……精彩紛呈的體育展演節目為各族群眾帶來了一場豐盛的文化盛宴。
這只是彌勒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廣場通過體育競技與文藝展演相結合的形式,搭建起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臺的一個縮影。
像這樣的活動在彌勒還有很多:
體育中心舉辦過NBL全明星賽等群眾賽事活動64項,打造女子半程馬拉松、鄉村振興杯等精品賽事活動12項,累計吸引近2萬余人參賽、30萬人次觀賽,提供群眾性健身活動服務100余萬人次……彌勒被評為“全國十佳體育旅游目的地”,在豐富多彩各族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合力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緊接著,與會人員來到西三鎮民族文化體育公園,偌大的體育場上人山人海。
“阿細跳月”“祈福禮號”等民族文化展演讓整個氛圍熱烈了起來,民族式摔跤、毽球、籃球比賽更是吸引了各族群眾的目光,體育賽事成為一個民族文化展示、傳承的舞臺。
籃球場上,紅河州第三屆鄉村振興杯籃球聯賽彌勒市半決賽正在火熱進行中,運動員奮力搶斷、帶球上籃,引起觀眾一陣陣歡呼。
籃球場后方的山上,“以體為媒融情誼 同心筑夢譜華章”的標語默默闡釋著一次次體育賽事的深刻內涵。
當天最有意思的是,中場休息設置了群眾參與環節:站在罰球線上投籃,投進者可得大公雞1只。
這個獎勵機制引得在場群眾紛紛上場加入了比賽,將比賽推向新的高潮。
因在學校課后服務課學過籃球,西三鎮7歲小朋友羅俊顯投籃成功,獲得了1只大公雞,開心極了。他說:“我以后一定好好學習,好好打籃球,鍛煉身體,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他的媽媽李偉花告訴記者:“一到節假日,我們這里便會舉辦各種體育賽事,參加比賽的有彝族、哈尼族、漢族、白族等各族群眾,大家在一起玩成了朋友,關系越來越親密。”
交流座談 讓以體促融有樣可學
在下午的推進會上,楚雄彝族自治州、曲靖市、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及民族體育工作代表周海鷗進行了交流發言。
楚雄州祿豐市將舞龍舞獅融入春節、元宵等節日,永仁縣常態化舉辦陀螺、射弩等民族體育比賽,吸引各族群眾踴躍參與;牟定縣萬人同跳左腳舞的壯觀場面,將彝族、漢族、回族等民族的舞步編織成“一家親”的和諧樂章,群眾參與面持續擴大,民族傳統體育的根基日益深厚。
曲靖市創新打造“路跑之城”,啟動全國首個地級市戶外運動系列賽事IP——“云南曲靖四季跑”路跑賽事活動,在每個賽季中全方位展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等成果,持續推動體育賽事“流量”轉化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量”。
瑞麗市依托中緬邊境地緣優勢,精心培育體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特色賽事,讓跨國賽事成為民間“胞波情誼”的具象化載體,將邊境城市的區位優勢轉化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國際交流窗口,持續為穩邊固邊注入新動能。
彌勒市聚焦各民族“有形交往、有感交流、有效交融、有機互嵌”四個維度,將阿細跳月、斗牛、摔跤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深度嵌入旅游旅居、餐飲消費等業態場景,以“四維交融”,拓展交融發展新路徑。
周海鷗來自迪慶藏族自治州,是一名基層民族體育工作者,在切身的實踐中,她深切體會到體育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作用。
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繼續做好交往擴圈的‘搭橋人’,共同體意識的‘播種者’,為體育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貢獻綿薄力量,成為我今后一直努力的方向。”
大家的精彩發言更讓與會人員感受到云嶺大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樣板頻出。在一段段各具新意的交流中,與會人員取到了“以體促融”的真經,在省委、省政府統籌部署下,也明晰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堅持主線 讓以體促融結出碩果
不僅僅是彌勒,整個紅河資源稟賦優越、文化豐富多彩、生態環境宜居,為體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紅河州始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立足邊疆多民族文化資源特點,以體育文化賦能促“三交”,以體育賽事驅動促“三交”,以體育人才培養促“三交”,以體育設施普惠促“三交”,探索出“體育文化賦能、體育賽事驅動、體育人才培養、體育設施普惠”四位一體工作路徑,全力打造體育促進各民族有形交往、有感交流、有效交融的紅河樣板,共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而這,只是全省體育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個縮影。自2024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體育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意見》以來,省民族宗教委統籌協調、指導督促,省體育局具體實施、整體推進,省級相關部門緊扣工作主線、履職盡責、協同配合,各州市深化實踐、探索創新的工作機制,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體育事業發展各方面,中華民族體育精神深入人心、各民族體育文化百花齊放,各民族群眾身邊的體育賽事和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民族體育發展邁上新臺階,為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目前,全省已基本打造了迪慶端午賽馬節、大理三月街賽馬會、普洱陀王爭霸賽、曲靖千人麒麟舞等影響力大、參與度高的“一州(市)一品牌”的體育活動品牌。截至2024年,云南累計獲評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15項次,涵蓋節慶、體育項目、體育舞蹈等多個類型。尤其是在去年舉辦的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云南代表團共獲得14個一等獎、107塊獎牌,獲獎數和表演項目成績均位居全國第一,充分體現云南民族體育發展的豐碩成果。
省民族宗教委文化宣傳處處長王鳳岐表示:“會后,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按照以體塑魂、以體彰文、以體促融、以體惠民的要求,持續抓實體育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項工作,更好發揮體育在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的重要作用,為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作出新的探索和示范。”
“下一步,我們將緊扣‘三個定位’,錨定‘3815’戰略發展目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省體育局群眾體育處處長姚永明如是說。
讓各民族賽在一起、融在一起,已成為我省體育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最鮮活的注腳。
通訊員 席建芹 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馬新煥 文/圖
轉載請注明來源《民族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