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的這個人是郝趁義。
他是鐵建公司原副總經濟師。
他被查了。
這是一個國企老總。
他當過十八局的總經理。
這個十八局就是原來的鐵道兵八師。
從部隊編制到企業編制,這家企業也就有了各種建筑資質,市政工程資質。
要知道,編制的轉換也就意味著要自己找飯吃了,這個邏輯也是說得通的。
他長期在十八局工作,是老鐵建了。
這是一個大能人。
他接受過采訪,這篇文章的標題叫:光榮傳統是企業發展的動力。
當時,他對著記者的鏡頭侃侃而談。
他提出了兩個精神,一是引灤精神,一是大秦精神,說的就是十八局的事。
這也都是成績,是在他任期內干的大事。
這家企業可不小,有員工近兩萬人。
要想管好這么大一家企業是件不容易的事。
他不但搞好了,成績還相當的不錯。
有的國企老總一但做出了成績,也就驕傲了,然后便產生了不該有的想法。
一個有代表性的想法就是如果是自己干或是在私企干,賺的一定會更多。
特別是見到昔日的同學朋友當了老板以或是拿了高薪,但他還是拿著死工資。
羨慕之余,也就開始把手里的權力變現了。
這玩意只有一次和一萬次的區別,根本收不了手。
通報中被劃線的不少,也都沒收住。
這玩意兒就正如扎大煙一樣,想要戒掉是相當不容易的。
至于節操了,初心了,早就不記得了。
有句詩可能并不算太恰當:一入侯門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這些人也都是有能力的,也是,沒有能力的也不能犯這么大的事。
紀法呢嚴了,會產生一種躺平心態,但紀法真的松了,就會出事了。
如何做到寬嚴相濟,這也就是一門大學問了。
其實,管住安分的容易,重點是這些有能力的不安分的。
這些人也正是能干事的人群。
如何讓他們既發揮了最大的積極性,又能不出事,這才是最優解。
其實,在這方面也是有著積極的探索的。
就比如說企業的高管薪資優化,有的企業高管年薪就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薪養廉了。
但效果似乎也并不那么理想,不斷有高薪高管被查的通報出來。
正如一份反腐敗白皮書指出的,高薪也并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制度設計也有著滯后性,制度進化得再快也追不上人性的貪婪。
其實,三不腐才是王道。
有研究機構表明,我們的反腐已經進入到了下半場,當前風氣已經有了很大的好轉。
盡管有人不同意這個看法,但風氣好轉卻是肉眼可見。
這也是主流宣傳的口徑。
國企設計之初就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誰也不可能做到鐵板一塊。
但有的人就是犯糊涂以或裝聰明,以為可以真的一手遮天,在任何時候都無所顧忌,也就有了日后的悲劇。
成長歷練二十年,干工作幾十年,大墻里再十幾二十年,這就是他人生的全部。
腳上的泡都是自己走的。
藥早就有了,不要猶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