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專家評議,國足換帥的老問題,還是沒解
這兩天國足換帥的新聞一出來,我說實話,一點都不吃驚。伊萬科維奇下課,新帥久爾杰維奇上任,這事其實在世預賽被淘汰那會兒,圈里人就心里有數(shù)了。只不過,真等到官宣,還是讓人有點想吐槽——不是沖著誰,而是這熟悉的“專家評議流程,和多年沒變的那點套路。
說換就換,專家小組又成了“背鍋俠?
足協(xié)的公告一出來,底下留言區(qū)沒一個不問專家小組是誰。你說這事怪不怪,關(guān)鍵節(jié)點都說“專家評議,可專家到底是誰,水平咋樣,咱們球迷、記者、圈里圈外,全是兩眼一抹黑。這么多年,國足主教練換了一茬又一茬,背后都少不了“專家們的身影。可要真有本事,中國足球也不至于走到今天這地步。
不是說國外請專家就能立馬出成績,關(guān)鍵是你得讓人信服。你說專家評議,誰參與的?怎么評的?標準是啥?咱球迷不是非得知道每一個細節(jié),但起碼得有點公開透明吧?這么多年中國足球這么菜,說到底,這些年參與決策的人、所謂的“專家,難道不該一起扛點責任嗎?
選帥標準,還是“領(lǐng)導的喜好大于一切?
這事其實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被說了。馬德興之前采訪里就提過,國足選帥先看會不會管理、溝通,戰(zhàn)術(shù)打法反倒靠后。領(lǐng)導喜歡,專家點頭,這教練差不多就能上崗了——你說,這樣選人,能選出來啥樣的主帥?這不,久爾杰維奇一上任,討論的不是他戰(zhàn)術(shù)如何,而是“專家小組怎么選的,“標準又是啥。
說得直白點,這個流程,骨子里是怕?lián)熑巍nI(lǐng)導拍板,專家背書,出了問題大家一起糊弄過去。可惜,足球這玩意兒,不是你會說場面話、寫材料就能搞明白的。球迷們那點信心,早就被這種“專家評議消磨得差不多了。
回頭看中國足球這些年,哪次選帥不“爭議?
也不是說以前沒選對人,李鐵那會兒,不知道是不是專家小組一起決定的?選上了,最后怎么樣大家都看得清楚。問題不是某一個人怎么樣,而是這個系統(tǒng)出問題了。就像排球、籃球這些集體項目,主帥的決定,不只是看個人能力,還得看背后體系能不能支撐,能不能給教練真正的話語權(quán)和資源。
再說了,專家小組到底有幾個真懂球的?有多少年跟著球隊一線?有多少會為自己的建議負責?如果只是“會議室里看資料,然后照著領(lǐng)導意思打分,那和不搞專家評議,差不多一個結(jié)果。
換帥不是治本,體系問題才是根子
說到底,國足這事,不是哪一個教練換來換去能解決的。你換十個“專家評議小組,不去動青訓、職業(yè)聯(lián)賽、后備人才的根本,教練再怎么選,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我始終覺得,中國足球真正缺的不是一個什么“大牌主教練,也不是幾個宣稱很懂球的專家,而是一個讓教練有空間、有權(quán)利、有耐心工作的環(huán)境。你讓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別什么都要“專家評議“領(lǐng)導拍板,足球這幾年也許還真能慢慢好起來。
最后一句老實話
別小看球迷的眼睛,別總拿“專家小組做擋箭牌。選帥、換帥,別總是在一個小圈子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真正有體系、有擔當?shù)娜耍懿荒苷镜脚_前?中國足球的“老問題,要是再不動真格的,換誰都一樣。
說到底,球迷不是看熱鬧的,大家都希望中國足球好。但這希望,總得給點看得見的東西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