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家華人不動產上市企業誕生記
◆《日本華僑報》總主筆 蔣豐
6月30日上午,兜町——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的日本東京金融街。當日本華人房地產公司——YAK控股株式會社的掌門人水神憐良在東證交易所一樓大廳用木槌撞出銅鐘的第一聲清響后,全場伴隨著掌聲沸騰起來。那一刻,作為在日本百年東證上市的第一家華人房地產企業,水神憐良的心中或許是平靜如水,波瀾不驚;或許是激動不已,卷起萬丈狂瀾。而這沸騰的背后,徐徐展開的是二十載春秋里,一位華僑商人用腳步丈量出的山河圖卷。
地下室里升起的星火
日本福岡的夜雨曾打濕過水神憐良的衣襟。2003年那個潮濕的秋天,他與一位南亞留學生分攤房租的地下室里滲著海風的咸澀,床板與課桌的界限在打工日志里模糊成線。但是,地下室里升騰起的那叢“求居”星火,已經燃燒起來。
其后,位于日本京都的立命館大學的櫻花開了又謝,水神憐良卻在自己學業的照片里收藏下更深的渴念——那些奔波于便利店、居酒屋、拉面店的晝夜,那些在電車搖搖晃晃的燈光下啃食冷飯團的黃昏,都凝成他日后丈量東京不動產的準星。
規則的裂隙與重構
作為日本立命館大學經營管理學院的高材生,水神憐良自然是不愁就業的。還沒走出立命館大學的大門,他已經接到總部位于東京的一家行業龍頭企業的“內定通知”。讀名校,進名企,按部就班地熬年資,水神憐良面前鋪展出一條標準的日式成功之路。
全身涌動著華僑創業血液的水神憐良并不安分,他不愿意在日本商企界“年功序列”的墻下放身躺平。2005年,當日本政府頒布“觀光立國”的政策時,他嗅到了土地深處涌動的熱流。當同行們還在計算鋼筋水泥的價差,水神憐良已經把目光投向人口遷徙的潮汐。那些融資難題,那些被上司否決的觀光項目計劃書,最終都化作他創業藍圖上的注腳。而大量市場調查的背后,特別是掌握東京不動產的一手資源和數據,讓他萌生創業的念頭。
安居夢的重量
“想在日本落腳安家,就找YAK啊。”如今這句已經在日本華僑華人圈內心照不宣的暗語,藏著多少異鄉人的悲歡。當年,水神憐良目睹同胞因為國籍和戶籍壁壘被拒于日本金融機構的房貸門外,他辦公室的燈光總比澀谷的霓虹燈熄得更晚。那些積壓的購房咨詢單,那些在銀行與中介間往返的腳印,漸漸壘砌成連接中日兩國金融的橋梁。水神憐良深知,每個在合同上落筆的中國人,都會在異國土地上種下一株故園的梅。
鐘聲里的山河
上市鐘響的這一日,水神憐良站在東證舞臺中央,西裝口袋里揣著兩張泛黃照片。一張是立命館大學青澀的留學生,一張是地下室里與室友分食泡面的剪影。臺下掌聲如潮,他耳畔卻響起福岡海風的呼嘯,看見京都短途旅行中那片未曾細賞的楓葉。這鐘聲不是終點,而是新征程的號角——當YAK控股將年利潤的1%注入公益資金池,當水神憐良規劃著向教育產業鏈延伸的藍圖,他正以僑商的方式,續寫著“修齊治平”的古老命題。
值得一書的是,水神憐良所在的不動產企業三年前就已經啟動上市的準備工作,一千多個日夜矢志不渝的沖刺,曾有過多少全力以赴、悲欣交集、千鈞一發的瞬間,不過,喜歡高潮迭起傳奇劇情的讀者,可能很難在他身上找到話題點。水神憐良的每一步,都走得穩健,扎實。
業務范圍持續擴容,員工數量不斷增加,管理體系和企業文化的建設,被擺在重要位置。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工作中,水神憐良從不搞“一言堂”。不管是創業之初員工缺少經驗,還是事業逐漸壯大后下屬犯了錯誤,比起直接反饋結果、宣泄情緒,他更習慣用平和的態度循循善誘。因為在他看來,管理層不是高高在上發號指令的木偶,而是為后輩員工做好服務、推動項目進程的軸承。
今天的YAK控股,已經從一家房地產中介,發展成業務涵蓋租賃管理、民宿運營、房貸代理、資產并購、企業出海、旅游考察等方向的綜合服務型企業。它的成功上市,在日本固若金湯的商業社會為華僑華人贏得一席。但,YAK控股的社會責任和發展成就,不止于此。水神憐良提議,將整個集團年盈利額的1%放入資金池,專門用于支援公益事業。
從租借一間地下室,到上市東證交易所,這條路水神憐良整整走了二十年。如今他辦公室的落地窗前,東京灣的潮水依舊奔流,卻再難淹沒那些懷揣“安居夢”的腳步。這聲鐘響,不僅叩開了日本資本市場的大門,更在異國商界豎起一座無形的燈塔:證明華人企業既能深耕傳統行業,也可以成為連接中日經濟的擺渡人。
現在,站在日本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水神憐良感到自己的身后又多了一份責任,那就是在日華企要助力日本華人融入日本社會、實現經濟發展、推動中日經濟交流。
當洶涌澎湃的全球游客潮再次涌入東京,他們或許會在某處街角,遇見YAK控股旗下民居里飄出的中國茶香——那是屬于新時代的破冰之歌,在鋼筋森林里生生不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