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奇瑞多米上市,這也是奇瑞在純電小車市場方面的全新操作。
而從行業角度來觀察一下,從五菱宏光(參數丨圖片)MINI EV、五菱繽果,再到吉利星愿、比亞迪海鷗,包括長安的Lumin和一汽奔騰的奔騰小馬,今年純電A0&A00小車市場的表現,可謂精彩。
從媒體爆出奇瑞小螞蟻、QQ冰淇淋回歸奇瑞,到很快這次奇瑞多米上市,包括明年“復活”后“長大”的全新QQ上市,可以看出,奇瑞正在花大力氣重新打造QQ序列的純電小車矩陣。
而作為奇瑞五大品牌的iCAR品牌,目前來看就iCAR V23,加上即將要出的iCAR 05,以大車為主,尺寸在緊湊級(A級車)以上。
那么,以奇瑞內部調整后的結果而論,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新小車戰略會讓奇瑞的新能源有怎樣的發展呢?
小車大戰
其實,小車這部分一直很精彩。奇瑞此前的小螞蟻,銷量就非常好。
只是奇瑞對于接下來的產品發展,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內部意見不統一,體現在外是不斷發生著整合,反映出策略搖擺問題。
顯而易見,A0&A00級別的純電小車市場相當不錯。在過去的5月,我們可以看到,吉利星愿達到了3萬多輛,比亞迪海鷗更是達到了6萬多輛。這里面雖然包含出口,但也是很嚇人的銷量了。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1~5月,星愿的總銷量達到了16.45萬輛,海鷗+海豚也達到了30萬輛以上。那么,為什么A0+A00小車的銷量能如此高?我們來解讀一下。
個人認為,吉利星愿之所以成為爆款,用一家吉利銀河4S店銷售經理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用海鷗的價格來打海豚”,它以6.98~9.88萬元的售價打造A0級純電市場的“智能純電精品小車”。其410公里續航版本售價疊加地方補貼,實際落地價可下探至5~6萬區間,對燃油車也有了真正沖擊。
像什么全系標配540度全景影像,Flyme Auto配合10.25英寸中控屏,搭載神盾電池系統,高強度鋼車身+胎壓監測+倒車雷達,這些所謂“堆料狂魔”都不提,主要在于,對于都市通勤族、家庭第二輛車用戶、年輕首購群體來說,星愿打出了一套精準的“極致性價比”組合拳。
而比亞迪海鷗則是以7萬級的入門小車,屬于“全身上下無死角”沒什么弱點,再加標配比亞迪“天神之眼C”智能駕駛輔助三目版(DiPilot 100),也就是“全民智駕”來打市場,同樣以“極致性價比”來競爭。
而且,去年比亞迪海鷗就成為了全行業單月銷量最大的車型,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一個細分市場的結構,將代步車消費從功能單一的1.0時代帶入了重品質、重體驗的精品化時代,也讓友商明白了“原來代步車還可以這么造”。
此外,吉利星愿和基于比亞迪e平臺3.0的海鷗,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代步小車,是通過技術迭代完成了“精品小車”的改造,無論是技術、外觀設計、內飾、安全(包括車身和電池)、智能,都比市場上的上一代產品躍升了一大步。
空間上,海鷗2500mm軸距及后排純平地板設計,也比上一代產品有了很大進步。而吉利星愿車身僅4.1米長,軸距卻達更長的2650mm,后排空間縱向890mm,做到了更強的車內空間感。
所以,反觀奇瑞推出多米,無疑也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定位于SUV的多米的軸距和設計、內飾等,都比小螞蟻和QQ冰淇淋都了進一步提升。
從發布會現場的舞臺擺放也能看出,形成了“小杯、中杯、大杯”的關系。明年的QQ,更是“超大杯”的尺寸了。
說白了,對比以往所有的同級別產品,吉利星愿和比亞迪海鷗,都是新的時代背景下,面對用戶愈發多元的需求,從源頭賦予解決消費痛點的新技術。包括五菱MINI EV,也適時地推出四門四座版,再加上五菱繽果的助陣,形成新的吸引力。
而當市場競爭進入新的階段,星愿和海鷗,包括四門四座的五菱MINI EV和五菱繽果,通過這種領先的產品力,外加極致性價比,徹底激活了整個細分市場的潛力,也都收獲了豐厚的市場果實。
所以,說“技術平權”也好,說“技術普惠”也好,消費者可以用5~8萬元左右的價格,享受到行業轉型下最新的技術成果,放在以前幾乎不可能實現,而這都是競爭的結果。
正因為這樣,奇瑞也開始發掘這個市場的潛力,雖然晚了一步,但是,正在快速通過現在的多米、明年的全新QQ參與進來。借用一句梗,就是“奇瑞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峰回路轉
從這次的多米上市,實際上說明,奇瑞也發現原來的小螞蟻和QQ冰淇淋已經不再適應小車“長大”的需求,需要新的產品來替代。
雖說多米只能算是過渡性的產品,真“長大”的QQ明年才會落地,此時此刻,多米還是先得擔點擔子。
純電小車市場的風云變化,也讓奇瑞新能源的內部架構調整成為必然。包括原本統屬于奇瑞新能源的工廠、產品線的重新劃分,讓外界也看到了奇瑞在下一盤新能源體系的“大棋”。
多米這次發布會,我在現場看到此前調到集團總部的章紅玉坐在主席臺C位,印證了此前外界所傳“QQ 國內事業部”的說法。而我也了解到,QQ會成為和奇瑞、風云并列的產品序列,這樣來看,包括奇瑞小螞蟻、QQ 冰淇淋、多米等,由章紅玉牽頭的事業部負責是必然的。
此外,也有媒體爆料,奇瑞內部代號T12A的一款全新車型也由QQ事業部負責。總的來說,QQ正在成為重新復活壯大的產品序列。跟“風云”一樣,奇瑞對于整個產品序列的重構正在悄然發生,不過這次很低調,用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漸變做法。
眾所周知,奇瑞新能源成立于2010年,推出iCAR之前,主要的產品都是新能源小車,包括小螞蟻和QQ冰淇淋,以及無界PRO(存在感不強)。
大車方面,奇瑞新能源曾做過“大螞蟻”eQ7的嘗試,但是沒能成功。所以,后來才有了iCAR的孵化。
在奇瑞的組織架構中,奇瑞新能源隸屬于奇瑞汽車股份下。如今,奇瑞新能源的高管、品牌和業務組織架構都重新劃分,形成iCAR和QQ兩個事業部,也顯示出純電小車和大車分開發展的思路。
而從iCAR品牌來說,2023年4月發布的第一款車iCAR 03,因為是蘇峻團隊來之前就開發的產品,只做了一些調整,所以這次也將回歸奇瑞。畢竟,iCAR 03面向更多的是低線城市的家用場景。
根據目前的情況,內部代號V25的iCAR 05,會在下半年發布。此外,V23預計會轉入奇瑞正在蕪湖市三山經濟開發區新建的工廠生產。但是,iCAR后面還有什么產品則未知。
奇瑞董事長尹同躍曾說,iCAR 品牌是奇瑞的“經濟特區”,如今特區進一步被放開。從奇瑞新能源,到iCAR,再回到奇瑞,一系列的峰回路轉,讓外界看到傳統車企和互聯網企業的思維差異,奇瑞和智米的整個融合過程的兜兜轉轉,也是時代的必然。
當然,這也導致奇瑞新能源結構調整的時間成本比較高。畢竟,這是奇瑞在純電方面“摸著石頭過河”的現狀。前面沒有想得太清楚,走一步看一步,學費有點高。這種狀態必須盡早扭轉。
如今,從整個小車市場來看,奇瑞新能源的騰挪時間并不多。兜兜轉轉了太多時間后,此前傾斜于燃油車和混動領域的奇瑞,因為在小車市場上沒有投入太多的資源,現在回過頭追趕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反觀吉利和比亞迪,就想得比較透徹,在小車市場下手很快。
這是奇瑞需要學習的。
而跟奇瑞有點類似的,是最近也要把歐拉重新拿起來的長城。長城歐拉最近換帥,呂文斌任品牌總經理,說明開始重視這個細分市場。
說到底,奇瑞也好,長城歐拉也好,之前純電小車沒能做大做強,還是燃油部分的利益太大,現實動力不足。
現在,存在一個算小賬還是算大賬的問題,畢竟,小車市場不但國內好,國外也好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