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3日,中國政府鄭重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
這其實也從側面說明當時中國空軍已經具備應對周邊國家空中力量進犯的實力。
就以日本為例,差不多十多年前,日本空軍還能在東海上空耀武揚威,但如今日本空軍卻是連起飛的勇氣都沒有了。
接下來我們不妨就來聊聊中日空軍十多年來在東海上空較量的變化。
【日本空自裝備的戰斗機】
耀武揚威的日本空軍
由于中國空軍的起步較晚,加之早年受限于國內工業水平和科技實力,在“2010年代”之前,中國空軍戰力仍明顯落后于美俄等國,甚至面對日本空自,中國都說不上有絕對的把握在較量中取勝。
而這也就導致日本空自長期在中國東海釣魚島及油氣田上空無視中國空軍的警告,頻繁高調偵察。
比如2008年4月16日,日本3架P-3C反潛機擅自侵闖中國東海上空,我國監測到日方行動后迅速出動2架殲10戰斗機。
【中國殲10戰斗機出動執行任務】
但即便如此,日本偵察機還是無視了中國軍機,在東海上空愣是盤旋了20分鐘,才屁股一甩返航降落。
類似的情況在之后幾年頻繁發生,且日方還要反咬一口,宣稱是中國在“尋釁滋事”,比如2011年10月的時候,日本防衛省就曾發表一偏之言:
“航空自衛隊在2011年4至9月針對中國軍機的攔截次數就達83次,同比增長350%,這無疑增加了雙方擦槍走火的風險。”
【日本空自裝備的戰斗機執行任務】
但隨著中國后續逐漸換裝殲11改型、殲16以及殲20,日本空軍在東海上空再也占不到任何便宜。
比如說2012年8月的時候,日媒《產經新聞》就披露稱:
“中國戰機于8月17日在東海上空追趕一架日本自衛隊的EP-3電子偵察機。”
從日媒用詞上的改變,也能充分感受到,日本空軍在面對中國空軍時,已經失去了必勝的把握。
【日本空自裝備的戰斗機執行任務】
等到2013年,中國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這進一步證實了中國空軍較日本空軍已經有了足夠的優勢。
大概也正是因為如此,包括日本在內的一些國家開始抗議,并且也開始求購更加先進的戰斗機,以爭取在東海上空能壓制中國空軍。
如今連起飛的勇氣都沒有了
這就不得不提到日本裝備的F15J了,在美國的宣傳下,這款戰斗機一度被賦予了“神圣光環”,日本方面也是確實相信其能干掉中國的殲20。
【日本空自裝備的F15J】
在2019年11月28日的時候,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特別撰文指出:
“日本的F15J在近距離作戰時更具優勢,要知道殲20的動力不足,而F15J也擁有出色的推重比,以其無與倫比的空中格斗能力而聞名,它們可以利用強大推力和出色的機動性取得位置優勢,至少目前如此……”
也是基于大量類似的“保證”,日本方面當時對“F15J采用M61加特林機槍進行近距離快速射擊擊落殲20”的戰術很是推崇。
【日本空自裝備的F15J】
直到和殲20正兒八經的對上,日本才發現自己“天真”的厲害——別說靠近殲20搞近距離快速射擊了,F15J在雷達上甚至找都找不到殲20。
這一來就再度喚醒了日本對擁有五代隱身戰斗機的急迫心情。
后來日本從美國獲得了F35,本以為就算不能壓制中國殲20,那至少能打個平手吧。
結果2022年上半年又發生了殲20在東海上空猛追F35的事情,時任美太平洋空軍司令的威爾斯巴赫不得不承認:
“殲20表現的相當專業,其指揮控制能力讓人印象深刻……我們對于打破中國協同殺傷鏈也非常感興趣……”
【F35曾與殲20近距離接觸】
即是說,美軍方也意識到F35對上中國殲20,已經沒有任何優勢了,日本空自再強還能強過美國去?可以說這十多年過去,日本空軍連起飛的勇氣都被消磨沒了。
參考資料:
【1】《What a Dogfight: Could Japan’s F-15 Beat out China’s J-20 Fighter?(多么激烈的混戰:日本的F-15能打敗中國的殲-20戰斗機嗎?)》 The National Interest(《國家利益》)[2019.11.28.] 【2】《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維護主權正當合法之舉》 中新網[2013.11.24.] 【3】《殲-20與F-35在東海上空近距離遭遇,中美隱身戰機空戰時代來臨》 國防教育網[2022.3.18.] 【4】《中日空軍釣魚島上空對峙情況頻發》 觀察者網[2012.10.12.] 【5】《日本向第二個基地部署F-35,接裝總數突破40架》 觀察者網[2025.4.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