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啥補啥” 的觀念深入人心,不少人堅信吃肝臟能補肝,豬肝、羊肝等動物肝臟菜肴也常出現在餐桌上。然而,從科學角度來看,“吃肝補肝” 可能只是美好的想象,甚至可能給部分人的肝臟帶來 “災難”!今天就來揭開這層迷霧,聊聊吃肝與肝臟健康那些事兒。
一、動物肝臟的 “營養真相” 與肝臟負擔
動物肝臟確實是營養 “小倉庫”,富含蛋白質、維生素 A、鐵、鋅等多種營養物質。以豬肝為例,每 100 克豬肝中維生素 A 含量高達 4972 微克視黃醇當量,鐵含量約為 22.6 毫克,能有效預防夜盲癥、改善缺鐵性貧血。但肝臟也是動物的解毒器官,會積累重金屬、獸藥殘留等有害物質。
正常健康人群適量食用動物肝臟,人體肝臟可以憑借強大的解毒功能處理這些有害物質。但如果過量食用,攝入過多膽固醇、飽和脂肪以及潛在毒素,反而會加重肝臟代謝負擔,長期下來容易誘發脂肪肝、高血脂等問題??梢?,對于健康人,“吃肝” 也得把控好量,絕非多多益善,更談不上 “補肝” 。
二、兩類肝病患者:吃肝是 “雪上加霜”
1.脂肪肝患者
脂肪肝患者的肝臟已經堆積了過多脂肪,脂質代謝處于紊亂狀態。動物肝臟膽固醇含量極高,每 100 克豬肝含膽固醇約 388 毫克。脂肪肝患者食用后,會使血液中膽固醇水平進一步升高,加重肝臟脂肪堆積,阻礙肝細胞修復,延緩病情好轉。原本就 “不堪重負” 的肝臟,再接受大量膽固醇 “攻擊”,就像背著巨石爬坡,難上加難。
2.肝硬化患者
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肝性腦病風險,過量攝入蛋白質(如動物肝臟)會生成大量氨,超出肝臟解毒能力,誘發意識障礙、行為失常;肝硬化患者解毒能力極弱,動物肝臟中的重金屬、藥物殘留可能直接損傷剩余的健康肝細胞。
肝病患者科學飲食建議
“吃肝補肝”是典型的“以形補形”誤區,對于肝病患者而言,與其迷信 “吃肝補肝”,不如遵循科學的飲食原則。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保證優質蛋白攝入,如雞蛋、牛奶、魚肉等,它們富含蛋白質且脂肪、膽固醇含量低,有助于修復肝細胞。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減輕肝臟負擔。例如,蘋果富含果膠,能促進腸道排毒;西蘭花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對肝臟有保護作用。同時,要嚴格控制鹽和脂肪的攝入,避免食用油炸、腌制食品,戒煙戒酒,從整體飲食結構上為肝臟 “減負”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