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可是孔子卻告訴我們:“過猶不及。”
顯然,人要善良,但是一定要有底線,一旦突破了底線,善良的人會被反噬,帶來災殃。
人在社會上混,周圍有很多人,也會遇到很多的事情,只有守住了底線,才游刃有余。
01
春秋時的某天,子貢外出做生意,發現一個魯國人,被賣到外地做奴隸。于是花錢,把其贖回來,還送回魯國。
按照魯國的制度,贖回魯國的奴隸,可以去政府領取一筆賞金。但是子貢財大氣粗,決定不要賞金。
孔子知道這件事,馬上就對子貢說:“你太冒失了,你讓魯國人,再也不會去贖奴隸了。”
原來,一個不要賞金,導致以后的人都不好意思要賞金,那大家索性就不管奴隸了,政府的政策,也失效了。
還有一天,子路看到一批民工,在寒風中修建城墻,非常可憐。
子路就熬了熱氣騰騰的粥,讓民工吃。
孔子知道情況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把粥都打翻了。
子路很奇怪:“老師,你總是告訴我,要仁愛。為什么現在?”
孔子語重心長地說:“子路,不是我說你,你把政府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完了,你讓政府的人,如何去想?”
果然,過了一會,大臣季孫氏就派人來指責:“官方修城墻,憑什么子路來送粥,是要奪取民心嗎?”
這兩件事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做人不要愛心泛濫。一旦善良用錯了地方,就變成了“惡意”。
很多人做好事,就是“想當然”,絲毫沒有考慮到,事情做完之后,會有什么后果。
好事,往往是起帶頭作用的,如果帶頭就錯了,那么接下來都會是錯誤的。
第一件事,是子貢做好事,不要獎勵,卻帶頭破壞了政府的政策。
第二件事,是子路可憐了修城墻的人,卻越界了政府的職責范圍。
類似的情況,在當下也有很多。
看到乞丐,不問一問對方的情況,就去施舍。萬一對方是假扮乞丐,到處騙錢的人,你的施舍,反而是助紂為虐。
看到窮人,你就給一把錢。要是窮人是懶窮,他會變得更懶惰。他最需要的不是錢,是做人的精神。
看到某個路標不清晰了,你就去更換。就是把某部門的職責忽視了,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你最好是聯系某部門,督促更換。
看一個孩子讀書,沒有人管,你就給他交學費。這不太好,要搞清楚,孩子的父母是怎么回事,督促孩子的父母履行職責。
但凡種種,換一個角度看,好心也會辦壞事,慎之慎之。
02
孔子告訴你,再善良,也要守住四條底線。
工作的底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要給自己定位,不要取代別人的職責,干涉別人的工作。
任何一個人,都要找到自己在國家的位置,在家庭的位置,在人情世故中的位置,并且每個人都各司其職,不要交叉。
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再去適度幫助他人,而不是把他人的事情做完了,讓他人無事可做。
簡單地說,就不要“越俎代庖”。
家有家法,國有國法,過界就是錯誤的示范。
社交的底線:道,不同,不相為謀。尋找和自己同路的人,而不是委屈自己,跟隨他人,成全他人。
孔子的社交很廣,但是他也常常拒絕與人交往。
比方說,魯國 的家臣陽虎,野心很大,甚至想發起叛亂,孔子就避而不見。
孔子在蒲地,被當地人逼著,不準去衛國。但是孔子表面答應,過了一會,還是去了衛國。
你很善良,但是你不能丟掉自己的方向,總是去托舉他人的理想。更不要屈服于小人。
錢財的底線: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但凡助長奢靡之風的事情,都不要幫忙,堅持節儉生活,更不要透支。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可惜他命不長。
顏回過世后,其父親希望孔子賣掉馬車,去買棺槨。孔子拒絕了。
畢竟,一個家庭,辦理簡單的葬禮就行了,不要鋪張浪費。
幫助一個人過節儉的生活,也是愛。并且是促進家風,對子孫有好處。
家庭的底線: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焉,可謂孝矣。不盲目孝順父母的話,要看父母的話是否有志氣,是否符合社會道義。
儒家是推崇孝道的。但是不推崇愚孝。
我們要看看,老人有志氣嗎,是一個好人嗎?先有父慈,后有子孝。
對于小人一樣的老人,我們不僅不要給他們錢財,還要督促他們改變,做一個人品好的人。
守住自己的底線,做人就會有一些冷淡。但也恰好,平平淡淡才是真,君子之交淡如水。
03
儒家認為,做人最好是“中庸”。
“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任何時候,都要看清楚事情的真相,你要參與事情,就要不偏不倚,恰如其分。
善良是我們的本性,底線是我們的鎧甲。
在社會上混,要常常拿起鎧甲,保護我們的本性,避免迷失自我,被人消耗。
人做善事,是要講究方法的,要看清楚對方是否值得幫助。
善良的人,遇到善良的人,就會形成一道光,點亮前方的路。
善良的人,遇到努力拼搏的人,就能推波助瀾。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