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 | 源媒匯
作者 | 周藝
編輯 | 蘇淮
剛剛到來的7月,日化消費巨頭寶潔,將開啟為期兩年的重組計劃。該計劃除了會剝離部分非核心品牌,還會進行全球范圍的裁員,數量大約是7000人。
近期,唯品會分管品牌和營銷的原副總裁馮佳路,因涉及貪腐問題被公安機關調查,引發市場關注和輿論熱議。馮佳路的營銷管理經驗起步于寶潔,曾擔任寶潔旗下護膚品牌玉蘭油中華區的品牌總監,之后也曾在公關公司萬博宣偉擔任顧問。
馮佳路一案后,市場再次把目光瞄向那些貼著“寶潔系高管”標簽的職業經理人。
隨著寶潔新一輪裁員開啟,市場上又將出現一批日化人才。但與曾經備受市場青睞不同,如今,“危機感”正平等地籠罩每一個寶潔系高管身上。
回顧2010年左右出走寶潔的人,如今他們的處境各有不同:有的很快在行業內銷聲匿跡,也有在各個互聯網大廠流轉的,同時也有創業人才。對比來看,寶潔系人才在創業上的表現,要好過在各個大廠輪轉的職業經理人。
當寶潔系高管還在職場拼殺時,寶潔中國也正在經歷“中年危機”。
01
快消界的“黃埔軍校”
營銷和品牌管理,一直是寶潔這類日化快消公司擅長的業務,從寶潔出走的很多高管,在這方面的能力都十分出眾。但市場營銷部門是擁有廣告和媒介采買等高額預算的核心部門,也一直是企業內部貪腐的高發區。
在馮佳路之前,還有一位從寶潔管培生體系中走出來的公關精英——底飛,也因為貪腐行為被抓。
底飛在快消領域的職業履歷從寶潔開啟,結束于全球最大的廣播廣告傳播集團之一的群邑集團。其最后一個職位是群邑中國的首席投資官,2023年因為利用職務便利收受巨額賄賂而被上海經偵總隊刑事拘留,職業生涯就此結束。
底飛和馮佳路,算是寶潔系出身但沒有“善終”的代表。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如今還在各個大廠流轉,做“高級牛馬”的多位寶潔系“校友”。
林小海與熊青云,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人物。
林小海2016年從寶潔中國區營銷總裁的位置離職,在寶潔履職超過20年。當時寶潔中國區正面臨重大挑戰,高管頻頻出走。林小海的前任李紅,以及前前任翟峰都因個人原因跳槽。
其中,翟峰的離職還伴隨著“內部貪腐”的丑聞,李紅則高調跳槽至寶潔競對瑪氏。
從寶潔離職后,林小海轉戰阿里,奮戰8年,負責相對邊緣的業務——零售通、高鑫零售,如今又接下了上海家化CEO這個燙手山芋。對于如今已經54歲的林小海來說,上海家化極有可能是其擔綱主角的最后一出職場大戲。
上海家化的品牌矩陣 | 截圖來源于官網
與林小海前后腳離開寶潔的熊青云,當時是寶潔大中華區美尚事業部的總裁,也是當時寶潔全球職位最高的中國人。熊青云后續的職業履歷同樣豐富:2015年跨行業加入互聯網巨頭京東,沒過兩年再次跳槽——2017年出任小鵬汽車首席營銷官,直接向董事長何小鵬匯報。
2021年,隨著小鵬汽車對市場營銷及公關組織結構的調整,熊青云這位曾經的明星經理人因個人原因離職,目前并無消息指出其下一步的職業動向。
從林小海和熊青云的職場經歷可以發現,他們的履歷確實豐富,但在一定程度上,職業經理人的身份也局限了其自身發展——雖能在各個大廠流轉,卻又缺少高光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寶潔+阿里”的配置,也在中國企業高管群中自成一脈。如今李錦記的全球總裁靖捷及其中國區總裁涂曉昱,均是寶潔出發、阿里深造,履歷高度重合。
寶潔的大部分員工都來源于校園招聘,通過管理培訓生體系培養成員工;核心高管均經過公司內部十數年的職業培訓,才能走上臺前。2010年之后,寶潔的核心高管頻頻離任,也正是因為這些人后期的流動,才成就了寶潔在快消領域的“黃埔軍校”名號。
事實上,行業認為寶潔是由市場驅動,此處出身的高管擁有市場營銷的經驗,但互聯網行業卻是由產品和技術驅動,兩者難以融合。熊青云和林小海的例子,就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市場營銷高手不一定能玩得轉互聯網。
但另一方面來看,如果放棄去大企業做“高級牛馬”的執念,寶潔系培養出來的創業人才,反而有更加亮眼的職場表現。
打造了“完美日記”等知名彩妝品牌的逸仙電商,兩位創始人黃錦峰和孫蕾,都是來自寶潔管培生的“校友”;還有國內知名洗護品牌“植觀”的創始人唐亮、護膚品牌“HFP”創始人呂博、化妝品牌“花皙蔻”創始人龔天貴等,都得益于經受了系統化的寶潔內部品牌培訓,鍛煉出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才成為如今國貨品牌掌舵人中的佼佼者。
02
寶潔中國的“中年危機”
在寶潔向中國市場大力輸送人才的同時,其自身的危機也可見一斑。全球范圍的裁員背后,是寶潔的業績增長已經陷入瓶頸。
從2012年到2016年,寶潔的高管頻頻出走。這一階段,寶潔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增幅放緩,同期也是中國本土企業高舉進攻的日子。寶潔系人才看中了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放棄了在外企“養老”轉而繼續打拼。
天眼查顯示,寶潔(中國)成立于1993年,回顧近幾年的發展,寶潔的中國市場業績并不亮眼,頻頻被財報點名。2024財年的Q2和Q3,寶潔大中華區的有機銷售額(剔除外匯、收購與資產剝離的影響)下滑了15%和10%。雙位數下滑讓寶潔總部十分緊張,其內部認為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中國和中東地區的業務增長。
2025年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寶潔中國的有機銷售額下滑了2%,相比前兩個季度15%和5%的下滑來看,已經有所改善。其中“SK-II”品牌在中國取得了11%的增長,極大緩解了寶潔中國的困境。
寶潔中國的皮膚和個人護理品牌矩陣 | 截圖來源于官網
另外,從全球來看,2024年寶潔的凈銷售額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業績相對穩健。2025財年前三季度的業績銷售額相比去年基本持平,第三季度財報中,寶潔披露2025財年的整體增長將與2024年持平。
外資高端美妝在中國市場尚未完全走出困境,急需在其他地區市場獲得增長。像資生堂、雅詩蘭黛等集團均推出了增長計劃,內容大致圍繞降本增效、品牌煥新等方向展開。
寶潔即將新推出的兩年重組計劃,首先是要剝離部分品牌;第二是要在關稅影響下加快各地供應鏈的完善,重新評估產能與產地的結構配置;第三是加速數字化,削減7000個非制造業崗位。
分業務來看,2025財年第三季度,寶潔的美容、男士理容部門有所增長,母嬰及家庭護理下滑,家居及織物部門持平。
對于中國市場而言,只要核心品牌SK-II的策略不變,大中華區的發展便能穩健。而裁員計劃目前雖未公布對中國市場的影響,但不可避免的是,這所快消界的“黃埔軍校”,將再次向中國市場輸送人才。
而不論是這些新生力量的未來,抑或是寶潔自身的“斷腕求生”,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一切仍屬未知。
關于全球裁員對中國業務的影響,源媒匯致函問詢寶潔中國,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部分圖片引用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