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現在的成年人都沒有大人的感覺?這是我看到的一個帖子,有一句話,我覺得很好,“我們這代人可以不選擇變成傳統大人的樣子~”
在信息繭房的影響下,真正的‘大人’形象似乎被模糊了,但那些在貴州獨自帶孩子的女電工、靠雙手養活兒女的殘疾媽媽,以及醫院里默默奉獻的父母們,仍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責任與成熟。
我覺得可能是信息繭房吧!因為現在的成年人并沒有太多有“大人”的表率!雖然有,但是少部分,由于信息繭房,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去接觸,于是也不知道有這樣認真負責的“大人”。
我看過有采訪,在貴州有95年女孩,丈夫在新疆上班,她是在老家自己當上了電工,個子很矮,但爬電桿很利落。有時候看到她周末還帶著孩子,孩子就在旁邊陪同著。她說:我在家努力點,多賺點,丈夫就少辛苦一點!
我還看到,一個殘疾的媽媽,沒有雙腿!靠著雙手賣菜為生,養活著一對兒女!我還看到醫院也有很多的媽媽,很多的爸爸照顧媽媽……也許大人的感覺,在一些醫院的地方,在一些偏遠的地區,我們是能看到的!在網上如果我們不刻意關注,是關注不到的!
也許我們能看到的是,很多大齡的男女,喝著奶茶逛街,享受著現代的打車、自駕樂趣!結婚了有孩子,孩子更多是和父母一起陪伴著。夫妻倆也還享受著甜蜜的生活!
也許我們看到女人都三十歲了四十歲還希望別人叫她女生,叫阿姨就不開心!拍個抖音,上個車還希望年邁的爸爸稱:公主請上車!
我們能看到一些男人到了三四十還在問父母要錢,還需要家里人幫助,買房買車還需要幫助!
有人就說了,現在的結婚養娃,不是一對夫妻的事情,而是兩個家庭的事情,是兩個家庭掏著錢去支撐這個家庭!
而過去可能20歲一些年輕人就被爸媽給分家了,讓去單獨過了,成家了就意味著有自己的家了。你們需要白手起家,需要自己置辦一些東西,所以相對更加成熟,承擔的更多!當然當時時代的消費誘惑沒有那么多,也不存在太多的買車買房買奶茶買禮物,送520禮物等現象!
所以現在社會供大于求,生活壓力大還要面臨各種享受的誘惑,即使扛得住,但是還有資本投放的廣告和短視頻,在不斷的洗腦。你不心動?但有其他年齡的人做表率在誘惑你。你不心動?不心動就不合群了……
而你太成熟,過于成熟,在一些社交圈,在一些朋友圈,可能沒有朋友!有時候她們在一起就是喜歡不成熟,就是喜歡沖動,就是喜歡年少青春的感覺!
時代洪流的沖刷,稀釋了“大人”的刻板輪廓。當我們感嘆成年人似乎缺失了傳統意義上的穩重與擔當時,或許該看清:成熟的模樣從未消失,只是被喧囂的表象掩蓋,或在新的生存邏輯中被重構。
貴州電工母親肩扛風雨的剪影、街頭殘疾媽媽撐起家庭的雙手、醫院走廊疲憊卻堅定的背影……這些沉默的剪影,仍在人間煙火處書寫著責任。而拒絕“阿姨”稱呼的“女生”、依賴父輩的“少年夫妻”,同樣是時代夾縫中的生存策略——面對高成本生活與消費主義圍剿,延長“青春期”何嘗不是一種代際共謀的喘息?
我們不必哀嘆“大人感”的消逝,當一代人主動掙脫傳統范式的枷鎖,以更輕盈或更掙扎的姿態面對世界時,這本身就是成長的另一種宣言。重要的是看見:有人在奶茶杯里尋找慰藉,也有人在電桿頂端托舉生活——所有在現實中錨定自我、守護所愛的靈魂,都已完成了屬于這個時代的“成人禮”。對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歡迎關注我“她解憂”和我一起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