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466
“討論反常積分的斂散性,若收斂,求其值?!?/p>
每天下午,九歲的阿斯男孩嘟嘟(化名)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留在家里的手機。
他不打游戲,不上網課,不看短視頻,只在幾個人工智能(AI)APP之間來回切換,問各種奇怪問題。
過了一會,他又會切換到AI教學的APP。這天他看的是日語五十音圖,屏幕中的AI對著逐個音標進行領讀。
嘟嘟不跟讀,也不講話,只是默默地聽和看。退出AI程序后,他開始自己跟自己用日語對話。
這是嘟嘟的日常,也是他與AI相伴的第八年。對他而言,AI是玩伴,是老師,更是媽媽口中的“人生導師”。
文 | Fib Lee
編輯 | Jarvis
圖源 | 受訪者供圖、Pexels
“買了很多AI軟件,每個
月都要扣幾百塊錢
嘟嘟可能是第一代“AI時代原住民”。
不到一歲的時候,他就開始接觸手機,那時還不會走路的他,已經在玩打青蛙、割繩子等通關游戲。
一歲后,爸爸媽媽在嘟嘟的早期教育中,也引入了AI教學工具。嘟嘟媽說:“直接把它(AI)放那就行,孩子就自己在那里開始講字母。”嘟嘟在AI的幫助下學會了字母和音標拼讀。
伴隨著嘟嘟成長,各類AI工具也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剛開始,嘟嘟用的是小度,以一問一答的模式互動。后面,便開始使用科大訊飛學習機,再往后則用上了手機豆包、Deepseek等工具。
嘟嘟讓AI出題
在這些工具的輔助下,嘟嘟學習的內容也是五花八門,從小時候的認字識數,慢慢地擴展到了他能接觸到的所有興趣領域。
“日語、英語、韓語、數學、化學、物理,只要是他能接觸到的,他都在上面學?!编洁綃寢屨f。
嘟嘟“沉迷”于這些AI工具,一方面是因為接觸得早,已經習慣使用這些工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父母的引導——更準確地說,是“想借此打發孩子的時間”。
“一開始是因為他很煩,一直讓人給他出題?!编洁阶钕矚g的事情就是學習,不止在家里,在地鐵上,嘟嘟也會觀察哪個乘客看著像“學霸”,便拿著題目上去跟人交流。
“他看見年輕乘客就問‘叔叔,你是大學學歷還是研究生學歷!我們一起做題吧!’然后就拿著他出門前準備好的題開始?!?/p>
于是,媽媽決定開始引導嘟嘟用AI出題,再讓他自己解題?,F在,嘟嘟就把“出題目標”轉向AI,讓AI為他“生成一道復雜的數學題”。
嘟嘟和豆包交流截圖
2023年以后,各種生成式AI工具的爆發,更是讓嘟嘟找到了足夠的“樂趣”。
“他是綜合型(的跟AI對話),就是在所有的這些設備之間來回切換,玩夠一個換一個?!?/p>
現在,嘟嘟爸媽的手機每月都會收到各個AI平臺的扣款信息,這些費用都是嘟嘟自行購買的英語、數學、語法等線上課程。
“他知道支付密碼,買了很多軟件,每個月都要扣幾百塊錢。”
智商140,卻被幼兒園勸退
在AI世界里如魚得水的嘟嘟,現實中的成長之路卻充滿坎坷。
上幼兒園前,嘟嘟一直在上早教課程,但到了兩歲的時候就沒法繼續上了。
“因為他不聽指令,你讓他做什么,他都不做。他也不能參加集體的活動,運動、跳繩這些都完成不了,他所有的動作和肢體也是不協調的,沒有辦法去精準地做動作?!?/p>
3歲的時候,媽媽和爸爸帶著嘟嘟去醫院就診。很快,他就被確診為“高功能自閉癥”。
外出游玩的嘟嘟
媽媽說,當時看到醫院有相關的電擊、中醫扎針之類的治療,但她不忍心把孩子放那里,便帶回家自己干預。
她坦言,孩子剛確診的時候,除了前述的“不聽指令,無法參與集體活動,動作和肢體不協調”外,還“脾氣暴躁,且極度缺乏安全感”。
嘟嘟媽說,這個期間,嘟嘟的行為問題層出不窮:
“他不喜歡家里來客人,會把整個印油倒進茶壺里?!?/p>
“嚴重怕水,每次洗頭都得我緊緊抱在懷里,輕聲細哄?!?/p>
“還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們玩過家家,過了很久還沒回來。我們從早找到晚都沒找到,最后是他自己玩完回來的?!?/p>
到了上學的年紀,嘟嘟也是問題不斷。
“我們在上學上花費了很多的精力,比如說進幼兒園,他不愿意去,車都不上。我們就告訴他‘我們去幼兒園睡覺’,還跟老師溝通說‘不讓他進教室,他就去校園里面滑滑梯就好’。”
嘟嘟是4歲才開始會說話的。在剛進幼兒園時,他才三歲半,沒有語言能力。嘟嘟的表達方式就是“用手去推人”,但他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用了多少力氣去推別人,所以經常會讓身邊的人受傷。
最嚴重的一次,他還把班上的五個老師同時弄哭了。最終,嘟嘟被幼兒園勸退。
然而,在這個看似充滿各種問題的孩子身上,也蘊藏著驚人的天賦。在醫院進行自閉癥診斷時,嘟嘟同時被測出高達140的IQ。
“他有超強的記憶力,腦子轉得特別快?!编洁降臄祵W能力尤為突出,能背誦圓周率至50多位,三位數乘法可以口算秒答。
在嘟嘟媽媽的努力溝通協調下,嘟嘟勉強上完了幼兒園。但這段經歷也讓嘟嘟爸媽意識到,與其讓老師和同學接受你的“特殊”,還不如努力把這種“特殊”變成競爭優勢。
嘟嘟爸媽清楚他不聽指令,但是喜歡做題——嘟嘟平時在家就總喜歡讓AI出各種題目,還會琢磨同一題目的不同解法。
因此,小學面試時,嘟嘟爸爸趁校長即將到來,故意給自己出了一道四位數加減法題,一邊嘴里還念叨著“算錯了”,而這類題目對嘟嘟來說輕而易舉,他便在一旁很樂意地主動糾正。
這個場景也不出意料地被校長看到了。最后,嘟嘟順利進入一所省級示范學校就讀。
AI是完美的老師嗎?
“AI對于我孩子來說,是他的人生導師?!?媽媽說?,F在嘟嘟在讀二年級,由于高智商且思維跳躍,他很難在同齡人中找到同頻的人,甚至連老師和家長也很難跟上他的節奏。
“比如說,他問小學班主任一個化學問題,但班主任是體育老師或者美術老師,班主任也只能搖搖頭,他回答不了。但是,AI可以隨時回答、解決他所有的問題?!编洁綃寢屨f。
除了常規的學科,嘟嘟還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這是數論領域中一個著名的未解難題。媽媽說:“在他告訴我之前,我都不知道有這個詞?!?/p>
除了這個,嘟嘟還會經常與AI工具探討各類數學問題,包括但不限于反常積分、代數和行列式等。
但另一方面,網絡信息紛紜,AI發展是大勢所趨,可其背后的隱患也不可輕易忽視。
在2025年北美華人自閉癥聯合會舉辦一場深度對談中,小丫丫自閉癥項目創始人、密歇根州立大學化學博士黎文生就提出了他關于“在使用大語言模型進行搜索時,用戶會不會被誤導到錯誤信息中”的擔憂。
密蘇里大學環境工程博士楊宇也表示,自閉癥孩子有時比較敏感,可能存在刻板行為,尤其是高功能的自閉癥,所以父母要小心、謹慎,避免孩子因機器人的不當言論而受到冒犯或產生其他問題。
但嘟嘟媽媽相信孩子有獨立的認知能力,她認為孩子不會主動搜索負面內容,這類信息自然不會進入孩子的世界,因此她表示并不擔心。
“他都看不到這些東西。信息是推送的,你查啥,他才會推送啥,他查的全部是知識,那么推送的全部是知識,你不去捕捉這方面的知識,他就不會給你推送。數據是非常精準的?!?/p>
盡管兒子在AI的輔助下,展現出了天才的一面,但媽媽內心最深處的期望,卻依舊很樸素。
“我其實并不希望他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聚焦于學習,都用在和AI的互動上,”她說,“我只想讓他當個普(通)娃(兒),先玩,玩夠了再學?!?/p>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文章版權歸「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經許可,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發布。本號長期征集線索/稿件,一經采用,稿費從優。提供線索/投稿請聯系:contents@dmhxm.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