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歐盟對華發出最后“30天通牒”,要求中方必須放開稀土供應。
這份“威脅”沒等來中方的妥協,反而讓他們先收到了一份為期5年的加稅通知。
這場神反轉,把歐盟“既要稀土又要制裁中國”的雙標撕得粉碎。
而歐盟的焦慮,恐怕才剛剛開始!
6月25日,歐盟駐華大使托萊多公開發話,給中國下了一道“最后通牒”:30天內必須解決稀土供應問題,否則就要取消所有高層會晤。
同時,托萊多希望中方能夠“體諒歐洲的恐懼”,因為稀土短缺對歐洲企業造成了“非常、非常嚴重”的影響。
托萊多的顧慮確實可以理解,畢竟歐洲需要的稀土,超過九成來自中國。
目前,歐洲汽車行業的零部件庫存周期,已經從正常的90天直線下降到了21天。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算了一筆賬:如果稀土斷供持續到8月,歐洲汽車產業每個月要少造8萬多輛電動車,損失超過50億歐元。
軍工領域的情況則更加嚴峻。沒有稀土,戰斗機的雷達系統造不出來,導彈的精確制導裝置無法生產,就連最基礎的通信設備都會受到影響。
美國的F-35生產線因為缺少釤鈷磁體,每天的損失超過2億美元。
歐洲的情況雖然沒有公開數據,但從北約急著要把軍費提高到GDP的5%就能看出端倪。
但這些都不是歐盟可以向中國施壓的理由,畢竟外交講究的是對等和尊重,而不是單方面的索取和威脅。
更何況,中國的稀土管制一直都是合理合規、一視同仁的。
稀土具有軍民兩用屬性,對這類物品的出口管制,西方各國早有管制條例作為先例。
而且中國提高稀土的出口門檻,并非是為了與他國“對抗”,而是為了更透明化的管理。
各國企業想要采購中國稀土,只需要進行申請,說明最終用戶是誰,用在什么地方,數量是多少,然后等待審批就行了。
對于符合條件的申請,中國從來沒有無故拒絕。
例如寶馬、奔馳這些企業的訂單,它們通過正規渠道申請,很快就能獲批。
但如果想鉆空子,搞一些見不得光的勾當,民用審批后轉軍用,那對不起,門都沒有。
最關鍵的是,稀土是中國的資源,怎么管理是中國的主權。
任何國家都沒有資格對中國的資源管理指手畫腳,更別說用威脅的方式來索取了。
而且,就在向中國要稀土的同時,歐盟的對華貿易政策在干什么?
托萊多發出“30天通牒”的前幾天,歐盟委員會才剛宣布,限制中國企業參與歐洲的醫療器械公共采購。
在電動汽車領域,歐盟不僅發起了反補貼調查,還準備對中國產品加征高額關稅。
更諷刺的是,歐盟還在各種國際場合配合美國,炒作所謂的“中國經濟脅迫”。
他們推動“去風險化”戰略,說是想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這種“安全上把中國當敵人,經濟上把中國當超市”的做法,連西方媒體都看不下去。
《華爾街日報》直接把這種行為稱為“戰略精神分裂”。
歐盟的如意算盤打得很響,但他們等來的不是中國的讓步,而是一份反傾銷稅的延續公告。
6月30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從7月1日起,對原產于歐盟等地的不銹鋼產品繼續征收反傾銷稅,稅率43%,期限5年。
這個時機恰到好處,充分表明了中國的態度:貿易必須公平,規則必須對等。
你不能一邊占著便宜,一邊還要卡別人的脖子。而公告發布后,歐盟官員們傻眼了。
原本計劃好的施壓策略,不僅沒有達到目的,反而招來了更大的麻煩。
43%的反傾銷稅,意味著歐洲的不銹鋼產品在中國市場基本失去了競爭力。
更讓歐盟難堪的是,中國的做法完全合法合規。
商務部早在去年7月就啟動了相關調查,給了各方充分的申辯機會。
最終的結論是:如果取消反傾銷措施,歐盟的傾銷行為很可能會卷土重來。
要想弄明白這份調查,還得從2019年開始說起。
當時,歐洲的不銹鋼像潮水一樣涌入中國市場。價格低得離譜,有些甚至連成本都覆蓋不了。
這明顯不是正常的商業競爭,而是典型的傾銷行為。
數據顯示,短短幾個月,歐盟不銹鋼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就從12%暴漲到23%。
中國本土的鋼鐵企業被打得措手不及,一些中小企業直接倒閉,大企業也不得不減產裁員。
為了保護國內產業,中國依法啟動了反傾銷調查,最終決定征收反傾銷稅。
這個決定完全符合國際貿易規則,也是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會做的事情。
五年過去了,中國的鋼鐵產業已經恢復元氣。
但如果現在取消反傾銷稅,歐洲的低價鋼材很可能會再次沖擊中國市場。
不是因為中國的鋼鐵產業技術水平,或者產品質量不好。
而是因為中國的鋼鐵企業為了履行碳達峰、碳中和的承諾,投入了巨額資金進行環保改造。
每噸鋼的生產成本里,有相當一部分是環保成本。
可歐洲企業并沒有承擔同樣的環保責任,他們的產品成本肯定是比中國企業的產品成本低的。
如果放任他們用低價產品沖擊中國市場,對認真履行環保責任的中國企業來說,太不公平了。
除此之外,延續反傾銷稅,也是對歐盟雙重標準的一種回應。
你想要稀土,我們可以談,但你不能一邊要稀土,一邊還要搞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不是軟柿子,不是你想捏就能捏的。我們愿意合作,但合作必須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
如果你總想著占便宜,那就別怪我們也按規則來了。
同時,這也是在推動建立更加公平的國際貿易秩序。
規則不能只約束一方,權利和義務必須對等。
只有這樣,國際貿易才能健康發展,各國才能真正實現互利共贏。
反傾銷稅的延續,不是貿易戰的宣言,而是公平貿易的宣示。稀土也好,不銹鋼也罷,都只是貿易關系中的具體商品。真正重要的,是建立起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合作關系。如果歐盟能夠放下傲慢與偏見,真心實意地與中國合作,很多問題都不難解決。但如果還是抱著老思維不放,一邊想占便宜一邊還要使絆子,那就別怪中國用規則說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